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同性戀去病化的醫學科學歷史

科學的精神科醫師
・2014/09/29 ・225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94 ・九年級

Credit: Jasn via Flickr
Credit: Jasn via Flickr

文/黃璨瑜|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台灣精神科專科醫師,現服務於高雄快樂心靈診所。

「我看到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上面寫著,你們精神科同性戀的診斷,是用舉手表決去除的,你們很不科學耶!」

許久不見的同學,竟然劈頭就問,令我一頭霧水的問題。走了精神科,總會有些奇特的遭遇,不過對於反精神醫學、反精神藥物倒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在台灣,社會對於美國精神醫學同性戀去病化這樣的結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知悉,對於它是如何發生?是值得深入探查。但,我看著網站上每個文字都認識,組合起來,離科學有好遠好遠的距離,交雜背景知識的缺乏及引證錯置,背離了同性戀去病化的醫學科學史,本著科學的精神追根究底,先將正確的的科學知識帶入,在未來正反兩方的辯解基礎減少於建立在觀點謬誤及扭曲的科學知識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早在1935年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就寫信回覆給一位深受兒子同性性向困擾的美國媽媽,表明了專家對同性戀壓根兒不是病的看法:

同性戀是沒什麼好處,但也沒什麼好羞愧的,既不是罪大惡極,也不是敗壞,也不能被分類為疾病的一種,我們認為是性的多樣性………古今往來都有許多令人景仰的偉人都是同性戀(柏拉圖、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等等)。

Credit: }JoAnto{ via Flickr
Credit: }JoAnto{ via Flickr

接著,1940年代,赫赫有名的金賽博士的性學研究,發現了人類性傾向不是只有喜歡同性或異性兩種,而是具有比例性,例如一個人可能存在大部分的異性性性向,少部分的同性性傾向,或是相同程度的同異傾向,或大部分同性少部分異性。他將性傾向分為數字零到六,零為只對同性喜好,一到五為逐漸趨向對異性性傾向喜好,六為絕對異性喜好。金賽的研究奠定了性傾向具有連續性的科學基礎,至今這樣的概念,也逐漸擴大到所有相關性別的科學角度,也就是說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皆具有光譜性。

於1950年代爭議之達最高峰,隨著精神分析理論蓬勃發展背景下,同性戀首被列在美國精神疾病統計診斷手冊(DSM-II)社會病態人格疾患,1962年大型精神分析研究又將同性戀視為親子關係的受創而導致的精神疾病說法推上高峰,此刻同性戀被納在之「精神疾患」中,在教堂中被視為「惡」,在法律中被視為「罪」,甚是三重悲慘,幾乎讓同性戀活在極度恐懼及排斥同志的社會情境。但精神分析理論或研究向來被質疑於科學證據力薄弱,也因為如此受到同樣領域專家的不斷的挑戰,於1957年美國心理學家Evelyn Hooker,針對男同志的心理調適做研究(The Adjustment of the Male Overt Homosexual),質疑既有同性戀本身是不是就是心理疾病?她各找了相同年紀、智商與教育程度的同性戀和異性戀男性,做了各種心理適應測驗,發現兩組都並沒有差異,她做了兩點改變性結論:

  1. 同性戀診斷在臨床上完全不存在,其形式多樣和異性戀類似。
  2. 同性性傾向是性形式的一種,屬正常的心理。

Evelyn Hooker 這個關鍵性的研究,加上之前金賽研究中連續性性傾向概念,以及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依德之書信考證,這些重大科學研究或心理學理說法,都是促成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去除了同性戀為精神疾病診斷,很重要的心理科學根據,然而遺憾的是,至今卻仍難以去除烙印及擴散在社會對同性戀深深的恐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Procsilas Moscas via Flickr
Credit: Procsilas Moscas via Flickr

