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29
在醫學上,憂鬱症比發炎還要古老。我們到羅馬時代才知道發炎的基本病徵,但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知道「憂鬱」這回事了。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門派用黑膽汁詮釋憂鬱症成因,神學使用極刑對待所謂「靈魂著了魔」的人。近代醫學對憂鬱症有哪些看法,憂鬱症又如何只屬於「心理」疾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0/04/28
RT-PCR、血清抗體篩檢、抗原篩檢是目前檢測 COVID-19 病毒常用的檢驗方法,RT-PCR 採檢疑似個案呼吸道的分泌物,透過專門儀器檢測體內是否含有目標病毒的 RNA,檢驗耗時但準確度高。血清抗體篩檢則檢驗血液樣本中有無特定病毒的抗體,目前僅做為輔助檢測。抗原篩檢則直接檢驗人體內是否有特定病毒,是目前快篩發展的重點方法。
・2020/04/28
最近因為大家關心新冠病毒是否要全面篩檢的問題,媒體上常見一些醫事檢驗學的術語,這些名詞都與新冠病毒檢測的準確度有關。本文嘗試用基本統計檢定概念來詮釋這些名詞,更進一步探討醫療檢測的準確度。
・2020/04/28
本書不同於傳統身心二元論的觀點,而是結合神經科學與免疫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性。所以發炎的生理機制真的會讓人產生憂鬱嗎?目前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出現在憂鬱症或憂鬱行為之前,但光有先後順序還不夠,科學家和醫師仍會質疑發炎是如何引發憂鬱症。
・2020/04/28
您可能沒聽過「心房顫動」,但你一定聽過中風!要避免中風找上門,就得了解這個在銀髮族裡發生率極高的疾病 – 心房顫動。除了老化之外,罹患高血壓、體型肥胖、飲酒過量、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代謝異常疾病的人都會更容易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造成的血塊淤積會間接引起中風,因此不能忽視它的嚴重性。萬一確診心房顫動,治療會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控制心跳速度或重整心臟節律,二是要預防血栓血塊形成。遵照醫囑,適時服藥,才能降低中風危險喔!
・2020/04/24
「硬皮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藍忠亮教授指出,硬皮症是「全身進行性硬化症」的俗稱,近年來世界各地案例愈來愈多,發病年齡大多是 30-50 歲,女性為男性之 3-4 倍,台灣目前約有三千名患者。硬皮症患者會隨著病程演進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皮膚症狀可分為四期包括:雷諾氏期、浮腫期、硬化期及萎縮期。硬皮症所導致的血管受損、關節變形、肺纖維化等問題皆為不可逆的損害,最好能早期診斷,才有機會介入治療。
・2020/04/23
目前研究顯示,寵物可能會被主人傳染,但不會再傳染給人。如果主人感染武漢肺炎,建議寵物由痊癒的主人進行照顧,再來是熟識的已痊癒親友,或者健康的感染源接觸者,最後才是尚未痊癒或不熟之人。建議像對人類那樣對待寵物勤洗手,遛狗時和其他動物保持距離,生病了少接觸寵物即可,不用帶去篩檢。
・2020/04/22
「午餐吃什麼?」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共同煩惱。一日三餐如同儀式般的天天上演,而每一口食物都與生養他們的風土相互關聯。Every bite counts. 如果這一口能讓一隻蜜蜂繼續授粉,你願意改變嗎?
・2020/04/22
全世界已經超過 200 萬人確診 COVID-19,儘管已經累積這麼多病例,醫學界至今仍然不太清楚病毒到底怎麼殺死患者,只知道病毒可能影響的範圍很廣,也影響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使用。不同人感染病毒以後的症狀差異非常大,有些人外觀看來毫無症狀,比較嚴重的往往會發展成肺炎,但是一些患者也產生腎衰竭,心律不整、腦炎等其他較為嚴重的問題,可能受害的器官已經知道有:肺、心、血管、肝、腎、腸、腦、中樞神經、鼻、眼睛等等,另外病毒也會感染 T細胞。
・2020/04/21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重創人類世界,全球皆尋求對抗這魔王的藥物或疫苗。然而,科學家意外發現,原始設計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也許能成為對抗冠狀病毒的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