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病毒與人類的終極賽跑!一年內武漢肺炎的疫苗或特效藥會出現嗎?

活躍星系核_96
・2020/02/15 ・5400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R值 541 ・八年級

最近可以看到很多武漢肺炎 (COVID-19) 治療方式快要成功的新聞,像是……

武漢肺炎疫苗有譜!台灣最快 N 年問世 (N≤2)

WHO:武漢肺炎定名 COVID-19,估首批疫苗 18 個月內備妥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開始動物實驗,最快 4 月人體臨床試驗!

【武漢肺炎】xxx 團隊公布:發現兩種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

武漢肺炎與 SARS、MERS 有共同處!專家估:解藥最快等 10 年

大家有沒有覺得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很亂呢?有些標題看起像是明年,或甚至今年就會有解藥!也有些居然說要十年以上?

差別如此之大,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時候我們又應該相信誰呢?

太多不同的新聞標題也搞得你暈頭轉向嗎?圖/GIPHY

所以說現在有多少武漢肺炎的治療方式被核准了?

猜猜看,全世界國家級藥政單位之首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到今天為止到底核准了多少個武漢肺炎的疫苗、藥品和診斷方式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令人遺憾的,答案是……

0 個核准疫苗!

0 個核准藥品!

0 個核准診斷醫材!

答案是連續三個零。不過武漢肺炎也才開始兩個月左右,這樣的結果倒是意料之內。

那在 2002 到 2003 年間爆發的 SARS 距今已快 20 年了,相信數字會好看點吧!究竟美國 FDA 核准了多少個 SARS 的疫苗和藥物呢?

答案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個核准疫苗!(包含其他所有冠狀病毒都無核准疫苗)

0 個核准藥物!(包含其他所有冠狀病毒都無核准藥物)

你相信嗎?已經發生了快 20 年了,怎麼可能什麼都沒有?正常來說,這個時間長度,應該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治療方被核准才對。

但 SARS 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來得快去得也快,幾乎在一年內就不再流行了(且 RNA 病毒在複製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增加研發難度),這導致藥廠沒有動機和經費繼續開發新藥或疫苗。

因此,我們可以說 SARS 至今仍幾乎沒有可用的疫苗和藥物。

令人驚訝的是,SARS 至今仍幾乎沒有可用的疫苗和藥物。圖/fotoblend@Pixabay

疫苗研發要多久?來看看過去的開發史

一支疫苗要平均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研發成功上市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我們從彼得.哈佛德 (Peter Hurford) 所整理的文章1,來看看由發現疾病到疫苗問世,到底需要花多久時間?這邊舉幾個比較有名的例子(開發時間由短至長排列):

  • 狂犬病 (Rabies) ── 4 年 (1881-1885)
  • 德國麻疹 (Rubella) ── 7 年 (1962-1969)
  • 百日咳 (Pertussis) ── 8 年 (1906-1914)
  • 麻疹 (Measles) ── 9 年 (1954-1963)

以上是十年內便開發成功的疫苗,不過大多數是發生在 60 年前的事了。以下是研發期超過十年以上的,而且很多是疾病出現 20 年以上才有疫苗的例子:

  • 流感 (Influenza) ── 14 年 (1931-1945)
  •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20 年 (1934-1954)
  • 小兒麻痺 (Polio) ── 20 年 (1935-1955)
  • 結核病 (Tuberculosis) ── 21 年 (1900-1921)
  • 流行性腮腺炎 (Mumps) ── 22 年 (1945-1967)
  • A 型肝炎 (Hepatitis A) ── 24 年 (1967-1991)
  • 輪狀病毒 (Rotavirus) ── 26 年 (1980-2006)
  • 天花 (Smallpox) ── 26 年 (1770-1796)
  • 黃熱病 (Yellow Fever) ── 27 年 (1912-1939)
  • 霍亂 (Cholera) ── 30 年 (1854-1884)
  • 水痘 (Chickenpox) ── 34 年 (1954-1988)
  • B 型肝炎 (Hepatitis B) ── 38 年 (1943-1981)
  • 破傷風 (Tetanus) ── 40 年 (1884-1924)
  • 伊波拉 Ebola ── 43~ 年 (1976-2019?)
    (第一個伊波拉疫苗已於 2019 年底核准,是否為最終解法待確認)
  • 愛滋病 (HIV) ── 46~ 年 (1984-2030?)
    (至今仍無解)
  • 傷寒 (Typhoid) ── 58 年 (1838-1896)
  • 瘧疾 (Malaria) ── 58~ 年 (1967-2025?)(至今仍無解)
  • 肺炎鏈球菌 (Pneumococcal disease) — 66 年 (1911-1977)
  • 腦膜炎 (Meningitis) ── 68 年 (1906-1974)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少有疫苗能在十年內開發完成喔!

