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9年 重設

・2019/12/31
羅竹芳畢業於輔仁大學生物系,陸續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碩士學位、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水產學科博士學位。一如 AIDS,因一九八三年確認了 HIV 病毒,防治之路出現契機;蝦白點病的研究在一九九四年也終於獲得重大突破,致病的病原體蝦白點病毒終於被純化出來。領軍的,就是羅竹芳與郭光雄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讓全球的蝦病防治終於邁出關鍵性的一大步。
・2019/12/31
約在 2 億 5000 萬年前,70%的陸地物種與 96% 的海洋生物都在一次神祕的大災變中就此消失……。雖然仍有很多未知事物尚待探索,但我們無時無刻都有關於恐龍的新發現。
・2019/12/31
2019 年抵達尾聲,每每閱覽無數科學技術的突破與新研究的產生,都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一些,也使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迎接 2020 之際,照慣例讓我們一起看看《Science》為今年選出的科學年度大事有哪些?而究竟今年最重大的科學突破是什麼呢?
・2019/12/27
當辛苦耕作的農夫,在田裡碰到想要飽餐一頓的野生動物該怎麼辦?難道只能氣氣氣氣氣,或者拿出陷阱和農藥來決鬥嗎?   在台灣,有些農夫早已施行 #生態農法!即使在不施用農藥、化肥、不傷害野生動物的環境之下,還是可以兼顧農產品的品質。這是怎麼辦到的?
・2019/12/26
由於觀光干擾、濫捕珊瑚礁魚類、盜採珊瑚、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等原因,使台灣的珊瑚礁生態系搖搖欲墜。為了拯救台灣的海洋資源、保育珊瑚礁生態系,政府設立了國家公園並推動保育計畫。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揮公民科學的力量,定期幫珊瑚礁體檢,一起為我們的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力。
・2019/12/26
彭汪嘉康被譽為台灣「癌症研究之母」,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服務三十三年,並擔任所屬國家腫瘤研究所細胞遺傳研究室主管;她成功證實人類腫瘤細胞起因於染色體的改變,並進一步從母親血液中判斷胎兒白血球及性別的可能性。此外,她亦整合了台灣醫界的力量,推動成立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造福病患。
・2019/12/26
台灣的陸地上有豐富的生態,海面下也不遑多讓,例如恆春半島、綠島、蘭嶼及東沙群島等地區,沿岸是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由色彩鮮豔的珊瑚與共生藻類,以及各式各樣的魚、蝦、貝類一起生活,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一樣生氣蓬勃。然而,台灣的珊瑚礁生態系現在正遭逢危機。
・2019/12/25
鍾邦柱就讀台灣大學化學系,1979 年取得美國賓州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82 年開始,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博士後研究員,受到指導教授的影響,決定踏入類固醇荷爾蒙的研究。後來,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甫成立,她便加入工作,耕耘了將近三十個年頭,以類固醇荷爾蒙研究,享譽國際學術界。
・2019/12/20
你聽過公民科學嗎?公民科學是指公民參與在內的科學研究,例如協助研究單位蒐集資料、調查動植物分布等。公民科學行之有年,現在更是豐富多元,在臺灣也有不少公民科學計畫正在進行,例如路殺社、新年數鳥嘉年華、臺灣蛛式會社等。加入公民科學家的行列,不僅能更認識與你一同生存於台灣土地上的動植物,還能幫助科學研究,你還不一起來嗎?
・2019/12/18
台灣人的日常三餐常見的熱騰騰白米飯究竟來自何方?陸稻和水稻,傻傻分不清楚?讓邢禹依特聘研究員透過基因序列比對,為我們娓娓道出台灣蓬萊米的身世,以及臺中 65 號的傳奇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