如何理解性別的萬花筒?初論性別社會科學檢視角度的改變。

早期性別只提生理男女性(biological sex),這樣的觀點是忽略性少數群體,也對生理男女性缺乏心理社會面向的理解,後來逐漸帶入社會心理性別(gender)來檢視性別議題;近年則以多元性別(LGBT)涵蓋化,缺點是內涵的性傾向(sex orientation)/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各種不一致性容易被混淆,且不易凸顯差異性問題,而將異質性大的群體同質性討論。目前國際另有一傾向趨向於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SOGIE)方向來討論,性傾向不能只看個人性行為或性慾望,必須強調存在深層情感與社會人際互動性;性別認同則強調主體自認的性別(當然也有人主張性別認同具有生物性,因為是由人的大腦產生的認定),不再由醫學判定;性別表達存在有自我及別人觀看的眼光,符合社會標準或異典。少數或非典型性別個體不容易被理解,以致於長期以來產生誤解甚至被貼上負面標籤,淪為權利次等公民。也因此社會越具包容性,將越有利於性少數或非典型者的身心健康。

補充說明

美國相關學會簡介

所謂APA在國內常常會將美國精神醫學會與美國心理學會混淆,這是兩個有區別的專業組織,英文全名分別為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及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前者主要是由醫師專業團體(psychiatrist)、),後者是心理師(psychologist),DSM是由前專業學會著作及出版,但對於致力於同性戀去病化或研究或心理健康,兩專業都有共同興趣,不惶相讓。

關於性傾向(sex orientation)

要討論同性戀其實要回到最基礎的何謂性傾向?很多人把性傾向簡單化只關注在性行為,同性性行為也可能發生在異性戀中(成為愛滋防治的缺角),事實上性傾向實際上包括了性認同/性行為/吸引力,也具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及靈性深層的互動,也就是性行為不是性傾向的必要,同性的愛戀吸引不一定必要存在有性行為,多元包含性視角的科學才可以呈現人類行為有如萬花筒般的真實多樣性。(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Davies, D. and Neal, C. (eds) (1996) Pink Therapy: A guide for counsellors and therapists working with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client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Freud, S. (1951). Letter to an American moth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07, 787.
  3. Hooker, E. (1957).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le overt homosexual. Journal of projective techniques, 21(1), 18-31.
  4. Kinsey, et al.(1948).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
  5. Kinsey, et al.(1953).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
  6. Kort J(2008) Gay Affirmative Therapy for the Straight clinician: The Essential Guide. New York: Norton.
  7. Lago, C., & Smith, B. (Eds.). (2010).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in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SAGE Publications.
  8. LeVay, S., & Valente, S. M. (2012). Human sexuality.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文章難易度
科學的精神科醫師
7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台灣精神科醫師都有可能受邀來此寫稿,我們稟持科學與實證的精神,為讀者整理可信度高的精神醫學資訊。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揭密突破製程極限的關鍵技術——原子層沉積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8/30 ・340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ASM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我們能精準打造出每一面牆只有原子厚度的房子嗎?在半導體的世界,我們做到了!

如果將半導體製程比喻為蓋房子,「薄膜製程」就像是在晶片上堆砌層層疊疊的磚塊,透過「微影製程」映照出房間布局 — 也就是電路,再經過蝕刻步驟雕出一格格的房間 — 電晶體,最終形成我們熟悉的晶片。為了打造出效能更強大的晶片,我們必須在晶片這棟「房子」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塞進更多如同「房間」的電晶體。

因此,半導體產業內的各家大廠不斷拿出壓箱寶,一下發展環繞式閘極、3D封裝等新設計。一下引入極紫外曝光機,來刻出更微小的電路。但別忘記,要做出這些複雜的設計,你都要先有好的基底,也就是要先能在晶圓上沉積出一層層只有數層原子厚度的材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這道薄膜製程成了電晶體微縮的一大關鍵。原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直徑約0.1奈米,等於一根頭髮一百萬分之一的寬度。我們該怎麼精準地做出最薄只有原子厚度,而且還要長得非常均勻的薄膜,例如說3奈米就必須是3奈米,不能多也不能少?