一款疫苗要經過這麼久的開發時間,是不是也讓你很驚訝呢?圖/GIPHY

根據期刊《Clin Exp Vaccine Res》在 2015 的一篇文章〈Clinical Vaccine Development〉2,整個疫苗研發過程時程大約為 10 至 15 年,平均花費為十億美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疫苗開發分成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2-5 年):抗原鑑定及生產
  2. 第二階段(1-2 年):動物試驗
  3. 第三階段(4-8 年):新藥臨床試驗送審 (IND) 送審及臨床試驗 (I~III期)
  4. 第四階段(1-2 年):送審審查領證

BBC 有篇新聞提到,美國聖地亞哥生技公司 Inovio 聲稱他們在得到病毒基因序列時,就已經用電腦設計完疫苗,如果臨床試驗順利,最快在年底就能批量生產3

不過,真是如此嗎?

就算我們先假設他們已將疫苗設計完成,並且準備好往實驗室進行下一步,但過了第一階段後,後面仍有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以及最終之戰──FDA 的審閱。

假設每個階段都花最少的時間,加總來看,平均也要六年時間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算取每階段最少時間加總來看,平均也要六年時間。圖/Freepik

既然疫苗開發這麼久,那新藥會比較快嗎?

新藥的開發流程和疫苗大致相似,也需要經過動物實驗、臨床試驗、最終送審批准後上市,平均開發時間超過 12 年(大多要更久的時間),平均費用大約為 26 億美金4

大家看到開發時間有多長了嗎?這是因為,即使藥廠能夠縮短研發(例如處方設計)的時間,仍要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上市。

而臨床試驗平均時間,可是有 4-8 年這麼長喔!

很多新聞寫某某新藥已成功進入臨床試驗,看起來好像快要成功了,事實上才剛開始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臨床試驗分成三期,從第一期的少量健康受試者(20-80 人),到第三期上百至上千人的病人受試者,每個階段對藥廠或生技廠都是場硬仗。(有些特殊情形,像「快速通道」(Fast Track) 可以減少期數或優先被 FDA 審查,但通常仍然要花上數年)

在當中任何一個階段,如果發現藥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無法被證明時,這個新藥就可能淪為失敗品。

當藥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無法被證明時,就可能淪為失敗品。圖/GIPHY

那麼,新藥開發失敗率到底有多高呢?根據美國 Tufts 大學藥品開發中心的計算:

  • 大約每 5000 個候選新藥化學物質,最終只有 1 個能被 FDA 核准拿到藥證。
  • 大約每 250 個進到動物試驗的候選新藥,最終只有 1 個能被 FDA 核准拿到藥證。
  • 大約每 5 個進到臨床試驗的新藥,只有 1 個最終能被 FDA 核准拿到藥證。

新藥開發失敗率是不是高到很殘酷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有超快就被批准的新藥嗎?

其實還是有的喔!舉個例子,諾華 (Novartis) 的癌症用藥基利克 (Gleevec) 從 1998 年中開始執行臨床試驗到 2001 年中被核准,總共只花了將近三年。

雖然這不包含更早的實驗室研究和動物試驗,不過 FDA 竟然只花了 2.5 個月就審查完並核准上市,算是非常少見的例子,完完全全把其他藥物的上市時間狠狠甩在後面!

