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5/02
研發 COVID-19 的藥物是全球當務之急,當中極有潛力的瑞德西韋究竟能不能成為患者們的救命藥呢?美國和中國科學家於 04/29 ,分別發佈兩項大型臨床試驗(瑞德西韋 (remdesivir) 和安慰劑治療新型冠狀病毒之疾病 (COVID-19) 患者)的初步結果。綜觀兩項結果發現瑞德西韋似乎可加速康復過程,然而筆者認為上述資訊皆有設計限制,因此瑞德西韋是否有效?或僅對感染初期有效?仍有待討論。儘管如此,大家仍需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Keep Calm and Carry On.)
・2020/04/30
壓力是最廣為人知,但又最不為人所了解的憂鬱症成因。我們可能親身經歷過,或看到別人有過因為壓力而感到憂鬱的經驗。免疫跟憂鬱有什麼關係?無論壓力的大小都有可能讓人產生免疫反應嗎?本文從免疫學的角度看壓力事件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2020/04/29
攝護腺(或稱前列腺)約核桃般的大小,位在膀胱下方,環繞著尿道。雖然是個體積不大的器官,攝護腺也會長出惡性腫瘤,好發於 60 歲以上的族群。雖然攝護腺癌經常給人較溫和的印象,但請別小看攝護腺癌,因為部分攝護腺癌生長較快、容易轉移,對生命造成威脅。平時我們可以依照格里森分數、骨轉移、內臟轉移判斷癌症的惡化程度,符合其中兩項以上時,有較高的惡化風險。這類族群的病人需更主動積極地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才能延長有效治療的時間和整體存活,並且提升生活品質。
・2020/04/28
本書不同於傳統身心二元論的觀點,而是結合神經科學與免疫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性。所以發炎的生理機制真的會讓人產生憂鬱嗎?目前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出現在憂鬱症或憂鬱行為之前,但光有先後順序還不夠,科學家和醫師仍會質疑發炎是如何引發憂鬱症。
・2020/04/28
您可能沒聽過「心房顫動」,但你一定聽過中風!要避免中風找上門,就得了解這個在銀髮族裡發生率極高的疾病 – 心房顫動。除了老化之外,罹患高血壓、體型肥胖、飲酒過量、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代謝異常疾病的人都會更容易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造成的血塊淤積會間接引起中風,因此不能忽視它的嚴重性。萬一確診心房顫動,治療會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控制心跳速度或重整心臟節律,二是要預防血栓血塊形成。遵照醫囑,適時服藥,才能降低中風危險喔!
・2020/04/26
太會叫會成為寄生蠅的寄生目標,因此導致夏威夷蟋蟀失去鳴叫能力,但蟋蟀不是用叫聲求偶的嗎?這樣會不會就一輩子當魯蛇了?
・2020/04/24
「硬皮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藍忠亮教授指出,硬皮症是「全身進行性硬化症」的俗稱,近年來世界各地案例愈來愈多,發病年齡大多是 30-50 歲,女性為男性之 3-4 倍,台灣目前約有三千名患者。硬皮症患者會隨著病程演進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皮膚症狀可分為四期包括:雷諾氏期、浮腫期、硬化期及萎縮期。硬皮症所導致的血管受損、關節變形、肺纖維化等問題皆為不可逆的損害,最好能早期診斷,才有機會介入治療。
・2020/04/22
玩過今天的 Google doodle 了嗎?為了慶祝世界地球日 50 週年,Google doodle 以蜜蜂 (bee) 做為遊戲主角,讓大家體驗沾花粉與授粉的過程,並提供關於蜜蜂的小知識,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2020/04/22
儘管在新冠病毒的籠罩下,2020年也已經不知不覺走過了三分之一,時至世界地球日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當人類的活動被迫大幅度緊縮時,人類以外的自然世界都出現了什麼變化吧!
・2020/04/22
其實,1980 年代,台灣除了吃野味之外,也像現在的中國一樣——進出口、走私野生動物。在一波波國際保育組織的壓力之下,台灣於 1989 年制訂《野生動物保育法》,但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