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7/22
肺癌長久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肺癌在20-30年前左右的時候,治療的方法就只有一種,就是化學治療。但是在近年來,大約十多年左右的發展,我們看到了重要的進展,就是很多肺癌的標靶基因被發現出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標靶基因的發現,去為病患選擇不同的標靶藥物,提供了患者在化學治療之外,很重要的選擇。
・2020/05/07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很高,相關治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醫師會根據各別患者的狀況擬定治療計畫,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患者的營養補充,擁有營養食品的支持,不僅能讓患者有體力承受耗能的手術,也能使預後效果更佳,並減輕化療的副作用。當然,患者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避免便秘,把身體狀況調整好,最好能戒菸、戒酒、戒檳榔。治療告一段落後,患者務必定期回診追蹤!
・2020/04/08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初期往往沒有症狀,因此需要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若不幸被診斷出乳癌,且須接受化療,必須先了解其副作用,並在治療前把身體所需的營養都吃足,不僅治療過程會比較順利,免疫力也比較好。乳癌的治療過程不輕鬆,乳癌防治基金會是患者的避風港,能給予患者、家屬包括治療前後、生活調適等各方面的協助與輔導。
・2019/12/24
台灣國人喜好油炸、燒烤類食物,使大腸直腸癌蟬聯 11 年癌症榜首。在接受大腸癌治療時,癌症患者應盡早規劃營養照顧計劃,積極補充營養是抗癌的關鍵。當然,預防勝於治療,從日常生活、飲食中遠離一些導致癌症的因素,並定期做大腸鏡篩檢,才是免受癌症病痛的長久之計。
・2018/10/02
李敏求的研究奠定現代癌症化療方法的基礎。1960年代,阿拉巴馬南方研究所(Southern Institute)的史基柏(Howard E. Skipper)利用小鼠模型試驗李敏求的觀念,發展出化療的「比例消滅(fraction kill)」數學模型,成為醫學教科書上化療的標準觀念。因此,稱李敏求為「現代化療之父」,一點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