不過,即便審核這麼快速,若加上前期的研究,可就不只有三年而已。另外要注意的一點的是,藥政單位若因為現實社會的立即需要而迫使產品快速上市的話,極有可能產生藥物安全性的風險。

現在我們再回到剛剛提到的 Inovio 疫苗吧。假設如新聞所說,Inovio 只花三小時就完成疫苗設計,並且快速完成動物試驗進行人體試驗,仍可能需經歷三年的人體試驗才能上市。

而且這當中還沒有算上生技產品極高的失敗率呢!所以這支疫苗要在一年通過且核准上市,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這支疫苗要在一年通過且核准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圖/GIPHY

新聞標題分析時間!它們到底說對了沒?

既然已了解疫苗及新藥的開發過程,那我們就來分析看看這些新聞標題,究竟是要描述什麼情形吧!

1. 武漢肺炎疫苗有譜!台灣最快 N 年問世(N≤2)

就算二月初已經取得病毒基因及抗原基因,目前仍在第一階段,未來還要經過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以及送審領證。

所以兩年內要攻下動物試驗加人體試驗,難度相當高,幾乎是不可能的喔!

2.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開始動物實驗,最快 4 月人體臨床試驗!

整個句子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假設 4 月進入人體試驗,也要數年才能拿到核准,而且這還沒有考量到高失敗率的情況。未來核准日期可能不會在一至兩年內達成。

要注意的是,進入到人體試驗會使人產生錯覺,以為疫苗很快就能被批准、成功上市用在病人身上,實際上,人體試驗後平均尚須經過 4-8 年喔!

3.【武漢肺炎】XXX 團隊公布:發現兩種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

嗯……這個就比較不一定。XXX 團隊是將已經過核准的藥品,使用在新的適應症上,是一種老藥新用的觀念,安全性上已在過去建立,所以是有優勢的。

不過雖有優勢,有效性還是必須要靠人體試驗來決定喔!也就是說,一樣要好幾年才有可能成功(但在中國的話的確是有可能更快核准)。

即便在細胞或是動物實驗上有非常好的結果,在人體上仍可能無效,但比起從零開始研發,這算是一個比較有機會的起點。

4. 武漢肺炎與 SARS、MERS 有共同處!專家估:解藥最快等 10 年

以正常法規途徑來說,10 年其實是個比較合理的時間。但 SARS 因為經費和開發價值,目前實際上並沒有經核准的相關生醫產品。

這樣子應該懂怎麼判斷新聞標題了吧!圖/GIPHY

那在開發成功前,我們就束手無策嗎?

欸不過,照你這樣說,這些藥品或是疫苗上市最快也是很多年以後了,根本來不及了不是嗎……

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就像病毒會進化、變得更強,FDA 也是一直在加速成長、暢通法規管道,使更多有潛力的生醫治療方式提早出現、幫助病人。

舉個例子來說,恩慈療法 (Compassionate Use,又稱 Expanded Use),主要針對具有立即生命安全威脅且沒有解藥或治療方式的疾病,可以使用仍在臨床試驗中的生醫產品(藥、醫材、生技)。

換句話說,至今為止仍沒有一種疫苗或是藥品能治療武漢病毒,而且有部份具潛力的產品也還在試驗階段,仍未被核准使用。但是因為恩慈療法,FDA 可以接受在特殊情形下使用這類生醫產品,而台灣目前也有一些類似恩慈療法的相關法規。

這些產品未經核准,代表沒有經過完整臨床試驗及主管機關審閱的檢驗,所以仍存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風險。但對無藥可用的病人來說,這也許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假設有一種藥或疫苗將在遙遠未來被核准,透過恩慈療法,病人從現在就可以開始陸續使用,甚或是成功治癒,即便要相隔多年才上市,中間也可讓許多人提早受惠。

對無藥可用的病人來說,恩慈療法也許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圖/Freepik

實際上,這次武漢病毒事件已有恩慈療法的使用囉。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第一位相關病人,他使用了吉列德科學 (Gilead) 的伊波拉試驗用藥 Remdesivir5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EJM),Remdesivir 用在美國首名武漢病毒病人身上效果顯著,使得這支伊波拉病毒的藥有了新的用途。雖然 Remdesivir 在伊波拉病毒上沒有取得顯著的成功(目前 REGN-EB3 和  mAb114 兩種用藥的表現更好6),但過去臨床試驗所建立的安全性及其它相關資料,可望縮短不少藥品開發時間!

