而另一種,那個開冰箱慢吞吞的機器人,雖然看起來笨,卻是在做一件革命性的事:它正在試圖由 AI 驅動,真正開始「理解」這個世界 。它在學習什麼是冰箱、什麼是蘋果、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才能順利拿起它。這個過程之所以緩慢,正是因為過去驅動它的「大腦」,也就是 AI 晶片的算力還不夠強,無法即時處理與學習現實世界中無窮的變數 。
這就是關鍵! 過去以NVIDIA Jetson Orin™作為大腦的機器人,僅能以有限的速度運行VLA模型。而由 VLA 模型驅動,讓 AI 能夠感知、理解並直接與物理世界互動的全新形態,正是「物理 AI」(Physical AI)的開端 。NVIDIA Jetson Thor 的強大算力,就是為了滿足物理 AI 的嚴苛需求而生,要讓機器人擺脫「復健」,迎來真正自主、流暢的行動時代 。
NVIDIA Jetson Thor 的強大算力,就是為了滿足物理 AI 的嚴苛需求而生,要讓機器人擺脫「復健」,迎來真正自主、流暢的行動時代 / 圖片來源:研華科技
其中,物理 AI 強調的 vision to action,就需要研華設計對應的硬體來實現;譬如視覺可能來自於一般相機、深度相機、紅外線相機甚至光達,你的系統就要有對應的介面來整合視覺;你也會需要控制介面去控制馬達伸長手臂或控制夾具拿取物品;你也要有 WIFI、4G 或 5G 來傳輸資料或和別的 AI 溝通,這些都需要具體化到一個系統上,這個系統的集大成就是機器人。
從樓梯的階高、門把的設計,到桌椅的高度,無一不是為了適應人類的雙足、雙手與身高而存在 。對 AI 而言,採用人形的軀體,意味著它能用與我們最相似的視角與方式去感知和學習這個世界,進而最快地理解並融入人類環境 。這背後的邏輯是,與其讓 AI 去適應千奇百怪的非人形設計,不如讓它直接採用這個已經被數千年人類文明「驗證」過的最優解 。
這也區分了「通用型 AI 人形機器人」與「專用型 AI 工業自動化設備」的本質不同 。後者像高度特化的工具,產線上的機械手臂能高效重複鎖螺絲,但它無法處理安裝柔軟水管這種預設外的任務 。而通用型人形機器人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多面手」,它能在廣泛學習後,理解物理世界的運作規律 。理論上,今天它在產線上組裝伺服器,明天就能在廚房裡學會煮菜 。
y 編提及另一種常見 BL 情節:職員掰彎「直男」上司,因此好奇現實中「掰彎」人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小杜引用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金賽所提出的《金賽報告》,提及若把絕對異性戀、同性戀者視為兩種極端,多數人的性傾向位於兩者之間,因此認定自己為「異性戀者」的人,也可能某程度上接受同性。國外亦有研究顯示,異性戀男性在生命經驗中,可能曾經或偏好與同性發生性行為,但並不接受與同性穩定交往,且仍認定自己為異性戀。
另一個常見的 BL 「炮友轉正宮」情節,令 y 編也感到好奇。小杜表示,對男同志來說,礙於男性不易表現內在情緒,導致「談性很容易,談心很困難」,因此先由「肉體」熟識對方很常見,但是否能「轉正」就看兩人緣分,肉體關係仍有機會培養出感情。他也表示,現今同志交友多半透過交友軟體,若雙方不在自我介紹頁面,展現多一些個人資訊,彼此便很難深入再「談心」,也是導致「談性」較容易發生的原因。
34:59 「同志寶可夢」出沒熱點在這裡
現在同志的交友管道,仍以 Hornet、Grinder、JACK’D、Tinder 等交友軟體為大宗,同志友善空間或相關社團,如:酒吧、夜店、三溫暖,以及校園社團、育樂團體、熱線等,也是得以認識伴侶或朋友的選項。另外,仍有深櫃同志選擇在公園交友,空間較陰暗隱密,較不易曝光身份;也有人選擇在健身房、游泳池或溫泉池等得以展示「身體」之處,尋求情慾流動的機會,被 y 編形容像是同志的「寶可夢出沒熱點」。
小杜分享,大學時因男朋友傳染而患有陰蝨,因為得性病而感到羞恥,但當時經社工與他談心後,讓他紓解不少憂慮。實際上,性病與感冒、腸胃炎無異,僅是一種身體疾病,不該被社會過度批判與污名,只要獲得妥善治療,都有機會康復。小杜與 y 編也認為,如果性病議題能融入 BL 的美好劇情,應能有助於「疾病正常化」,讓大眾不再對性病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