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7/10
從食品安全風險的角度,現今食物可說比以往更加安全、更便利取得,但不少民眾仍認為食品問題變多了,食品安全風險變高了,原因是大多數民眾對風險的認知往往來自於突發的食品事件,缺乏完善的風險溝通所導致。
・2017/05/18
食品安全是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議題,正因為如此,網路上、新聞上資訊百百種,量多且雜,在溝通的過程中,到底該以什麼為「基礎」來討論食品安全呢?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從吃飽、吃好,逐漸演變為要吃巧、吃得健康,」臺大毒理學研究所的姜至剛教授,在今年的食安講座第一彈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活動剛開始,便明確點出一項重點:「而我們、甚至全世界的食品安全,都必須用風險分析做為共同溝通的工具。」
・2017/01/13
行政院長林全宣布暫緩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這是繼 2009 年美國牛肉進口爭議之後,政府的食安科學在民眾的疑慮之中敗下陣來。政府在食安問題上用低風險來遊說民眾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為官員們不知道民眾對機率的認知是跟他們完全不一樣的。
・2015/11/26
想像一下,未來走進家樂福或全聯超市,擺在面前的各種生鮮蔬果,可能不會再是美國的蘋果、澳洲的柳丁,或是日本的水蜜桃,農產品不再大老遠橫越半個地球來到你我的餐桌,而是來自只距離幾個街區遠的「垂直農場」。不論你喜不喜歡,這種情景可能不再遙遠。
・2014/02/20
人們對食品品質的追求可謂永無止境,以前吃飽就行,現在不僅要吃好,還要色香味俱全。正是食客們對色澤、口感的挑剔,造就了一大批「改良劑」,比如麵粉增白劑、麵粉增筋劑。其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文武雙全」, 既可以增筋,又可以漂白,這就是偶氮二甲酰胺。
・2014/01/26
我們的政府,也在那一年宣布2011年是「食安元年」,並且著手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將會提高罰則等等措施。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從2011年來到2013年。大家都以為食管法早已經通過、立法生效,卻沒想到在2013年的5月,我們忽然發現,我們的粉圓、肉圓裡面有順丁烯二酸;接著在6月,我們發現大黃豆干竟然是用皂黃染色的...
・2013/11/05
最近打開新聞,就會發現又一家油品公司出了問題,食品安全成了大家相當關注的議題。這次新聞不斷重複強調,連GMP認證的東西都會出問題,那還有甚麼可以相信。有些聲音就開始檢討GMP的認證,並說明這個認證有哪些可以改善的部分。但民眾究竟怎麼想呢?民眾究竟怎麼做呢?
・2013/11/01
如果一種農產品能讓一百多人感染細菌,導致幾十個人死亡,會不會出現恐慌?想想子虛烏有的「膨大劑危害」讓大量西瓜爛在地裡,完全正常的「催熟香蕉」使得蕉農欲哭無淚,還有時不時來一遍的「橘子生蟲」恐慌,「致人死亡」的的農產品很難賣出去是肯定的了吧?
・2013/09/02
在食品安全的爭論中,人們經常聽到「沒有證據顯示有害」的說法。這是一個常見的科學表達,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公眾需要的是「到底是安全還是有害?」於是,這句話經常被演繹為兩種幾乎是相反的解釋:一是「沒有證據顯示有害,就是無害了」,二是「雖然沒發現有害,但不代表危害不存在,所以不能接受」。
・2012/12/27
如果台灣人會說「要不是台大出了某某某,台灣今天還會不會像今天的榮景」...或者亞洲人、全世界說「要是台灣沒有『他』,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那我們就可以看人類歷史上台大的位置。真有那天的話,我會以台大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