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生命奧祕
1847 篇文章・ 321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蛋白質、基因、發育生物學
常用關鍵字
人際
人際關係
人類
人類使用說明書
蛋白質
蜜蜂
理工宅
社交
科學
自閉症
過動症
MRL
最大殘留容許量
每日容許攝取量
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三酸甘油酯
心血管疾病
肝炎
肝硬化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月
重設
人體解析
PanSci
・2021/01/15
組員怎麼那麼難搞?人的個性太百變,那就來研究一下蛋白質吧!(1)——《人類使用說明書》
《人類使用說明書》是泛科學的一月選書,作者以科學原理來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撰寫成書。本篇在討論各類蛋白質與人際相處的相似性。
人際
人際關係
人類
人類使用說明書
蛋白質
蜜蜂
8
3
分析 / 評論
Gene Ng
・2021/01/14
阿宅哪有這麼懂 social!開始由科學切入人際吧 ——《人類使用說明書》推薦序
《人類使用說明書》作者是名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病症加總在一起,關上了她面對世界的門,但科學給了她解鎖的金鑰,寫出這本書。
人際
人類
理工宅
社交
科學
自閉症
過動症
9
3
環境生態
stage
・2021/01/12
你覺得萊豬可以吃嗎?為什麼?|【科科齊打交】
這一次想和大家討論的議題,是今年萊豬正式開放進口後,全國人民都很關心的議題:萊豬到底可不可以吃?科學上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呢?
MRL
最大殘留容許量
每日容許攝取量
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18
1
人體解析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
・2021/01/11
沒病毒、不喝酒也得肝炎?認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病為國人的常見疾病,更常居我國國人十大死因榜上。除了廣為人知的病毒性肝炎( A、B、C 型肝炎等),也有與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的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炎等。近年來非酒精性肝炎因為與日常飲食相關、貼近國人生活而受到矚目。究竟什麼是非酒精性肝炎?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可能提高風險?又該如何預防?本文將分享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關知識與預防方法,希望藉此使國人對此疾病有更多認識,並有更健康的日常飲食。
三酸甘油酯
心血管疾病
肝炎
肝硬化
肝臟
肝醣
肥胖
胰島素
脂肪肝
膽固醇
1
1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21/01/09
明明都是人工生殖,「人工授精」跟「試管嬰兒」到底差在哪?
大部分的人常常說:我做過幾次「人工」,或者說:我這胎是「植入」懷孕的。往往患者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做了什麼。這時候其實醫生們在意的是,到底是做過幾次「人工授精」、幾次「試管嬰兒」、「植入」的究竟是什麼?本篇文章帶你一次了解人工生殖、人工授精、人工受孕、試管嬰兒。
人工受孕
人工授精
人工生殖
卵子
受精卵
婦產科
懷孕
精子
試管嬰兒
體外受精
10
0
健康養生
PanSci
・2021/01/06
「心情不好都是因為天氣啦」科學家:欸都,甘安捏?
天氣到底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心情?研究指出,對大部分人而言,天氣對於心情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嚴重,只有高神經質的人比較容易被影響。
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憂鬱症
心情
憂鬱症
神經質
12
2
動物世界
羅夏
・2021/01/06
麻雀雖小,也懂用藥!破解山麻雀的挑屋守則,原來個個都是驅蟲大師?
學會運用大自然的資源當作藥物,並不是專屬於人類的技能,近期,來自中國與澳洲的聯合研究團隊更發現,中國的山麻雀(Passer cinnamomeus)會在鳥巢中放置中亞苦蒿(Artemisia verlotorum)的葉子,並藉此預防幼鳥被寄生蟲侵擾
中亞苦蒿
寄生蟲
端午節
鳥
麻雀
8
1
太空天文
陳子翔
・2021/01/04
宇宙中出現奇怪圓圈,這是一種全新發現的天體嗎?
2019 年底,天文學家們用電波望遠鏡觀測到一個神祕的環形物體,暫時命名為“ORCs”。這並不代表我們找到了新天體,首先我們要先試圖了解它可能是什麼,還有他的成因,這些都還在釐清。
ORC1
天文
天文學
天文學家
天體
宇宙
愛因斯坦環
星爆星系
未知
電波望遠鏡
16
2
人體解析
波留先生 M. Beaulieu
・2021/01/03
為什麼我們會把 <3 「腦補」成愛心?——感覺記憶的秘密
從認知角度來說,大腦為了完成學習的任務,不僅要維持專注度,也得在處理這些刺激的同時參考過去的記憶,好讓我們能做出適當的回應,只是,這類由內部形成的感覺記憶 (sensory memory) 機制為何,一直都不太清楚。近日,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發現這些訊息可能與新皮質 (neocortex) 頂部及視丘(thalamus) 有關。
大腦
感覺
皮質
神經
精神
視丘
訊息
記憶
4
2
人體解析
Chit Ying Lau
・2021/01/02
不用什麼都會,你也可以舉一反三?大腦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知識轉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待人接物、新的工作技能時,都是透過汲取過往經驗成長的。你有想過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類近事件上嗎?麻省理工學院發現神經元ESR細胞能追蹤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係,且不易受外在環境改變,為知識轉移奠定基礎。
儲存
學習
知識
神經元
經驗知識
資訊
8
1
1
2
...
18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