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生命奧祕
2203 篇文章・ 5023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20年 重設

・2020/12/31
近期,英國發現的 COVID-19 突變病毒株—B.1.1.7 ,因其超強的傳染力佔據各大新聞版面,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相關研究陸續出現,B.1.1.7的突變方向,似乎會影響目前上市疫苗的效果。
・2020/12/31
說到「發酵」,就不能不提到酵母。酵母屬於真菌界,因會產生特殊構造的有性胞子,因此被分類為「子囊菌」。屬於酵母菌綱、酵母菌目、酵母菌科,之下包含十多種不同的屬,以及 500 種以上的酵母菌,其中最常見於發酵食品產業的便是「Saccharomyces cerevisiase」,又稱「出芽酵母」(budding yeast)。
・2020/12/30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認為,自己能獲得此殊榮靠的是研究團隊中每位科學家的努力與幫忙,團隊中的郭勁宏與朱桂林也功不可沒。
・2020/12/27
在這個提倡多元性別的時代,性別不再只是男女之分,而在鼴鼠 (mole) 的世界裡,其實也存在這樣的性別樣貌。近日,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Genetics) 研究團隊分析了鼴鼠的基因組,並解釋引發這種性徵的原因,研究發表於《科學》 (Science) 期刊。
・2020/12/25
東亞的肺癌患者與歐美大不同,過半為不吸菸者,而且女性比男性多。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陳玉如所長領導的「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與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的醫師合作,找出不吸菸肺癌可能的致病機轉,為全世界第一個完整剖析東亞肺癌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2020 年 7 月《細胞》(Cell),並登上當期封面,在眾多新冠肺炎研究中殺出重圍,非常不簡單。更值得稱道的是,她如何在其中整合臺灣各領域專家學者,齊心促成此項臺灣癌症研究的關鍵突破?一起來聽聽陳玉如從不設限、有笑有淚的研究之旅。
・2020/12/23
事實上科學上的許多大發現可以說大都是「意外」的,像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就是靠機緣巧合及運氣而發現第一個抗生素——盤尼西林。不僅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舉足輕重的貢獻。
・2020/12/22
根據三立新聞的報導,記者詢問導演廖人帥後,的確有參考類似的真人真事故事,而廖人帥先是提出了過去英國廣播電視台 BBC 發行的一部紀錄片《與海豚說話的女孩 (The Girl Who Talked to Dolph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