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3

文字

分享

0
4
3

想要擁有優雅又健康的老年生活嗎?不妨來試試地中海飲食法~

陳 曼婷
・2020/07/20 ・224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7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都無法阻止自己變老,但卻可以養成正面的生活態度讓自己優雅地成長。

地中海飲食的發現,正是基於義大利和希臘等國家的民眾都特別健康,罹患長期疾病風險較低,身體衰老都格外緩慢而整理出來的一套飲食法。雖然我們不能搬去他們坐擁海天一色怡人美景的國家,但同樣能學習這樣既風味又傳統的優良飲食習慣。

擁有美麗的老年生活不是夢,地中海飲食來助圓夢。圖\pexels

地中海飲食的好處

減緩衰老

衰老與身體功能惡化和炎症增加相關,而地中海風格飲食可以顯著降低人體內與衰老過程相關的主要發炎因子 C 反應蛋白的水平。而地中海飲食能減慢位於染色體的末端的保護帽—端粒的磨損,阻止遺傳密碼在修復正常身體時所產生的細胞分裂過程被擾亂。

改善腸道菌群生態

老年人,特別是獨居或長期居住在老年院的長者由於飲食不佳,會大大減低腸道中菌群的多樣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地中海飲食能增加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以及維他命 C 、 B6 、 B9 、銅、鉀、鐵、錳和鎂等相關的營養素。只需堅持地中海飲食,於 12 個月內就可改善人體腸道的菌群生態。良好的腸道菌群被證實了有助減緩身體機能,如步速和握力等等的下降;還能減緩腦功能如記憶力及認知能力的退化;並減少會引起炎症的潛在有害因子生成。

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質流失率

在骨質疏鬆症患者中,引起髖部骨折最常見的原因為骨質流失。股骨頸是連接大腿骨的部位,該處的骨質流失、造成骨折會直接大大減低患者的活動能力。而研究發現,1000 名受試者,改採地中海飲食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其股骨頸中看到的骨骼密度反而有所增加。

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

地中海飲食中的橄欖油和魚類都提供了大量的不飽和脂肪和 omega-3 脂肪酸, 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和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血液凝結並降低中風和心力衰竭的風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 遵循地中海飲食的成年人在十年內心臟病發作的機率足足能減低 47% 。

保持靈活思考

研究人員發現,跟隨地中海飲食法的長者在認知功能測試中的得分,顯著高於沒有計劃飲食的同年齡層人士。並在往後生活中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較低。同時能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的大腦萎縮,幫助保留更多的大腦容量和協助學習和記憶力的腦細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抑制癌細胞

跟隨地中海飲食法能幫助預防各種癌症,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皮膚癌等達 57% 。哪怕未能完全遵從,只要做到其中的5項也可以減低風險逾 30% 。癌細胞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抑制自身死亡,並無限制增生的能力。 其實在許多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抗癌的天然化學物,例如在芹菜和菊花茶中的芹菜素,可以阻止乳腺癌細胞抑制自身死亡。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地中海飲食也大大鼓勵了這些食物的攝取。

緩解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是最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無論是壓力、高脂、高咖啡因的飲食習慣以及年紀增長都會令胃酸倒流惡化。胃酸倒流一般都是採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PIs) 類藥物控制。但由於長期使用 PPI 類藥物控制或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和造成腎臟損害。而採用地中海飲食有助舒緩胃酸倒流症狀。臨床研究顯示能改善逾 60% 患者的反流症狀指數 (RSI  –衡量胃酸倒流症狀的嚴重程度) 。

地中海飲食帶來的健康好處多多,不僅能使長者增強身體機能,也能保持年輕活力。圖\pexels

地中海飲食應該吃什麼?