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原子層沉積技術(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

蓋房子的第一步是什麼?沒錯,就是畫設計圖。只不過,在半導體的世界裡,我們不需要大興土木,就能將複雜的電路設計圖直接印到晶圓沉積的材料上,形成錯綜複雜的電路 — 這就是晶片製造的最重要的一環「微影製程」。

首先,工程師會在晶圓上製造二氧化矽或氮化矽絕緣層,進行第一次沉積,放上我們想要的材料。接著,為了在這層材料上雕出我們想要的電路圖案,會再塗上光阻劑,並且透過「曝光」,讓光阻劑只留下我們要的圖案。一次的循環完成後,就會換個材料,重複沉積、曝光、蝕刻的流程,這就像蓋房子一樣,由下而上,蓋出每個樓層,最後建成摩天大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薄膜沉積是關鍵第一步,基底的品質決定晶片的穩定性。但你知道嗎?不只是堆砌磚塊有很多種方式,薄膜沉積也有多樣化的選擇!在「薄膜製程」中,材料學家開發了許多種選擇來處理這項任務。薄膜製程大致可分為物理和化學兩類,物理的薄膜製程包括蒸鍍、濺鍍、離子鍍、物理氣相沉積、脈衝雷射沉積、分子束磊晶等方式。化學的薄膜製程包括化學氣相沉積、化學液相沉積等方式。不同材料和溫度條件會選擇不同的方法。

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矽這些半導體材料,特別適合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的過程也不難,氫氣、氬氣這些用來攜帶原料的「載氣」,會帶著要參與反應的氣體或原料蒸氣進入反應室。當兩種以上的原料在此混和,便會在已被加熱的目標基材上產生化學反應,逐漸在晶圓表面上長出我們的目標材料。

如果我們想增強半導體晶片的工作效能呢?那麼你會需要 CVD 衍生的磊晶(Epitaxy)技術!磊晶的過程就像是在為房子打「地基」,只不過這個地基的每一個「磚塊」只有原子或分子大小。透過磊晶,我們能在矽晶圓上長出一層完美的矽晶體基底層,並確保這兩層矽的晶格大小一致且工整對齊,這樣我們建造出來的摩天大樓就有最穩固、扎實的基礎。磊晶技術的精度也是各公司技術的重點。

雖然 CVD 是我們最常見的薄膜沉積技術,但隨著摩爾定律的推進,發展 3D、複雜結構的電晶體構造,薄膜也開始需要順著結構彎曲,並且追求精度更高、更一致的品質。這時 CVD 就顯得力有未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並不是說 CVD 不能用,實際上,不管是 CVD 還是其他薄膜製程技術,在半導體製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重點是,隨著更小的半導體節點競爭愈發激烈,電晶體的設計也開始如下圖演變。

圖/Shutterstock

看出來差別了嗎?沒錯,就是構造越變越複雜!這根本是對薄膜沉積技術的一大考驗。

舉例來說,如果要用 CVD 技術在如此複雜的結構上沉積材料,就會出現像是清洗杯子底部時,有些地方沾不太到洗碗精的狀況。如果一口氣加大洗碗精的用量,雖然對杯子來說沒事,但對半導體來說,那些最靠近表層的地方,就會長出明顯比其他地方厚的材料。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VD 容易在複雜結構出現薄膜厚度不均的問題。圖/ASM

材料學家的思路是,要找到一種方法,讓這層薄膜長到特定厚度時就停止繼續生長,這樣就能確保各處的薄膜厚度均勻。這種方法稱為 ALD,原子層沉積,顧名思義,以原子層為單位進行沉積。其實,ALD 就是 CVD 的改良版,最大的差異在所選用的化學氣體前驅物有著顯著的「自我侷限現象」,讓我們可以精準控制每次都只鋪上一層原子的厚度,並且將一步驟的反應拆為兩步驟。

在 ALD 的第一階段,我們先注入含有 A 成分的前驅物與基板表面反應。在這一步,要確保前驅物只會與基板產生反應,而不會不斷疊加,這樣,形成的薄膜,就絕對只有一層原子的厚度。反應會隨著表面空間的飽和而逐漸停止,這就稱為自我侷限現象。此時,我們可以通入惰性氣體將多餘的前驅物和副產物去除。在第二階段,我們再注入含有 B 成分的化學氣體,與早已附著在基材上的 A 成分反應,合成為我們的目標材料。

