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昱
李柏昱
81 篇文章・ 2 位粉絲
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喜歡的領域為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與都市規劃,對於都市面臨的災害以及如何進行防災十分感興趣。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2/02
3D 列印無疑是革命性的新技術,但在服裝設計領域中卻遭遇了諸多困難。由於 3D 列印多使用塑膠等原料,列印出的服裝總是給人呆板生硬的感覺,堅硬的質地更讓 3D 列印製作出的服裝與「舒適」兩個字天差地遠。不過就在 2015 年 5 月,號稱首台 3D 織品列印機在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上開始了募資活動,這項名為 Electroloom 的企劃,可能是3D列印在服裝製作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015/12/02
從客觀的統計數據來看,人們實在稱不上是好駕駛。美國每年平均有三萬人死於車禍事件,而台灣每年則約有三千多人死於交通事故。與人類相比,機器至少不會酒駕、不會邊開車邊講電話,也能在短時間內處理更多的訊息並作出反應。Google 在 2008 年提出發展無人駕駛車輛的構想,以過去 6 年實際上路測試的統計數據來看,一共發生過 11 起事故,不過全部都是人類駕駛開車去撞無人駕駛車,諸如追撞或闖紅燈撞上等。
・2015/11/30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需要網際網路,網路塞車的現象將越趨明顯。為解決此一問題,愛丁堡大學哈洛德海斯(Harald Haas)教授想到,為什麼不用光線來傳輸資料呢?
・2015/11/30
美國加州旱象自 2012 年以來已持續三年,乾旱已經取代不動產市場以及交通問題成為矽谷茶餘飯後熱門的話題。加州人戲謔地以自家門前乾枯一片的草坪為榮,或是為翠綠的草地感到尷尬,並討論人工草皮在高溫下是否真的會臭氣難聞。儘管許多處理方法談不上什麼高科技,比方說把枯黃的草地染成綠色,然而,首波利用高科技對抗乾旱的方式正逐漸浮上檯面。
・2015/11/28
現代人已經被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寵壞了,透過智慧型手機,我們能立刻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要去的地方以及如何到達。然而,GPS 在室內卻無用武之地,相信不少人都有過跟筆者類似的經驗,在迷宮般的台北車站不知身在何方,望著眼花撩亂的指標與出口,不禁感到徬徨無助,手機 GPS「無法定位」的訊息既幫不上忙,反而更增添無力感。室內定位系統(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s, IPS)將是所有「迷失於室內」的人的救贖,能即時定位人們的位置。作為當今最夯的科技發展項目之一,已經吸引了包含蘋果、三星、微軟、Google、IBM 等諸多手機與電腦大廠相繼投入。
・2015/11/27
只要提到「屎」,我們總是免不了會將之與噁心、威脅人類健康,不然就是與惡臭畫上連結,吃飯的時候更是絕不能提的大忌諱。然而這些被我們委婉稱之為穢物的玩意兒,在節能跟保護環境上的貢獻,或許將能稍稍扭轉大眾的負面觀感。2014年11月,一台完全由生物甲烷油(biomethane)驅動的「便便公車」在英國上路,帶來許多如何運用人類排泄物的想像。未來公車的油料來源將不再是現在會產生各式汙染物的汽油或是柴油,而很有可能是來自我們每個人每天例行公事如廁後的產物。
・2015/11/26
想像一下,未來走進家樂福或全聯超市,擺在面前的各種生鮮蔬果,可能不會再是美國的蘋果、澳洲的柳丁,或是日本的水蜜桃,農產品不再大老遠橫越半個地球來到你我的餐桌,而是來自只距離幾個街區遠的「垂直農場」。不論你喜不喜歡,這種情景可能不再遙遠。
・2014/12/20
曾是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每天都有上萬人潮在此上班、觀光,而這棟高樓蓋在鬆軟的臺北盆地上,究竟是如何抗震的呢?甘錫瀅總工程師提到,高樓的結構必須「軟硬適中」,並說明101透過高韌性接頭、巨型結構、將基樁深入岩層來強化建築結構,以及運用阻尼器來減緩搖晃的不適。101這個案例,可說是高樓防震的代表作。
・2014/12/20
在地震頻繁的臺灣,房子是否耐震極為重要。林克強研究員詳細介紹建築耐震設計的考量因素,包括地質因素、結構特性、建築高度、建築規則性、個人使用習慣,以及比較臺灣現代建築的三大結構—鋼筋混凝土(RC)、鋼骨鋼筋混凝土(SRC)以及鋼骨結構(SC)的優缺點,並強調維護建築結構的重要性。
・2014/12/20
有「大地之腎」美稱的濕地,它是天然的堤防,而且可以滯洪與減緩水流。方偉達教授點出濕地的重要,人們應與其共存共榮,若搭配生態工法,效果可更好。但他也特別提醒,濕地復育的策略必須因地制宜,若在錯誤的地方復育,濕地反而可能成為淹水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