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最新更新
【特輯】她是科學家
- 本特輯持續更新!若你關心這個議題,歡迎收藏特輯或追蹤文章作者,我們將推送新訊息給你!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十五周年
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如今已邁入第 15 個年頭。讓我們跟著台灣萊雅的腳步,一同回顧這 15 年間,為台灣學術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女性吧!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 歷屆得獎專訪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4/06
一株莫名異變的阿拉伯芥,遇上一位不放棄的科學家兼植物迷,造就了改變農業、甚至是整體生態未來的契機。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 15 年,台灣萊雅鼓勵女性追求科學夢想,讓科學領域能兩性均衡參與和貢獻。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3/29
「水稻教母」余淑美30年來投入水稻研究,從1993年完成全世界第一個利用農桿菌轉殖水稻基因,到建立臺灣水稻突變種原庫,隨後更發現了水稻抵抗逆境的關鍵機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3/22
得到第十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時的林麗瓊,已得過國內外諸多不分性別的榮譽,對於冠在科學家獎前的「女」字,很高興能獲得肯定,也自覺要承擔更多責任。然而在 30 年前,類似的經歷曾經困擾過她。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3/15
做研究本來常常就會失敗,會和你想像的不一樣,但也是因為跟想的不一樣,才是最創新的發現。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 15 年,台灣萊雅鼓勵女性追求科學夢想,讓科學領域能兩性均衡參與和貢獻。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3/08
在成為科學家的陡坡上,仍偶而碰到澆熄滿腔熱血的冰水迎面潑來。社交和互動的缺乏若不改善,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女科學家繼續往上爬的動力與機會。
用飲料串聯科學與世界的女性
【泛科學——她是科學家 X 配配飲聯名活動】正式開跑,藉由四杯飲料帶出四位女科學家的故事,還有大獎可以抽!
她是科學家
說到科學家,你會想到誰呢?他是男性還是女性呢? 現今的科學社群對女性(或是少數族裔)或許已不像「關鍵少數」的年代嚴苛,但似乎仍有張玻璃天花板影響女性科學家的發展。
讓我們透過泛科學這次的特輯來認識她們吧!這樣起碼下次在看到新聞報導在討論某位「女科學家」的非凡成就時,我們知道應該把重點放在他身為科學家如何帶我們突破知識的邊界,就如同我們談論任何一位科學家一樣。
本特輯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那些用知識改變世界的女性、為什麼女性科學家這麼少,以及台灣女性科學家專訪。
那些用知識改變世界的女性
有在看泛科學的你,要在五分鐘說出十位科學家應該很容易吧?
那請問你的名單當中,有女性科學家?如果扣掉瑪麗.居禮之後又剩下幾位呢?你能試著在五分鐘內說出十位女性科學家嗎?(不准偷算你的科學家朋友!)
如果說不出來,那麼起碼起碼,記住以下這幾位科學家吧!
社會群體
照片中的人是誰?那些與瑪麗·居禮同時代,卻鮮為人知的女性科學家
當被要求在五分鐘內列出十位女科學家的名字時,將近五分之一的受訪者一個都列不出來。那麼能列出來的呢?其中四分之三提到了居禮夫人,這裡面許多人只知道居禮夫人。僅有 1.2% 的人能說出十位女科學家。為什麼居禮夫人的光芒蓋過了其他女科學家?
