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8/09
雖然《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已辦理九屆,但在 2016 年(第八屆)才第一次將《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列入。今年(第二次)參賽的本土原創青少年科普書籍比起兩年前在質與量上都有許多進步。雖然整體比例上看起來本土科普減少了(從將近四成減少為三成),不過筆者認為主因是整體參賽的書籍增加了 67%(由 2016 年的 66 本增加到 2018 年的 110 本)的緣故。
・2016/10/29
種子公司稱霸市場後,開始大量種植商業品系的菜豆。然而隨著有機農業與自然農業興起,民眾對於家傳品系接受度大大提高。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團隊想針對家傳品系進行研究,看是否能讓家傳品系成為農民值得嘗試的選擇。
・2016/10/22
近年豆類作物被用來當作綠肥,然而比較古代漢朝的輪作系統,同樣使用豆類哪個效果比較好呢?加拿大研究團隊拿了豌豆、蠶豆、野豌豆分別做綠肥與輪作的比較,就讓我們來看看兩個方法究竟誰勝出呢?
・2016/10/15
菜豆是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人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菜豆品系繁多、特性也有不同。而它最大的貢獻在於豆科植物很容易被線蟲感染,研究團隊發現菜豆裡面防禦線蟲的基因表現量較高。研究菜豆有助於未來作物的改良。
・2016/09/10
聯合國農糧署(FAO)訂2016年是「國際豆類年」,然而東亞地區時常食用的大豆卻不在農糧署的名單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16/08/12
從先前的研究可知,在30秒之內連續碰兩下捕蠅草葉片內側的感覺毛,而且這兩下都要能夠引發捕蠅草產生動作電位,這時捕蠅草就會在小於1秒的時間內把它的「蟲夾」(葉片)關起來。不過,關起來以後,捕蠅草是否馬上就開始分泌消化液呢?由來自歐洲與澳洲的科學家們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想要知道捕蠅草數完「一、二!」以後的故事,於是他們進行了一連串實驗。
・2016/08/08
多年前,在家中的院子裡種下一株炮杖花(Pyrostegia venusta);天真的我,以為它會乖乖的長在我希望它長的地方,「不會亂長」。於是,從此就展開了和它(他?)之間的永恆的對抗。
・2016/08/05
從食用基改玉米的大鼠實驗說起,看看透過基因改造而抗蟲與抗殺草劑的作物,吃下肚後對我們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基改和非基改作物間的左右極端上,價格和健康相距有多遠?
・2016/07/20
人味是什麼?如果您曾經與一群剛運動完的人一起搭電梯,您可能會認為人味就是體味混合著汗水的味道。不過,這個問題如果問北方小澤蘭,或許會有更清楚的答案。
・2016/07/09
候鳥會遷徙、鮭魚會遷徙、帝王蝶會遷徙、海龜也會遷徙,但若說到鯊魚會遷徙,應該是聞所未聞。不過,沒聽過並不代表沒有這件事。畢竟,追蹤生物的長距離移動,過去限於技術,多半都只針對陸地與空中的生物;海洋的生物,在過去進行得也極為有限。最近,一個結合了英國與美國的研究團隊,以衛星追蹤24頭虎鯊,了解了牠們的遷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