不過,目前只有一個病人的成功案例,還不能妄下斷論,之後隨著試驗數增加才是考驗的開始。而且要記得,「大約每 5 個進到臨床試驗的新藥,只有 1 個最終能被 FDA 核准拿到藥證」,並不代表進入人體試驗就一定會成功喔!

目前,吉列德已在二月初和中國藥監局合作,並開始執行臨床試驗。希望它們能在武漢病毒治療上取得進展,因為目前看起來它們最有希望,也可能成為最快被批准的治療方式之一。

新聞提到,台灣衛福部也有和這些藥廠聯絡,希望藥廠未來能留一些相關用藥給需要的人。

而除了恩慈療法外,FDA 還有一些針對這些臨時大眾健康危機的特殊通道來處這類事件。像是「醫療對策」 (Medical Countermeasures, MCM) 就是其中一個。

FDA 透過這個專案,和有意發展相關產品的廠商密切合作、溝通,目標是使更多有潛力、有幫助的產品更快進到醫護人員或病人手中。這種暢通溝通平台便是針對像 Zika、SARS、伊波拉等疾病給政府及民間研發單位一個快速有效討論新療法的合作方式。

這波疫情需要大家一起來合力拯救!圖/Freepik

那我們究竟能否在一年內找出治療方式呢?

簡單總結一下剛剛說的吧!

  1. 至今為止,沒有任何被美國 FDA 核准的武漢病毒治療用藥、疫苗或是診斷方式。[註 1]
  2. 一般新藥或疫苗開發時間都在十年以上,即使是超快的癌症用藥基利克在臨床試驗上也花了約三年。
  3. 雖然藥物開發時間很長,不代表未上市用藥只能走完所有流程才能用。恩慈療法就是沒辦法中的辦法,FDA 可以接受特定情形下讓特定的病患使用仍在臨床試驗下的治療方式。

最後回應標題的疑問,一年到底能不能開發出治療方式呢?

若從零開始研究的產品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原本是過去用在別的疾病轉用到武漢病毒上(例如 Remdesivir),還有一些可能……但還是蠻難的,不過中國的話倒不一定。

因為除了生技藥廠的努力外,還有藥政單位的效率,以及最重要的是藥物能否具安全有效性,都是影響時程的重要因素。

  • 註解:目前美國 FDA 只有使用 EUA(緊急使用授權)給特定 FDA 和 CDC 認可的實驗室去檢測。此方案是緊急的變通方式,用以解決沒有診斷方式的困境,而檢測的正確率其實尚未完整接受 FDA 的審查檢驗和核准。

參考資料

  1. 各個疫苗開發時間
    Effective Altruism Forum: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 new vaccine?
  2. 疫苗平均開發時間
    Clinical vaccine development Clin Exp Vaccine Res. 2015 Jan; 4(1): 46–53. Published online 2015 Jan 30. doi: 10.7774/cevr.2015.4.1.46
  3. BBC 武漢肺炎疫情:DNA測序科技有助高速開發新型病毒疫苗
  4. 藥品開發時間
    Mohs, R. C., & Greig, N. H. (2017).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Role of basic biological research. 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3(4), 651-657.
  5.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美國首名武漢病毒使用Remdesivir
    Holshue, M. L., DeBolt, C., Lindquist, S., Lofy, K. H., Wiesman, J., Bruce, H., … & Diaz, G. (2020).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6. 目前伊波拉效果最好的兩個用藥
    CIDRAP: New data highlight promise of 2 Ebola treatments
  • 作者/愛姆斯的醫材藥品法規世界,愛姆斯有超過十年醫藥法規經驗,工作經驗遍及海內外生技藥品臨床醫材公司。
  • 協作及審閱/Jeff Hsu,東海大學生科系學士,美國南加大 USC 微免所碩士,具多年美國生技藥廠及醫材的法規經驗。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如何找到肺癌對應基因?臨床實驗幫助病友翻轉病情!
careonline_96
・2024/04/24 ・251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在治療初期若是能與醫師密切配合,就有機會可以找到很好的治療方式,讓病情翻轉。進入治療前,首先會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關鍵的基因突變,若是未發現常見基因突變,也可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罕見基因。肺癌的治療已像慢性病一樣,只要妥善運用基因檢測與接續治療策略,就有機會延長病友的存活期,無論是帶有 EGFR、ALK、ROS1、BRAF、HER2、RET、MET、KRAS、NTRK 等基因突變,目前也都已經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治療,病友只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概況,與醫師充分溝通,一起把握每一次治療的機會!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醫師