活躍星系核・ 2019/12/07
專欄
麥克林托克誕辰 │ 科學史上的今天:6/16
1983 年,美國遺傳學家芭芭拉 · 麥克林托克因發現基因轉位,而獲頒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距離她此項發現已過三十二年。此一遲來的榮耀,恰恰反映出她的一生寫照:一位踽踽獨行、遠遠走在時代前面的遺傳學先知。
張瑞棋・ 2015/06/16
環境生態
瑞秋.卡森——熱愛自然的科學寫作者
瑞秋.卡森生於 1907 年 5 月 27 日。相較於其波瀾壯闊的人生、和成為環保經典的《寂靜的春天》,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當卡森於 1934 年黯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時,又是抱持著什麼樣的打算……
科學大抖宅・ 2016/05/24
好書搶先看
第一位女醫生!布蕾克威爾的毅力和信念——《與十九世紀傑出女性科學探險家相遇》上
伊莉莎白.布蕾克威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取得醫學學位的女性,也是第一個取得證照,開業行醫的女醫生。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的婦幼醫院:「紐約婦幼診所」。一八六九年,在英國成立「倫敦女子醫學院」。二十世紀初期,許多傑出的女醫生,都是她培育出來的。
PanSci・ 2019/05/16
為什麼女科學家這麼少?
「這位研究者非常優秀,不只從小就立志要讀理科,往後也憑藉努力在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看到這些敘述,你的腦中浮現的是一位男性、還是女性呢?
許多人習慣看到男性讀理科、女性讀文科,但這種分別真的有什麼道理嗎?那些本該出現在理科努力的女孩兒究竟在哪裡呢?
專欄
芬克拜納測驗:我們不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討論「女科學家」?
當我們在討論一位「女性科學家」時,很多敘述似乎都讓人覺得彆扭彆扭的;很容易會提到她的配偶、她的家庭以及他如何養育兒女、她是第一位達到某某非凡成就的女性、她是所有女孩兒好棒棒的榜樣……。而當對象是「男性科學家」時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嗎?該如何不要讓「性別差異」像鬼魅一樣如影隨形?
雷雅淇 / y編・ 2019/02/05
社會群體
科研世界裡的關鍵少數:現在是撕掉性別標籤最好的時代!
在台灣,很多人認同「多元」是我們的社會特性,如同台灣豐富多樣的生態,煞是動人。但在迷人的科學、科技與技術裡,有「多元」這個元素嗎?當我們嘗試打開「性別」這個眼睛,好好看看科學與科技,它夠「多元」嗎?而性別「多元」,又有什麼益處呢?
PanSci・ 2019/12/13
社會群體
性別和科學研究能量有關嗎?從三大資料庫看全球女性發明者參與度
性別所造成的經濟差異,呈現在薪資水準、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等各方面,其中又以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等領域女性勞動力占科研 13%,占工程專業人員的 5.5%,顯示性別差異在特殊領域差距更大。性別和創新的關連研究中,女性科研人員從投入學習到職業生涯等過程的統計數據非常少,特別是研究成果的「產出」統計資訊明顯不足。本研究依其各機構之統計數據所推論出的女性發明者參與度,進行女性技術能量分析初探,並提出相關問題與建議。
Research Portal(科技政策觀點)・ 2019/12/10
專欄
科研遇欺凌,女性為何忍?
女性在科學界到底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在看完《科學家的模樣》(Picture A Scientist)這部紀錄片之後,發現事情比想像的更誇張……。
鄭國威 Portnoy・ 2022/02/24
認識台灣的優秀科學家
說了那麼多,讓我們回到台灣吧!在台灣,男性科研人員的人數是女性科研人員的兩倍多*;女性科學家仍是科研圈的關鍵少數,那些勇往知識邊界探索的科學家們,究竟歷經了怎樣的旅途、有著怎樣的心境呢?
Promo
首創「磁電子學」概念,物理新發現的喜樂是最強的動力!——郭瑞年專訪
在成為科學家的陡坡上,仍偶而碰到澆熄滿腔熱血的冰水迎面潑來。社交和互動的缺乏若不改善,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女科學家繼續往上爬的動力與機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2/03/08
來自台灣
臺灣 B 肝防治世界第一!疫苗防癌的重要推手原是張美惠——《她們,好厲害》
張美惠投入兒童肝膽腸胃研究近三十年,在橫跨臨床、基礎和公共衛生的領域,均有獨步全球的發現,推行B肝帶原兒童防治、嬰兒大便卡,將糞便顏色篩檢與預防接種系統搭上線等等。成為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的得獎者。
PanSci・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