地中海飲食法並不是一套固定的餐單,而是分別鼓勵和限制攝取某些食物。所以彈性比較大,也比較容易跟隨。地中海飲食的主要 8 大要素包括:

  1. 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食用 7 至 10 份水果和蔬菜 (每份 150 克),尤其是綠葉蔬菜和苺類水果。前者含豐富膳食纖維,而後者則含抗衰老的花青素。
  2. 選擇全穀物:改用全麥麵包、穀物和麵食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以取代精製過穀物製品,如白麵包、白米、義大利麵和陽春麵等等。
  3. 使用植物油:提倡使用含高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烹飪,而非牛油或其他動物油。配麵包時,可以用橄欖油代替果醬或牛油。
  4. 多吃海鮮:每週至少吃兩頓或以上的魚肉。新鮮或水裝吞拿魚,三文魚,鯧魚,鯖魚和鱈魚都是健康的選擇。
  5. 減少紅肉:除了魚肉外,也可以多選擇禽肉或豆類作為蛋白來源,限制紅肉的攝取少於每週 500 克。
  6. 多吃堅果及種子類:選擇不同的堅果及種子類作為零食,每天建議進食一手心份量 (約 30 克) 。
  7. 適量進食低脂乳製品:適量進食低脂的希臘/原味乳酪,以及低脂/脫脂牛奶,而非全脂的乳製品。
  8. 以香料調味:以各種香草和香料調味,不但能增加風味,更可以減少鹽的需求。不少香草和香料,例如大蒜、洋蔥及丁香等,都含大量抗氧化物和抗菌的天然化學物。
養成地中海飲食習慣,能大大提升生活品質。圖\pexels

參考文獻

  1. Zalvan, C. H., et al. (2017). “A Comparison of Alkaline Water and Mediterranean Diet vs Proton Pump Inhibition for Treatment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43(10): 1023-1029
  2. Jennings, A., et al. (2018). “A Mediterranean-like dietary pattern with vitamin D3 (10 microg/d) supplements reduced the rate of bone loss in older Europeans with osteoporosis at baseline: results of a 1-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Clin Nutr 108(3): 633-640.
  3. Crous-Bou, M., et al. (2014).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elomere length in Nurses’ Health Stud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349: g6674.
  4. Filomeno, M., et al. (2015).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three Italian case-control studies.” Br J Cancer 112(11): 1816-1821
  5. Luciano, M., et al. (2017). “Mediterranean-type diet and brain structural change from 73 to 76 years in a Scottish cohort.” Neurology 88(5): 449-455.
  6.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3, May 20). Compound in Mediterranean diet makes cancer cells ‘mortal’. ScienceDaily. Retrieved February 24, 2020
  7. Nilsson, P. M. (2014).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elomere length.” Bmj 349: g6843.
  8. Ghosh, T. S., et al. (2020). “Mediterranean diet intervention alters the gut microbiome in older people reducing frailty and improving health status: the NU-AGE 1-year dietary intervention across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文章難易度
陳 曼婷
8 篇文章 ・ 1 位粉絲
澳洲註冊營養師及英國私人教練證書。畢業於香港大學食品及營養科學,其後赴澳洲悉尼大學深造臨床營養學,現為安曼營養中心高級營養顧問。

0

9
2

文字

分享

0
9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5
0

文字

分享

0
5
0
地中海飲食:不只吃得健康,更吃得環保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1/12/06 ・314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由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彥諺

隨著營養知識的日漸普及,現代人不僅重視飲食安全,也在乎是否能夠吃得營養健康。已有研究指出,飲食習慣大為影響了人體健康與疾病型態,此外,研究也進一步指出,糧食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比,已高達全球的 25% —— 全球的飲食習慣不只緊緊關聯著人體健康而已,更關係著環境的健康。 

追求低碳排的永續飲食

近年來逐漸受到更多關注的永續飲食(Sustainable diet),指的便是一種「不只吃得健康,更要吃得環保」的飲食方式。透過選擇對環境影響低、有助於今世後代的糧食和營養安全、兼顧健康生活的食物,永續飲食不只能輕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也試圖為更龐大的、全球性的議題提出解方,例如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等問題。