次世代基因定序助攻!揪出罕見肺癌改善病友預後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 50 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且伴隨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衰退,全身嚴重浮腫。所幸,再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 MET 基因。賴俊良醫師說,MET 基因分為不同的突變型,而該名病友屬於較少見的擴增型,後續在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全身浮腫的狀況逐漸改善,病情也受到控制,且恢復到原本的工作與生活。

標靶藥物各有專攻 找到對應基因才能發揮效果

台灣的肺腺癌以 EGFR 基因突變為主,其他基因突變相對稀少,包含 ALK、KRAS、BRAF、ROS1、RET、NTRK 等。賴俊良醫師說,由於國人常見的致癌基因約佔一半以上,因此,通常會先檢測這些突變基因,若是找不到突變基因,則是會採取更先進的檢測方法找出突變基因,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是目前肺癌精準治療的重要工具,可以更準確地找到驅動關鍵基因,醫師也可以從而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進而大幅改變病友的預後。

晚期肺癌的治療藥物已有相當大的突破與進展,在過去不知道有這些基因突變時,部分病友的預後較差,但現在針對主要的驅動基因,幾乎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賴俊良醫師說,有些病友知道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堅持只接受標靶治療,其實概念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不同的驅動基因要使用不同的標靶藥物,才有辦法發揮治療效果。

臨床試驗安全性高 為病友帶來新契機

一般人聽到臨床試驗,常直覺是白老鼠,賴俊良醫師說,這樣的錯誤觀念仍有待匡正,其實所有藥物都必須先經過動物實驗,確認有明顯的治療成效,才會進到人體試驗,且第一期、二期、三期分別有不同的條件與目的,只有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執行成果中,顯示其具有前景的試驗,才會進入第三期,在臺灣進行的臨床試驗都已具有相當完善的規範,也會在保護受試者的情況下進行。病友若是治療遇到瓶頸時或是可能需要自費或是參加臨床試驗,賴俊良醫師建議,若符合可以參加臨床試驗的條件,病友及家屬可以進一步與主治醫師討論了解,也有機會可以找到新契機,讓病情翻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故事 談面對恐懼

罹癌就像暴風雨 家人陪我度過每個關卡

曾經聽人家說「罹癌是上天給的禮物」,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很痛苦、很折磨,也狠狠把我 K 醒!才 53 歲的我,去(2023)年 3 月起連續兩個月咳個不停,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我的腦子一團亂,醫師開始為我化療,治療期間我吃不下、甚至沒辦法走路,家人擔心再化療下去可能連命都沒了。

就像落水的人,拼命想抓住救生圈,經過不斷打聽,朋友介紹到大林慈濟賴副院長的門診。第一次住院待了 33 天,治療期間,好像一個人漂浮在汪洋中,害怕上不了岸,擔心得連呼吸都困難;沒想到最後可以出院,體力還變好,原本沒辦法行走,後來能夠走出醫院,過了這個坎,好像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過去從事餐飲業,每天至少一包菸,加上廚房的油煙,破壞身體免疫力。以前認為跟家人除夕吃團圓飯很平常,罹癌住院 33 天的經驗,讓我知道這個「平常」代表「幸福」。治療中,太太、兒女一路陪我度過每個關卡,從身體不舒服的第一天,到住院、標靶藥物和門診追蹤,可靠又溫暖的陪在身旁。

