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泛科學Podcast這裡聽:
2022 年重磅第一集,泛泛泛科學驚動武林的「性教育專題」回來了!今年主題「談性先修班」將介紹各種 18 歲以下就該了解的「非 18 禁」性知識。因此不管你是未成年還是老司機,都該來聽聽是否還有你不知道的性事。
本集節目,我們再度請到節目史上收聽率最好的「流量王」——同志諮詢熱線,與我們聊聊青少年的性向迷惘。「想跟什麼性別的人上床」能代表你的性向嗎?網路上的性向測驗真的準嗎?該如何面對「出櫃」這個大難題?家長該如何接受「同志孩子就是你的孩子」的事實?
- 01:01 「性向困惑」比青春期來得還早
多數國外研究顯示,人們對自身性傾向產生困惑的年紀,平均為 9 至 12 歲之間,比台灣普遍認定的國、高中青春期還來得早。夜盲也解釋,此年紀孩童還處於小學中高年級,可能較難表達內心感受,再加上直至青春期荷爾蒙作祟,性慾表現可能才較為明顯,性傾向才會更為明確。y 編表示,自己直到成年才開始摸索自身性傾向的可能性,也覺得若在求學期間就察覺、辨認,便能更早認識自我。
- 05:36 「想跟誰上床」代表你的性向嗎?
夜盲說明,「性傾向」 分為三個面向:一是你對什麼性別產生性慾,二是你與什麼性別發生性行為,三是你對自身身份的認同為何(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若從身心精神科來看,若一個人對性的慾望、行為與認同一致,十分肯定自身性傾向,代表其身心狀態較為健康;反之若不一致,如一個人與同性發生性行為,卻無法認同自己為同性戀,身心狀態較容易出問題,較常發生在社會氛圍較保守的環境,或者年長者及「深櫃」同志身上。
延伸閱讀:
- 08:18 性向測驗當「遊戲」玩就好
雖然網路坊間流傳各種「性向測驗」,但夜盲建議當「趣味測驗」就好,目前學界並無研擬出任何「測量性向」的量表。夜盲也表示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並且有許多出櫃 LGBT 名人接受訪談,青少年同志若要了解自身性向,很容易從中摸索探詢。然而,他也提及由於在女性的同儕關係或校園環境,對性別議題較為開放,因此女性在探索性向時,較能找到支持對象;相對而言,男同志較容易遇到不友善對待,求學期間也較不敢出櫃。
- 15:06 性向無法被「外力」改變
現今台灣社會更為開放,討論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逐漸由以前的「兩性」討論,轉而以「性別光譜」討論每個人「多元性別」的可能性,性別可能隨時空環境、身心狀況有所流動的觀念,也逐漸被大眾接受。雖然科學家對人的性向差異仍未有定論,但已有證據指出,性向無法因「外力」介入而被強制改變。因此,夜盲也呼籲師長們,讓孩子自在接納自身的慾望或情感,能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維持更健康的的身心狀態。
延伸閱讀:
- 18:57 青少年探索性向時間已大幅縮減
台灣社會在推動性別議題上,已有顯著的進步,青少年同志探索性向的時間,也大幅縮減。夜盲舉例,過往耗費十餘年時間,才確認自身性向,但資源更豐沛的當代青少年,可能僅花一年就足以認識自己。不過,也由於現在網路資源豐富,青少年仍可能從中獲得錯誤資訊,因此夜盲認為,學校正規體系的性別教育依然重要,能讓孩子對自己身體與慾望有初步認識。
- 23:07 出櫃的「溫水煮青蛙」策略
青少年出櫃的風險在於,多半還未有經濟能力,仍需倚靠家長照料,社會歷練通常也不足,相對成年人較無支持資源,也較難面對出櫃後社會的敵意,若選擇與親近同儕出櫃,也得看該環境對同志的接納程度而異,仍可能遭受不友善對待。夜盲分享,許多青少年出櫃採「溫水煮青蛙」策略,先和朋友或家人分享同志、LGBT 族群相關時事,試探他們對新聞的想法,再逐漸調整他們的刻板印象,如確認他們有接納同志的可能性再出櫃。
- 30:10 與家長出櫃前的「行前準備」
對青少年同志來說,與父母或親近長輩出櫃通常最為困難。夜盲建議,可先向價值觀較相近的兄弟姊妹出櫃,也可和性別友善的長輩親戚透露,他們都可能成為支持來源,待向父母出櫃後,作為「潤滑劑」與父母溝通。此外,他也提及,出櫃前可先從爭取自己想念的科系、希望發展的興趣,讓父母了解你已是獨立個體,做事深思熟慮,並非衝動行事,同時也能在意見不合時,先練習面對摩擦、調解衝突,作為出櫃前的「行前準備」。
延伸閱讀:
- 34:53 出櫃後不被接納怎麼辦?
青少年同志出櫃與否仍依個人意願,如果意識到身邊環境不宜出櫃,如何把「櫃子關好」也是課題,例如:社群上開小帳、分身帳號,以免家人發現同志身份。如果出櫃後,家人反應不盡理想,講出令人難堪的重話,夜盲建議青少年不要「往心裡去」,家人可能僅是一時難以接受事實,也許短時間先不提相關話題,讓他們有時間消化。如家中仍有許多衝突,也須找到支持自己的資源,如:向朋友、輔導老師或同志熱線傾訴,或參加熱線的青少年同志聚會等。
- 39:24 家長面對「小孩是同志」的事實
夜盲在同志諮詢熱線服務時,接觸的同志家長常會希望盡快「解決」小孩的出櫃問題,甚至詢問是否孩子的性向仍有「轉圜餘地」,情緒多半低落且焦慮。因此,他建議家長要先緩和自身情緒,找尋抒發心情管道,或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穩定身心後再試著閱讀性別書籍、接觸相關團體等,理解同志及 LGBT 族群,再與孩子好好溝通。他也再度強調,性向無法被外力影響,因此家長更應學習調適,孩子可能與你理想中的「不一樣」。
延伸閱讀:
- 44:24 同志孩子還是你的孩子
青少年同志向家人出櫃,代表願意展現自身真實狀態,希望家人能理解並接納。夜盲提醒同志家長們,孩子儘管多了「同志身份」令你感到陌生,但本質仍與過去無異、依然是你的孩子,對待他們的方式不應有所差異。他也提及,許多父母得知孩子為同志後,開始轉念並正向思考,認為這是孩子給予他們的課題,應要好好面對。現在的同志諮詢熱線,也有提供同志家長的諮詢服務,青少年同志聚會也開放線上場次,讓相異縣市的同志也有機會認識、扶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