透過交替特殊氣體分子注入與多餘氣體分子去除的化學循環反應,將材料一層一層均勻包覆在關鍵零組件表面,每次沉積一個原子層的薄膜,我們就能實現極為精準的表面控制。

你知道 ALD 領域的龍頭廠商是誰嗎?這個隱形冠軍就是 ASM!ASM 是一家擁有 50 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自 1968 年,Arthur del Prado 於荷蘭創立 ASM 以來,ASM 一直都致力於推進半導體製程先進技術。2007 年,ASM 的產品 Pulsar ALD 更是成為首個運用在量產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邏輯裝置的沉積設備。至今 ASM 不僅在 ALD 市場佔有超過 55% 的市佔率,也在 PECVD、磊晶等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SM 一直持續在快速成長,現在在北美、歐洲、及亞洲等地都設有技術研發與製造中心,營運據點廣布於全球 15 個地區。ASM 也很看重有「矽島」之稱的台灣市場,目前已在台灣深耕 18 年,於新竹、台中、林口、台南皆設有辦公室,並且在 2023 年於南科設立培訓中心,高雄辦公室也將於今年年底開幕!

當然,ALD 也不是薄膜製程的終點。

ASM 是一家擁有 50 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半導體設備製造廠商。圖/ASM

最後,ASM 即將出席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主辦的 SEMICON Taiwan 策略材料高峰論壇和人才培育論壇,就在 9 月 5 號的南港展覽館。如果你想掌握半導體產業的最新趨勢,絕對不能錯過!

圖片來源/ASM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4 篇文章 ・ 311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美國將玉米乙醇列入 SAF 前瞻政策,它真的能拯救燃料業的高碳排處境嗎?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06 ・263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美國穀物協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加過「酒精汽油」嗎?

2007 年,從台北的八座加油站開始,民眾可以在特定加油站選加「E3 酒精汽油」。

所謂的 E3,指的是汽油中有百分之 3 改為酒精。如果你在其他國家的加油站看到 E10、E27、E100 等等的標示,則代表不同濃度,最高到百分之百的酒精。例如美國、英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已經開放到 E10,巴西則有 E27 和百分之百酒精的 E100 選項可以選擇。

圖片來源:Hanskeuken / Wikipedia

為什麼要加酒精呢?

單論玉米乙醇來說,碳排放趨近於零。為什麼呢?因為從玉米吸收二氧化碳與水進行光合作、生長、成熟,接著被採收,發酵成為玉米乙醇,最後燃燒成二氧化碳與水蒸氣回到大氣中。這一整趟碳循環與水循環,淨排放都是 0,是個零碳的好燃料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然,我們無法忽略的是燃料運輸、儲藏、以及製造生產設備時產生的碳足跡。即使如此,美國農業部經過評估分析,2017 發表的報告指出,玉米乙醇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比汽油少了 43%。

「玉米乙醇」納入 SAF(永續航空燃料)前瞻性指引的選項之一

航空業占了全球碳排的 2.5%,而根據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預測,這個數字還會成長,2050 年全球航空碳排放量將會來到 2015 年的兩倍。這也使得以生質原料為首的「永續航空燃料」SAF,開始成為航空業減碳的關鍵,及投資者關注的新興科技。

只要燃料的生產符合永續,都可被歸類為 SAF。目前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規範的 SAF 包含以合成方式製造的合成石蠟煤油 FT-SPK、透過發酵與合成製造的異鏈烷烴 SIP。以及近年討論度很高,以食用油為原料進行氫化的 HEFA,以及酒精航空燃料 ATJ(alcohol-to-je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每種燃料的原料都不相同,因此需要的技術突破也不同。例如 HEFA 是將食用油重新再造成可用的航空燃料,因此製造商會從百萬間餐廳蒐集廢棄食用油,再進行「氫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引擎來說,我們當然也希望用到穩定的油。因此需要氫化來將植物油轉化為如同動物油般的飽和脂肪酸。氫化會打斷雙鍵,以氫原子佔據這些鍵結,讓氫在脂肪酸上「飽和」。此時因為穩定性提高,不易氧化,適合保存並減少對引擎的負擔。

