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目標 2|終止飢餓
16 篇文章・ 1 位粉絲

聯合國於 2015 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希望能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人類在 2030 年以前能安居樂業,其中共包含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細項目標(Targets)。

目標 2 旨在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

引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說明UNDP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1/07
相較於陸生動物食品,水生動物食品的營養價值更高、更均衡,卻有較低的碳排放量,於是藍色食物評估(BFA)正大力推廣「藍色食物」,希望能解決目前糧食供應系統的各種問題。
・2020/12/07
新興精準育種科技在近年崛起,提供研究人員和生產者更快且更精確的作物發展選擇。台灣對於相關產物尚無管理法規及技術發展計畫。本文將分享新興精準育種科技的優勢以及國際趨勢,以期讓更多人對此有所瞭解。
・2020/10/13
隨著糧食安全、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抬頭,現在研發出了全素者也能吃的「植物基替代肉」,被譽為「未來食物」的它,成為近年來最夯的食品話題之一,並登上美國食品連鎖超市全食市場公布的 2020 年最新食品趨勢預測清單。
・2020/08/17
第 29 屆中研院院士的余淑美,以水稻基因研究享譽國際,她是怎麼踏入分子生物學?又是為什麼對水稻基因情有獨鍾?而他所提議的「建置臺灣水稻突變種原庫」又是為什麼會誕生呢?
・2020/08/14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從小對農村和農作物就有濃厚的感情。踏上研究之路後,她以水稻為一生懸命的研究主題。處處用心、事事認真的余淑美在水稻的基因研究成就斐然,獲邀參與蓋茲基金會資助的「國際 C4 水稻計畫」長達十年之久,致力於打造抗逆境、高產量的超完美水稻品種,解決越來越急迫的全球糧荒,也讓臺灣的水稻基因研究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
・2020/06/22
近期,沙漠飛蝗(Schistocerca gregaria,Desert locust)不僅造成東非地區嚴重的農作危害,更已成群飛往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逼近中國。僅管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斷,喜好乾旱和氣候的蝗蟲入侵風險不大,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蝗蟲,人們仍應對此有所認識,並全力防止牠們對臺灣作物可能的侵襲。
・2020/01/06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報告指出,地球需要再增加目前糧食產量的 70%,才能供給 2050 年全球的 90 億人口。其中肉類年產量需增長 2 億噸以上,糧食安全存量才能達標。但是全球碳排過量的現在,我們已沒有餘力承受畜牧產生的碳足跡與環境影響了......。那麼,我們有可能去吃蟲嗎?
・2019/12/18
台灣人的日常三餐常見的熱騰騰白米飯究竟來自何方?陸稻和水稻,傻傻分不清楚?讓邢禹依特聘研究員透過基因序列比對,為我們娓娓道出台灣蓬萊米的身世,以及臺中 65 號的傳奇故事吧!
・2018/03/31
蝗蟲帶來糧災,卻也同時是某些國家的桌上佳餚,牠們是一種如此特別的動物──既帶來饑荒,也帶來豐足。人類與蝗蟲共存已久,這使我們發展出複雜的關係;影響彼此物種的生滅。
・2015/11/26
想像一下,未來走進家樂福或全聯超市,擺在面前的各種生鮮蔬果,可能不會再是美國的蘋果、澳洲的柳丁,或是日本的水蜜桃,農產品不再大老遠橫越半個地球來到你我的餐桌,而是來自只距離幾個街區遠的「垂直農場」。不論你喜不喜歡,這種情景可能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