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生命奧祕
1847 篇文章・ 319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蛋白質、基因、發育生物學
常用關鍵字
人體的結構
大腦
屍體
維薩留斯
解剖學
器官捐贈
器官移植
愛滋
腦死
X光繞射
冥王星
加州
新視野號
星雲
晶體
火星
火災
病毒
禿鷹
科摩多巨蜥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人體解析
張瑞棋
・2015/12/31
維薩留斯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31
1536年的一個午夜,比利時魯汶城內的絞刑架上猶懸掛著一具已被處決的屍體,在風中微微晃動。驀地黑影一閃,一個人影潛行到絞刑架旁,將這無人認領的死屍盜走。他將屍體運到一處空屋內,點起油燈,按耐住興奮之情,手起刀落,一刀劃開死者的胸膛。偷屍人並非甚麼變態狂魔,與死者也沒有血海深仇,事實上,他可是剛從巴黎大學畢業的醫學生──維薩留斯。未來他將剖開更多屍體,發表鉅著糾正流傳千年的錯誤醫學知識,而被後世尊稱為「解剖學之父 」。
人體的結構
大腦
屍體
維薩留斯
解剖學
1
0
Promo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15/12/31
關於器官捐贈,我想問……
死亡一直是台灣人所忌諱的話題,所以連帶著的許多關於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問題也不知從何問起,今天藉由本文,來替大家補充一點相關的知識吧!「為什麼我去每間醫院都會看到器官捐贈的勸募?有這麼缺嗎?」是的,真的有這麼缺。單以美國為例,約有12萬名患者在等候器官,而在台灣,命懸一線的器官衰竭患者將近有9000人。但這些患者僅有約1/10的比例能夠等到器官,而剩下的90%的病人,就只能在名單上等到死神來臨的那天。
器官捐贈
器官移植
愛滋
腦死
0
0
太空天文
梁晏慈
・2015/12/30
2015《nature》年度照片大賞
2015年即將結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由自然《Nature》選出的年度精選照片吧!
X光繞射
冥王星
加州
新視野號
星雲
晶體
火星
火災
病毒
禿鷹
科摩多巨蜥
維管束
自然生態
象鼻蟲
閃電
音爆
1
0
來自台灣
科學月刊
・2015/12/29
體循環與肺循環為何非要這樣連不可?--《科學月刊》
循環是以心臟搏動為動力、血管為通路、血液為載體,將細胞所需的養分和氧氣送到器官。器官相連的直接想法,就是心臟將血液打出來後,先到第一個器官,再到第二個器官、第三個⋯⋯這樣不是很簡單嗎? 但是這個安排不太理想。第一,排在前面的器官比較幸運,可以獲得比較多的養分或氧氣;而後面的器官,甚至還會「吃到」前面排放的廢物!第二,這種線路有個致命的危險,只要一個地方斷掉,就全部完蛋了!第三,進入器官之後,血管會分支成更多的微血管,此時血壓下降、血流變慢。若血液要再流到下一個器官,恐怕會有血壓不足的問題。
並聯
串聯
小腸
心房
肺
肺循環
腎臟
血液
體循環
0
0
地球脈動
張瑞棋
・2015/12/29
蝴蝶效應|科學史上的今天:12/29
1972年的今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舉辦的第139屆年會上,氣象學家勞倫茲博士(Edward N. Lorenz, 1917-2008)準備上台發表他的研究發現。其實他要報告的內容早在1963年就已經發表在一份氣象學期刊上了,但顯然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們並不會讀這類冷門的期刊,所以並未引起注意。其實他的重大發現完全是個意外,他也差一點讓它溜掉了……。
勞倫茲
混沌
蝴蝶效應
誤差
0
0
好書搶先看
知識大圖解
・2015/12/23
睡前滑手機讓你失眠?──《知識大圖解》
多數人一生中都曾經為失眠所苦,儘管有很多入睡的機會,但某些時候就是很難睡著或持續睡眠。造成失眠的原因通常包括壓力與焦慮,但你知道電子裝置也要為你的失眠負點責任嗎?
大腦
失眠
手機
生理時鐘
睡眠
知識大圖解
藍光
電腦
0
0
專欄
陳俊堯
・2015/12/22
鹽方扁平古菌:生活在鹽田裡的天然小方塊光電板
這種古菌長得四四方方,生活在鹹死人的鹽田裡,靠著照光就能得到生存所需的能量。它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呢?
古菌
窩氏鹽方扁平古菌
細菌
菌視紫質
0
0
專欄
陳俊堯
・2015/12/22
是誰住在深海的大火爐裡?找尋深埋地底的生命訊號
在 IODP Expedition 360 計畫裡有 8 個預期要完成的科學目標,其中第 7 項便是瞭解在這麼深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微生物在這裡生活,它們是誰及為什麼它們在這種地方還活得下來。在有海底熱泉的地方,細菌把地底來的能量轉化成養份來供養龐大的海底動物族群。在過去我們早就知道原核生物們(細菌和古菌)無所不在,海底熱泉裡也有菌,那再往下鑽,應該還是會有細菌存在吧?
古菌
國中生物
深層生物圈
科學生
細菌
0
0
人體解析
張瑞棋
・2015/12/21
發現 X射線會造成基因突變:穆勒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2/21
1926年,穆勒發現經X射線照射過的果蠅所生的下一代,有很高的比例會產生性狀改變。經過多次實驗後,他於1927年發表論文,公開X射線會造成遺傳基因突變的實驗結果。論文一出立即造成轟動,因為這代表從此就能視實驗需要,以人工的方式產生大量突變,不用再被動地苦等自然突變。
X射線
基因突變
摩根
放射線
穆勒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0
0
好書搶先看
知識大圖解
・2015/12/19
人體如何燃燒脂肪?──《知識大圖解》
當你嘗試減重時,這些積聚在體內的脂肪沉積體會如何被分解呢?簡單來說,這會牽涉一種生化程序,一旦你開始提高活動量,並且降低卡路里的攝取(卡路里代表特定食物中所含的潛在能量),整個生化程序就開始了。
卡路里
減肥
皮膚
細胞
脂肪
鬆弛
0
0
1
2
...
22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