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生命奧祕
1847 篇文章・ 322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蛋白質、基因、發育生物學
常用關鍵字
動物
呼吸
昆蟲
氣管
海參
皮膚
蚯蚓
COVID-19
免疫
微生物
抗生素
疫苗
疾病
病毒
IgG
Jean-Laurent Casanova
SARS-CoV-2
SARS二世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
干擾素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0月
重設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10/30
水、蟲、鳥與地龍,讓你瞠目結舌的 4 種呼吸流派!
為適應不同的環境,動物發展出五花八門的呼吸構造。海參是怎麼用屁股呼吸的呢?體型大小竟然也和呼吸構造有關?誰的呼吸效率超級高呢?本文將揭露不同動物奇妙的呼吸器官,一起一探究竟吧!
動物
呼吸
昆蟲
氣管
海參
皮膚
蚯蚓
0
1
文明足跡
賴昭正
・2020/10/28
認識病毒全攻略!病毒的發現、與細菌的不同、科赫假說和致病機制
冠狀病毒瘟疫的報導大量增加,但它們大多是談如何預防、解藥以及疫苗的發展,僅僅談論那些表面的問題是不夠的。了解病毒的本質才是根本之道!本文將一探究竟病毒的結構以及發現病毒的歷史。
COVID-19
免疫
微生物
抗生素
疫苗
疾病
病毒
3
1
人體解析
寒波
・2020/10/17
誰是COVID-19的重症高風險群?部分需注意干擾素缺陷
為什麼不同人感染病原體 SARS-CoV-2(應該稱為 SARS二世冠狀病毒,但是常被翻譯為新冠病毒)後症狀差異如此明顯?高齡、肥胖、心血管疾病的人重症機率明顯較高,不過多數老人最終仍能康復,卻也有些年輕人相當嚴重。 SARS二世顯然有多種致病方式。最近有兩項研究指出,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的缺失,也許影響超過 10% 的重症患者。
COVID-19
IgG
Jean-Laurent Casanova
SARS-CoV-2
SARS二世冠狀病毒
免疫
冠狀病毒
干擾素
抗體
新冠肺炎
病毒
第一型干擾素
細胞激素
自體免疫
自體免疫抗體
自體免疫疾病
0
1
人體解析
miss9
・2020/10/14
過敏的人兒有長長的睫毛?關於睫毛の奇妙研究
過敏兒的睫毛真的比較長嗎?纖長的睫毛是怎麼來的?睫毛是越長越好嗎?搞笑諾貝爾獎得主胡立德(David L. Hu)發現睫毛與眼睛似乎有個「黃金比例」,此外,不同長度的睫毛功能也不同。本文將揭露關於睫毛的各種秘密。
比例
睫毛
過敏
1
2
專欄
Rock Sun
・2020/10/14
冰呪龍:數百台冰箱都比不過的超級古龍!──魔物獵人空想
五彩繽紛的魔物獵人世界,裡面充滿了擁有各式各樣能力,小則噴噴口水、大則毀天滅地,隨著冰原的開放,迎來了最後一次改版。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魔物獵人的空想科學世界,來一起研究研究這些魔物們的能力吧! 第一篇就是我們的封面古龍:冰呪龍
冰
冰呪龍
物理
空想科學
遊戲
魔物獵人
2
1
人體解析
nerdy
・2020/10/13
真的有吃不胖的體質?找出傳說中的「瘦子基因」
為什麼有人總是吃不胖?英國研究團隊找出了瘦子基因,透過小鼠的實驗發現,剔除此ALK基因的小鼠真的比較不容易變胖。其中的祕密就在於,ALK基因對中樞神經的作用,有可能促使脂肪組織分解。
ALK基因
基因
實驗
生理學
瘦
瘦子
肥胖
胖
致癌
0
1
Promo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0/10/12
重要基因被刪除後,酵母菌的絕地求生!
生物有許多不可或缺的必要基因,例如:小小的酵母菌體內就有一千多個,如果某個必要基因消失,生物一定會死亡嗎?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張典顯研究員發現,如果人為刪除酵母菌的必要基因 PRP28,酵母菌依然能勉強存活,甚至經過三百代演化後,還能恢復原本活力!
PRP28
中研院廣告
必要基因
模式生物
演化
酵母菌
1
0
人體解析
PanSci
・2020/10/07
【快訊】生命密碼的剪刀手!CRISPR/Cas9──2020 諾貝爾化學獎
2020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 Emmanuelle Charpentier 與 Jennifer A. Doudna 共同獲得,她們開發出了嶄新的基因編輯療法,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CRISPR
CRISPR/cas9
基因
基因編輯
2
2
人體解析
寒波
・2020/10/07
COVID-19 如何影響孕婦與胎兒?
目前已知感染冠狀病毒會增加孕婦的風險,是否將導致孕婦與胎兒的後遺症也不明朗。而即使沒有感染,仍然可能間接帶來生死交關的負面影響。有些問題也可能一段時間後才會浮現,SARS二世冠狀病毒對孕婦的影響,並不在寶寶生下那一刻便告結束,必須持續追蹤,釐清有沒有仍然未知的後遺症。
COVID-19
SARS-CoV-2
SARS二世冠狀病毒
免疫系統
冠狀病毒
呼吸道
孕婦
心血管
懷孕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死產
病毒
瘟疫
肺部
胎兒
血栓
0
0
人體解析
PanSci
・2020/10/05
【快訊】C肝病毒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2020 諾貝爾生醫獎
2020 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因為他們發現了 C 型肝炎病毒。也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病毒性 C 型肝炎的血液檢查和新藥得以出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2020諾貝爾獎
C型肝炎
肝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醫獎
1
1
1
2
...
1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