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士也積極推動科學人才培育, 2014 年起,她擔任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兼任教授,透過紮實的實驗室訓練,已培育多位女性科學家獨當一面,在台灣和美國的大學任職。蔡博士當年考上北一女時的禮物是顯微鏡,這也開啟她對於科學的熱情。因此現場也準備了顯微鏡傳承給北一女的小學妹,鼓勵其勇於追求自我投入科學領域。鼓勵年輕女學子『Follow Your Heart』,享受過程中追求真理的感覺。」
2013 年 3 月 5 日科學記者 Christie Aschwanden 在 Double x science 發表一篇名為《芬克拜納測驗 (The Finkbeiner test)》的文章便仿效了貝克德爾測驗的精神,從他的同事 Ann Finkbeiner 寫的一篇關於他如何在撰寫一位關於女性天文學家的報導時「假裝他只是一位天文學家。( I’m going to pretend she’s just an astronomer. )」的文章中,擷取其中的幾個要點作為關於女性科學家報導中有沒有「性別差異」的指標。
其分別為在內容中不要提及:
他身為一位女性……( The fact that she’s a woman )
他丈夫的工作( Her husband’s job )
他對於育兒的相關安排( Her child-care arrangements )
他如何培育、照顧他的下屬、學生( How she nurtures her underlings )
他對於自己領域內的競爭之激烈感到吃驚( How she was taken aback by the competitiveness in her field )
他扮演著其他女性的榜樣( How she’s such a role model for other women )
「他能做出很棒的酸奶牛肉,他為了跟隨著丈夫而轉換工作,期間並為了養育他的三個孩子而離開了自己的工作長達八年之久。『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他的兒子馬修這麼說。(She made a mean beef stroganoff , followed her husband from job to job and took eight years off from work to raise three children . “ The world’s best mom. ” her son Matthew said .) 」
Yvonne Brill 和 2011 年時任美國總統 Barack Obama Credit: Photo from White House ceremony courtesy of Ryan K. Morris/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Medals Foundation
不過芬克拜納測驗也不是沒有爭議,有評論認為當新聞報導聚焦在「人」的時候,用其家庭以及個人生活去塑造形象是很尋常的事,反而應該要鼓勵多討論一些關於「男性科學家」的這些私人問題;也有科學家認為在科學社群尚未完全性別平權前,不應排斥強調科學家的女性身分以作為其他人的榜樣。 Ann Finkbeiner 後續也有出面回應這些問題,表示雖然科學家「本人」很重要,但應該聚焦的是他們的研究本身。
另外,畢竟是簡易的指標,跟貝克德爾測驗一樣,就算報導內容都通過也不代表就是完全的性別平等了。指標中並沒有提到的關於形容「女科學家」的外貌,而這其實也時不時會出現在關於女性科學家的報導之中。像是在 2015 年《紐約時報》的一篇關於發現 CRISPR / Cas9 的生物化學家 Jennifer Doudna 的報導中,便在第一段描述了他的身體特徵(身材很高、金髮藍眼),而且還側面的引用他丈夫的話,說他很堅強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
而近年來,林俐暉博士結合地面最大電波望遠鏡 ALMA 以及光學史隆巡天計畫第四代的「艋舺」(MaNGA)觀測計畫,領導近三十位國際天文學家,進行 ALMaQUEST(ALMA-MaNGA QUEnching and STar formation)的國際合作計畫。林俐暉博士是第一位入選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的天文學者。
謝妮恩同學於大學三年級即進行星際冰晶在真空紫外光與 X 射線照射下的光脫附作用與光化學反應之專題研究,並在天文學相關議題研究上的表現卓越,於 2019 年獲得科技部博士生千里馬計畫與台西計畫的補助,前往西班牙馬德里皇家天文生物研究中心進行訪問研究。
期間,她師承 Dr. Muñoz Caro 進行二氧化碳紅外光譜之詳細探討,提供完整光譜數據庫與星際冰晶生成溫度歷史之參考,對於天文觀測中的分子結構標定是不可或缺的。2022 年,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論文,建立一個描述生長溫度對於一氧化碳冰晶光脫附作用影響的模型。此模型指出分子的真空紫外光吸收截面、能量傳遞深度、單層冰晶的光脫附貢獻量與有效表面積等參數須同時考慮,方能提供冰晶分子光脫附一個嶄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