我有十幾年糖尿病的歷史,罹癌後發現血壓、腎臟指數飆高,全身浮腫,醫院安排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醫師說,我是 MET 基因中第二類比較少見的擴增型,從去年 5 月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治療,全身浮腫的狀況改善了,病情也控制住,除了容易累,體力比較差,沒有影響到生活,我想老天爺在給我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癌症就像一場暴風雨,考驗自己的內心,生活變得很慌亂,遇到事情就去面對它、解決它,慢慢把腳步站穩後,暴風雨過去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好好過,或許癌症真的是一個生命的禮物,敦促著我們找回人生最重要的事,也提醒正在看這封信的學弟妹們,醫療這麼發達,穩定用藥就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不要放棄;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未來每一天,我選擇開心地過。

careonline_96
456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癌症治療方法有哪些?臨床試驗有哪些評估面向?
careonline_96
・2024/04/19 ・244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機會多,病友們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迷思,我們需要了解,臨床試驗是依據現今最標準的治療方式進行,參加臨床試驗的對照組,也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健保沒有給付的藥物。不過,現有的臨床試驗不一定都適合每一位病友,病友們一定要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自己的治療計劃,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與癌共存!

台大醫院胸腔科廖唯昱醫師

臨床試驗增加用藥可近性 為病友延長生命

一名年約 82 歲女士,手術後確定是肺癌第三期,後續接受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在追蹤一段時間後復發,由於當時沒有很好的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僅能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控制。廖唯昱醫師說,病友面對治療仍相當樂觀,治療一至兩年後,幸運地找到適合的臨床試驗,便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其中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只需單純使用標靶藥物即可控制病情,病友也因此延長生命到近 90 歲。

臨床試驗是醫療機構依據醫學的理論,於人體施行新的醫療技術、新的藥品或新的醫材。廖唯昱醫師說,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一個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式,讓病友可以延長生命,甚至達到治癒。對於晚期肺癌病友而言,最佳的治療方式可能是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化學治療,若是健保有給付,我們會選擇用健保的方式進行第一線治療;若是對病友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健保未給付,我們即會想辦法協助病友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

罕見基因治療武器有限 先確定驅動基因再找合適的臨床試驗

面對臨床試驗,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廖唯昱醫師說,若是新發現的基因突變與新研發的藥物,病友可以先觀察第一期臨床試驗中,新藥物可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到狀況較成熟後再加入;假如已通過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並且清楚知道新藥物的成效,即可考慮加入第三期,無論抽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其實對整個治療都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對於一些罕見基因型的肺癌,由於治療武器較有限,病友常期望可以加入臨床試驗,廖唯昱醫師說,在加入臨床試驗前,需要先確定肺癌的驅動基因突變,再去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然而,臨床試驗通常會設定一些條件,如藥物可能有已知的副作用,在臨床試驗開始前,便會需要作詳細檢查,確認病友的所有狀況符合條件後,才有機會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肺癌治療有大幅進展,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都持續進步。廖唯昱醫師說,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病情,而且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病友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復工作,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他的故事 談生活品質

踩穩自己的節奏 癌後體會慢下來哲學

村上春樹的小說《舞舞舞》,不論世界如何紛亂,你要踩穩自己的舞步和節奏。我在 70 歲確診第四期肺癌,剛開始是肋骨痛,那時剛巧有人推壞我的門,花了些時間把門拆下來再裝回去,第二天睡醒,肋骨開始痛,一直誤以為是修門太費力導致疼痛,就近在診所拿止痛藥,吃了七個月,也耽誤了黃金治療期。

我從事鐘錶業,累積非常多客戶,都是靠著口碑、耳傳而來,客戶群裡有很多醫師。那時有四、五位醫師朋友提醒檢查身體,台大醫院廖唯昱醫師是我 20 年的好友,要我去他的門診掛號,我一直推拖,隔了一年多才就醫。或許是身體在抗議,過去熬夜修錶、抽菸是生活的常態,也不太吃東西,一天大概吃一餐,工作與生活都失序。

