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Nature》的年度科學大事回顧分為「新冠病毒與 2020」與「其他科學大事」兩個部分,在「新冠病毒與 2020」中,《Nature》帶我們一起回顧了新冠病毒所帶來的衝擊。
新病毒發現
2020 年 1 月,中國武漢市首次傳出神祕的呼吸系統疾病,中國研究人員調查後,發現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將其命名為 SARS-CoV-2 (COVID-19)。2020 年 1 月 11 日,中國與澳洲合作的研究團隊發表病毒的基因序列。不久,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人傳人。
延伸閱讀:
找到發病原理
二月,研究人員發現 COVID-19 會鎖定 ACE2 受體入侵細胞。ACE2 廣泛存在於各種器官的細胞表面,這有助於解釋 COVID-19 為什麼會造成肺炎、腹瀉、中風等完全不同部位的症狀。
COVID-19 捕獲 ACE2 的強度是舊冠狀病毒(2003 年 SARS)的十倍,這項數據可以部份解釋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
延伸閱讀:
空氣傳播的可能性
三月,一些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但並非所有研究人員都同意。隨著政府和 WHO 投入研究,最終證明新冠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新冠病毒能在出現症狀前傳播 。
2020 年 11 月的研究指出,如果沒有控制措施,則幾乎所有新冠病毒的傳播都始於尚未出現症狀的感染者。
延伸閱讀:
病毒的起源問題
目前,COVID-19 的起源仍然是科學界的最大未解之謎。雖然許多有力證據都表明 COVID-19 是起源於蝙蝠,透過中間動物傳染給人類,但許多動物也很容易感染 COVID-19,包括貓和貂。
九月,WHO 組成科研小組 ,開始調查動物傳染的起源,並在中國進行搜索。有陰謀論者聲稱是中國實驗室釋放了 COVID-19,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
延伸閱讀:
- 新型冠狀病毒與它的產地:科學家如何推論病毒的起源
- 病毒不是源於武漢的海鮮市場?從分子演化學角度看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起源與傳播
- 武漢肺炎病毒到底從哪來?沒有陰謀論以及蛇和HIV的版本
- 讓武漢肺炎席捲人類的關鍵變異有哪些?和穿山甲有關嗎?
疫情控制
從 COVID-19 流行以來,流行病學家就急於開發模型來預測病毒傳播,並提出有效的防護措施。在尚未有疫苗或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各地的政府只能仰賴封鎖來控制疫情。一月,中國武漢市率先實行封鎖政策來控制疫情。隨後,世界各地都開始有類似的封鎖行動。
但封鎖對於經濟影響甚大,許多國家在疫情尚未控制就解除封鎖。且初期並不確定 COVID-19 是否能透過空氣傳播,也引發了關於口罩的爭論,尤其在美國。同時,陰謀論與錯誤信息幾乎像病毒一樣到處傳播。
延伸閱讀:
- 封城真的有效遏止疫情延燒嗎?由剛解封的武漢談起
- 到底為什麼要戴口罩?口罩真的可以遮住飛沫嗎?實驗噴噴看就知道啦
- 除了病毒,謠言與陰謀論也危害武漢肺炎疫情因應:公衛學者連署共發聲明
- 有效防疫,為何「民主治理」機制很重要?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談起
新型快篩方法
由於流行病學家建議對 COVID-19 進行大規模檢測,許多地區的標準測試(RT-PCR)相關物資開始短缺。這促使各地的研究小組開始設計新的快速測試,包括基於 CRISPR 和快速抗原檢測的方式來幫助診斷。
延伸閱讀:
疫苗發展
在這混亂之際,科學界用盡全力開發疫苗與新技術,COVID-19 疫苗的開發和測試速度相當驚人。根據去年11月的 WHO 統計,目前已有 200 多種疫苗正在開發,其中約有 50 種處於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
延伸閱讀:
目前疫苗進度
目前,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在預防 COVID-19 上被認定是有效的 ,而阿斯利康和牛津的疫苗尚不確定效果。不過,這些疫苗還有許多問題,像是疫苗對於老年人的效果?以及有效時間能持續多久?
延伸閱讀:
- 牛津大學 COVID-19 疫苗第一階段測試結果出爐!它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 撼動股價的 Moderna 新冠病毒 RNA 疫苗通過臨床一期測試,它成功上市的機率有多高?
- 變種病毒是什麼?變異病毒株會影響臺灣和疫苗功效嗎?
瑞德西韋出現
四月,一項大型臨床試驗宣布名為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藥物,能縮短 COVID-19 患者的住院時間,但後來的研究發現,該藥物並未顯著降低死亡人數。而在十一月時,WHO 建議不要使用瑞德西韋。
延伸閱讀:
其他治療方法
六月,治療發炎症狀的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被認為能治療COVID-19,報告中宣稱能減少三分之一左右的死亡人數。而後續出現的血漿療法也被美國緊急核准,單克隆抗體療法也曾被當作發展重心,但這些療法都還未有完善的研究數據證實效果,尤其是單克隆抗體療法。
其他研究被迫中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科學研究從未經歷過如此巨大的干擾。隨著病毒開始傳播,許多大學在3月宣布關閉。除最基本的研究維護工作,各個實驗室暫停所有工作,取消實地調查,以及召開線上會議來代替所有見面會議。
在與疫情非相關的領域中,研究進展陷入泥沼。由於被迫在家中工作,許多研究人員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進行研究工作。學生也發現自己無法獲得實地調查或實驗室的數據來完成學位。
延伸閱讀:停班停課遠距工作,這波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