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08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初期往往沒有症狀,因此需要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若不幸被診斷出乳癌,且須接受化療,必須先了解其副作用,並在治療前把身體所需的營養都吃足,不僅治療過程會比較順利,免疫力也比較好。乳癌的治療過程不輕鬆,乳癌防治基金會是患者的避風港,能給予患者、家屬包括治療前後、生活調適等各方面的協助與輔導。
・2020/04/06
鑽石公主號的武漢肺炎群聚感染事件並非任何人樂見,但其缺乏人員流動、接受檢測比例高的特性,幫助流行病學家觀察、研究疾病的特性。目前,流行病學家根據鑽石公主號的資訊,得知了三項武漢肺炎重要特性: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高、致死率比最初估計低且隔離有效阻絕病毒傳播。
・2020/04/06
心臟像馬達一樣,持續把血液打出去供全身器官使用,然而當這顆馬達不夠力了,就會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世忠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定義就是,從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全身器官的需求。心臟衰竭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例如躺著會喘、半夜突然喘醒、半夜一直起來尿尿、咳個不停等症狀,很多人都無法聯想到這些跟心臟有關。因此若有上述症狀,因及早就醫,才能好好修護這顆延續我們生命的馬達喔!
・2020/04/06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各國擴散,不只眾人關心的疫苗、特效藥之外,「檢測」也是在戰疫中的重要一環。檢驗到底怎麼做?如何擴充檢疫能量?對此好奇的我,得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的施信如實驗室也是目前檢測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主力。於是,我寄了封邀訪的e-mail給老師,終於在2月底的連假,有了造訪施信如實驗室的機會,藉此探詢技術、現實和理念。
・2020/04/03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大多是學生、上班族,確切病因還不是非常清楚,目前認為跟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等因子都有關係。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急性發作的時候,容易腹瀉、腹痛,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讓腸子變的很巨大,叫做「巨結腸症」,可能破裂、穿孔,甚至要緊急手術。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最好能維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生活習慣有規律對病情控制會比較好。
・2020/04/02
美國時間 3 月 24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FDA)宣佈徵召康復者,想藉由血漿的抗體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患者。但康復者的抗體,真的是對抗瘟疫的萬靈丹嗎?
・2020/04/01
所謂的三大營養來源,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每天進食也都是在吃這些東西,一項食物裡,通常不會僅僅只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包含不同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究竟時下正夯的低醣飲食為何能減重?生活中該如何做才能落實低醣飲食呢?讓本篇文章來教你五大低醣飲食撇步吧!
・2020/04/01
20 世紀初,兩位日內瓦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電不僅能用來引發心室纖維性顫動,也可以平撫這種現象。數十年後,美國外科醫師貝克首度在手術室裡成功使用電擊去顫,救活了那位男孩。貝克後來寫道,去顫是一項工具,可以用來搶救「不該死亡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