加入臨床試驗,接受免疫治療兩年與服用標靶藥物四年,目前病況獲得穩定控制。我很幸運,藥物耐受力不錯,除了體重掉 10 公斤,沒有出現副作用,就是容易累,以前可以連續工作 12 小時等結案再離開桌子;現在工作兩個半小時就需要休息,等體力恢復後才能繼續,以前閒不下來,生病後把休息排到行程表中,做個慢下來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過去是海陸步兵,曾經四個月背 30 公斤裝備行軍,磨了三年,十年沒有感冒過,因為有練過,體力一直很好,從來不覺得癌症這件事會找上我。客戶常來找我聊天,分享生活及心裡的感受,一個朋友後來也罹肺癌,他把我當模範,看到我不會埋怨也不會負面思考,讓他覺得安心也可以樂觀面對。

工作之餘,我會帶著狗兒子到公園玩,一拿出牽繩,狗狗就興奮得狂跳,台灣土狗體力好、運動量大,常常拉著我跑,增強健康也減少肌肉衰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很重要,起床和睡前我會練啞鈴,各 20 分鐘,讓我維持好手力,現在還有 700 隻錶等著我,很多客戶勸我不要再收錶了,其實,「專注心之所向」可以釋放壓力及擁有成就感,反而能好好過生活。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提醒學弟妹,接受已發生的事實,調整生活節奏,緩下腳步了解身體的需要,也不妨把罹癌當成一件事去鍛煉它、面對它,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就不會被情緒左右。

careonline_96
456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從零開始「菇類採集」!——《真菌大未來》
積木文化
・2024/02/25 ・4266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菇類採集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對食物的焦慮點燃人們大腦中所有生存意志,於是大家開始恐慌性地購買,讓原本就已經脆弱、易受攻擊的現代糧食系統更岌岌可危。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祖先以前就經歷過這一切,留下來的經驗值得借鏡。菇類採集的興趣在艱難時期達到顛峰,這反映了人類本能上對未來產生的恐懼。1 無論是否有意,我們意識到需要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循著古老能力的引導來找尋、準備我們自己的食物,如此才能應付食物短缺所產生的焦慮。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圖/pexels

我們看見越來越多人以城市採集者的身分對野生菇類有了新的品味,進而找到安全感並與大自然建立起連結。這並不是說菇類採集將成為主要的生存方式,而是找回重新獲得自給自足能力的安全感。此外,菇類採集的快感就足以讓任何人不斷回歸嘗試。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我們早已遺忘,身體和本能,就是遺傳自世世代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菇類採集者。走出現代牢籠、進入大自然從而獲得的心理和心靈滋養不容小不容小覷。森林和其他自然空間提醒著我們,這裡還存在另一個宇宙,且和那些由金錢、商業、政治與媒體統治的宇宙同樣重要(或更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圖/unsplash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一趟森林之旅能讓人與廣大的生態系統重新建立連結,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自己永遠屬於生命之網的一部分,從未被排除在外。

腐爛的樹幹不再讓人看了難受,而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多孔菌(Bracket Fungi)──這個外觀看起來像貨架的木材分解者,就在腐爛的樹幹上茁壯成長,規模雖小卻很常見。此外,枯葉中、倒下的樹上、草地裡或牛糞上,也都是菇類生長的地方。

菇類採集是一種社會的「反學習」(遺忘先前所學)。你不是被動地吸收資訊,而是主動且專注地在森林的每個角落尋找真菌。不過度採集、只拿自身所需,把剩下的留給別人。你不再感覺遲鈍,而是磨練出注意的技巧,只注意菇類、泥土的香氣,以及醒目的形狀、質地和顏色。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圖/unsplash

菇類採集喚醒身體的感官感受,讓心靈與身體重新建立連結。這是一種可以從中瞭解自然世界的感人冥想,每次的發現都振奮人心,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帶一些免費、美味又營養的食物回家。祝您採集愉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計畫

菇類採集就像在生活中摸索一樣,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而且以前的經歷完全派不上用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持開放心態走出戶外執行這項工作。菇類採集不僅是享受找到菇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體驗走過鬆脆的樹葉、聞著森林潮濕的有機氣味,並與手持手杖和柳條筐的友善採菇人相遇的過程。

菇類採集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圖/unsplash

你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真菌會有「神秘的生物界」的稱號。真菌無所不在但又難以捉摸,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但還是要有信心,只要循著樹木走、翻動一下原木、看看有落葉的地方,這個過程就會為你指路。一點點的計畫,將大大增加你獲得健康收益的機會。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去哪裡找?

