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1/12
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患者須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也要攝取足夠的營養。
・2020/12/09
「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的關鍵測試」(CASP)大賽從1994年起,讓好手們透過一級結構來預測三級結構。今年 DeepMind 開發的 AI AlphaFold2 成功預測三分之二的三級結構,是準確率最高的挑戰者。 AI 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可應用在藥物篩選及研發。
・2020/12/08
在今年十月 Nature 期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一個跨國研究團隊利用改良過的電子束與分析軟體,成功達到了 1.25 埃以上的解析率,足以清楚標示出每顆原子的位置。我們現在能夠清楚的看見蛋白質這類複雜的分子機械如何運作,清楚到每顆原子的動態都盡收眼底。毫無疑問地,這樣的技術將為分子與結構生物學帶來重要的進展。
・2020/10/08
蛋白質「來源」比「量」還更重要。盡量攝取魚奶豆等優質蛋白質,少吃豬、牛肉等紅肉,拒絕吃加工紅肉,才能控制體重與降低罹病機會。
・2020/07/08
小麥蛋白質在麵粉的狀態下是堅硬且不易變形的,不過一旦加水搓揉就會變成具有獨特彈性與黏性的物質。這種同時具備彈性與黏性的性質稱為「黏彈性」。而麵團之所以會有這種黏彈性,主要和小麥蛋白質中,極具彈性的麥穀蛋白和富有黏性的麥膠蛋白有關。
・2020/06/26
2007 年時,有支科學團隊從一隻 6800 萬年前的恐龍體內抽取了某種蛋白質,發現該蛋白質跟家雞體內既存的一種蛋白質幾乎相同。這隻恐龍可不是隨便什麼恐龍,而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雙足食肉動物。一則新聞標題寫道:「暴龍基本上就是放大版的雞」。
・2020/06/10
大家都想「增肌減脂」,在減重的路途中,若能多長些肌肉,才能拉高基礎代謝率,多燃燒點熱量,達到減脂目的。那蛋白質吃多一點,就自動會長出肌肉嗎?並不是這樣的。
・2019/12/01
時常睡眠不足,又因為被好多人說「發福了」,於是晚餐完全不碰澱粉,又因為沒時間運動,雖然只胖了 0.5 公斤,看起來卻肥了一大圈,可能是因為「水腫」! 我們的身體組織中有 50∼70% 的水,它能幫助體內代謝的運作。但當組織間隙的水分異常蓄積時,便會引起腫脹不適,特別在眼皮、下顎處、手臂、小腿、腳踝等處,也就是所謂的「水腫」。
・2019/11/18
提到減重和維持健康,很多人都知道,要讓體重下降,得是健康飲食配合運動。健康飲食不一定代表餓肚子,而是有所節制並選擇健康的食物。 可以想像一下,把身體當成是一台車好了。我們要這台車好好行駛,引擎得發得動。那不吃東西就像是不加油,怎麼行呢?只是我們想要讓這台車跑的好跑的順時,就得了解什麼時候該加油,以及加什麼油會對車比較好是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運動之前、運動之中、運動之後,我們究竟該怎麼吃。
・2019/09/27
中研院蔡明道院士和中央大學陳青諭助理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術,呈現出酵素在原子尺度的立體結構。藉由此研究,本文將從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開始,為讀者揭示這項最新科技的原理、發展史,以及其在結構生物學上的重要貢獻,最後介紹中研院冷凍電顯中心建置後帶來的的重大意義與學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