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10/17
為什麼不同人感染病原體 SARS-CoV-2(應該稱為 SARS二世冠狀病毒,但是常被翻譯為新冠病毒)後症狀差異如此明顯?高齡、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人重症機率明顯較高,不過多數老人最終仍能康復,卻也有些年輕人相當嚴重。 SARS二世顯然有多種致病方式。最近有兩項研究指出,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的缺失,也許影響超過 10% 的重症患者。
・2020/08/31
這次 2020 唐獎生技醫藥獎的三位得主:馬克·費爾德曼、查爾斯·迪納雷羅、岸本忠三,對於細胞激素的研究有突破性的創舉,分別發現了腫瘤壞死因子 (TNF)、介白素-1 (IL-1) 及介白素-6 (IL-6),並對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上有轉捩性的影響,下文將分別介紹三位得主的重大研究貢獻。
・2020/06/24
在高中我們學過,下視丘是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份,但我們不會等到病毒或細菌本身「入駐」中樞神經系統的當下才開始發燒——相對地,那只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正在奮勇應戰,順便發個支援訊號給我們的神經系統的結果罷了。沒錯,或許你會想起「細胞激素」(Cytokine),但那又是什麼?哪些細胞在何種情況會觸發這關鍵的生理反應?
・2020/04/28
本書不同於傳統身心二元論的觀點,而是結合神經科學與免疫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性。所以發炎的生理機制真的會讓人產生憂鬱嗎?目前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出現在憂鬱症或憂鬱行為之前,但光有先後順序還不夠,科學家和醫師仍會質疑發炎是如何引發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