林地和草原,是你將開始探索的兩個主要所在。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橡樹、松樹、山毛櫸和白樺樹都是長期的菌根夥伴,所以循著樹種,就離找到目標菇類更近了。

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圖/pexels

草原上也會有大量菇類,但由於這裡的樹木多樣性和環境條件不足,所以菇類種類會比林地少許多。如果這些地點選項對你來說都太遠了,那麼可以試著在自家花園或在地公園綠地當中尋找看看。這些也都是尋菇的好地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奧伯倫

澳洲可以說是真菌天堂。與其他大陸隔絕的歷史、不斷變化的氣候以及營養豐富的森林,讓澳洲真菌擁有廣大的多樣性。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的奧伯倫(Oberon)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最佳地點之一。

在那裡,有廣受歡迎的可食用菌松乳菇(又稱紅松菌),據說這種真菌的菌絲體附著在一棵歐洲進口樹的根部,而意外被引進澳洲。 1821 年,英國真菌學家塞繆爾・弗里德里克・格雷(Samuel Frederick Gray)將這種胡蘿蔔色的菇命名為美味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這的確名符其實,因為「Deliciosus」在拉丁語中意為「美味」。如果想要在奧伯倫找到這些菇類,秋天時就要開始計劃,在隔年二月下旬至五月的產季到訪。

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奧伯倫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絕佳地點。圖/unsplash

英國漢普郡新森林國家公園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Hampshire’s New Forest)距離倫敦有九十分鐘的火車車程。它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甚至還有野生馬匹在園區裡四處遊蕩。

這片森林擁有兩千五百多種真菌,其中包括會散發惡臭的臭角菌(Phallus impudicus),它的外觀和結構就如圖鑑中描述般,與男性生殖器相似且不常見。還有喜好生長於橡樹上,外觀像架子一樣層層堆疊的硫色絢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又稱林中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如果幸運的話,該地區可能會有採集團體可以加入,但能做的也僅限於採集圖像鑑別菇類,而非採集食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圖/unsplash

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足以證明真菌孢子的影響之深遠。

加里・林科夫(Gary Lincoff)是一位自學成才、被稱作「菇類吹笛人」2 的真菌學家,他住在中央公園附近,並以紐約真菌學會的名義會定期舉辦菇類採集活動。林科夫是該學會的早期成員之一,該學會於 1962 年由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重新恢復運作。凱吉也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業餘真菌學家,並靠自己的能力成為專家。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圖/wikipedia

進行菇類採集時,找瞭解特定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在地專家結伴同行,總是有幫助的。如果你需要一個採集嚮導,求助於所在地的真菌學會會是一個正確方向。

何時去找?

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例如溫度、光照、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菌絲體全年皆可生長。某些物種對環境條件較敏感,但平均理想溫度介於 15~24 ℃ 之間,通常是正要進入冬季或冬季剛過期間,因此秋季和春季會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秋季和春季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但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圖/unsplash

當菌絲體從周圍吸收水分時,會產生一股破裂性的力量,讓細胞充滿水分並開始出菇。這就是菇類通常會出現在雨後和一年中最潮濕月份的原因。牢記這些條件,就可以引導你找到寶藏。但也要記得,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

註解

  1. Sonya Sachdeva, Marla R Emery and Patrick T Hurley, ‘Depiction of wild food foraging practices in the media: Impac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vol. 31, issue 8, 2018, <doi.org/10.1080/08941920.2 018.1450914>. ↩︎
  2. 譯注:民間傳說人物。吹笛人消除了哈梅林鎮的所有老鼠,但鎮上官員拒絕給予承諾的報酬,於是他就吹奏著美麗的音樂,把所有孩子帶出哈梅林鎮。 ↩︎

——本文摘自《真菌大未來: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2023 年 12 月,積木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積木文化
13 篇文章 ・ 10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