至於酒精加工為酒精航空燃料 ATJ 的流程。乙醇會先進行脫水為乙烯,接著聚合成約 6~16 碳原子長度的長鏈烯烴。最後一樣進行氫化打斷雙鍵,成為長鏈烷烴,性質幾乎與傳統航空燃料一模一樣。

ATJ 和 HEFA 雖然都會經過氫化,但 ATJ 的反應中所需要的氫氣大約只有一半。另外,HEFA 取用的油品來源來自餐廳,雖然是幫助廢油循環使用的好方法,但供應多少比較不穩定。相對的,因為 ATJ 來源是玉米等穀物,通常農地會種植專門的玉米品種進行生質乙醇的生產,因此來源相對穩定。

但不論是哪一種 SAF,都有積極發展的價值。而航空業也不斷有新消息,例如阿聯酋航空在 2023 年也成功讓波音 777 以 100% 的 SAF 燃料完成飛行,締下創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業也需要作出重要改變

根據長年推動低碳交通的國際組織 SLoCaT 分析,在所有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中,航空業佔了其中的 12%,而公路交通則占了 77%。沒錯,航空業雖然佔了全球碳排的 2.5%,但真正最大宗的碳排來源,還是我們的汽車載具。

但是這個新燃料會不會傷害我們的引擎呢?有人擔心,酒精可能會吸收空氣中的水氣,對機械設備造成影響?

其實也不用那麼擔心,畢竟酒精汽油已經不只是使用一、二十年的東西了。美國聯邦政府早在 1978 就透過免除 E10 的汽油燃料稅,來推廣添加百分之 10 酒精的低碳汽油。也就是說,酒精汽油的上路試驗已經快要 50 年。

有那麼多的研究數據在路上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也持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由於 E10 汽油摻雜的比例非常低,和傳統汽油的化學性質差異非常小,這 50 年來的車輛,只要符合國際標準製造,都與 E10 汽油完全相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解惑:這些生質酒精的來源原料是否符合永續的精神嗎?

在環保議題裡,這種原本以為是一片好心,最後卻是環境災難的案例還不少。玉米乙醇也一樣有相關規範,例如歐盟在再生能源指令 RED II 明確說明,生質乙醇等生物燃料確實有持續性,但必須符合「永續」的標準,並且因為使用的原料是穀物,因此需要確保不會影響糧食供應。

好消息是,隨著目標變明確,專門生產生質酒精的玉米需求增加,這也帶動品種的改良。在美國,玉米產量連年提高,種植總面積卻緩步下降,避開了與糧爭地的問題。

另外,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也進一步降低收穫與運輸的複雜度,總碳排量也觀察到下降的趨勢,讓低碳汽油真正名實相符。

隨著航空業對永續航空燃料的需求抬頭,低碳汽油等生質燃料或許值得我們再次審視。看看除了鋰電池車、氫能車以外,生質燃料車,是否也是個值得加碼投資的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4 篇文章 ・ 311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精神疾病不可怕!察覺異樣,陪伴病人把握治療時機
careonline_96
・2024/08/07 ・86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情感性疾患包括雙極性情感疾患、重度憂鬱症等。

雙極性情感疾患的症狀包括異常而持續地具有高昂、開闊、易怒的心情。膨脹的自尊。睡眠需求減少。比平時多話或不能克制地說個不停。過份積極參與活動或無節制的大採購等。

重度憂鬱症的症狀包括幾乎整天都有憂鬱心情。對各種活動的興趣都顯著減少。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每日都失眠或嗜睡。幾乎整日疲累或失去活力。出現無價值感、過份的罪惡感。專注能力減退。反覆想到死亡,出現自殺意念等。

除了情感性疾患之外,焦慮性疾患、思覺失調症亦是常見的精神疾病。

若察覺自己出現異樣時,要盡早將情況告知學校輔導老師,或是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

若察覺他人出現異樣,我們應該學習友善且同理地面對,了解對方生病了,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言行舉止,所以不要跟他爭論、不要加以批評、也不要贊同病人妄想的內容。可適當表示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並勸導病人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多關心、多陪伴,我們可以共同面對精神疾病!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494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