提到「永續飲食」,通常也會提到「低碳食品」。食物在生產過程當中會產生碳足跡(即碳排放量),不同類型的食物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差異極大,也對環境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統計數據,植物性食物如蔬果穀物類等,每仟卡食物熱量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約不到 0.2 公克,然而禽畜類食物如牛羊等,每仟卡食物熱量產生的碳排放量可高達近 5 公克。大體來說,蔬果、穀物、堅果等多為低碳食物之選,而肉類及其加工食品,則多為高碳食品,其中反芻動物的牛肉、羊肉,更是高碳排之最。 

多攝取低碳排的蔬果穀物,是永續飲食的基本。圖/Pixabay

若能在飲食選擇上,盡量減少高碳排食品,便能相對應的減低環境負擔,符合永續飲食的訴求。循著永續飲食的訴求走,蔬果、穀物、堅果等低碳排食物成為主要食物來源,牛、羊等高碳排肉類則節制取用,這樣的食物選擇方式,恰好也與已流傳千年的「地中海飲食」不謀而合。

既環保又健康的「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淵源已久,是義大利、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傳統的飲食型態,不過直到20世紀才有現代科學的定義,其特殊的飲食型態明顯對健康有益。

參照地中海沿岸居民們的飲食,他們普遍以蔬果、全穀類為主食,早上加餐、下午點心等正餐外進食則多為新鮮水果,蛋白質攝取主要來自海鮮及家禽,調味上以橄欖油、天然香料為大宗,偶爾搭配紅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ixabay

延伸而來的地中海飲食金字塔,以「餐」、「日」、「周」、「盡量避免」作為攝取頻率分層。金字塔最底端的食物為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橄欖油,建議每餐攝取 1-2 份,中段的食物為乳製品、堅果類、天然香料等,建議為每日攝取不超過 2 份,上半段的食物為魚貝類、豆類、白肉等,建議每週攝取約 2 份,而紅肉不超過 2 份、加工肉品不超過 1 份,高油高糖的甜點則為盡量避免。

地中海飲食金字塔。圖/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

雖說在地中海飲食當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脂肪量,不過,實行地中海飲食,並且食用特級初榨橄欖油者,其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遠比其他食用類似脂肪量的國家,如美國等地區,還要來得低。實驗也進一步證明,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應用上,實行地中海飲食的預防效果,比在每日飲食中嚴格控管脂肪量小於 50 克的「低脂飲食」還要好。

「如何吃得健康,並且吃的環保」是永續飲食推行的主要核心,在環境健康與人體健康上,兩者不能偏廢,才能夠取得平衡,達到真正的「永續飲食」。因此,相較起徹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純素飲食,地中海飲食提供了更為均衡的營養攝取,在守護環境健康同時,也守護自己的健康。

不過,行之有年的地中海飲食也仍為健康飲食的參考方向而已,得因地制宜,同時配合個人身體狀況與運動習慣,才能得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義大利美食週在臺灣

風靡全球的地中海飲食,除了現代科學的各項健康研究加持,「美味」仍是關鍵。綜觀世界各式菜系,義大利對於味道的掌握有其特色,也獲全球眾多人口喜愛。因此每年 11 月,義大利外交暨國際合作部、經濟發展部及農業部共同推廣的世界義大利美食週,全世界主要城市皆會舉辦各式活動,推廣與分享義大利美食,歷年來深受各大城市歡迎。

由義大利外交暨國際合作部、經濟發展部以及農業部共同推廣的世界義大利美食週(Week of Italian Cuisine in the World),將在 11 月第 4 週於全世界主要城市舉辦各式活動,今年邁入第六屆,以推廣高品質的義大利美食。世界義大利美食週旨在推廣高品質的義大利美食與農產品,並強調生物多樣性與食物多樣性之間聯繫的重要性。為了打擊市面上聲稱的義大利產品,推廣義大利美食與葡萄酒的旅遊路線,並與義大利烹飪與飯店領域的培訓計畫。

義大利家鄉主廚王嘉平(右)與美食加合作拍攝一系列 Buon Appetito 義食料理,分享義式家鄉菜,圖左為美食加創辦人高琹雯。圖/業者提供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Italian Economic, Trade and Cultural Promotion Office簡稱 ITA)聯手 PanMedia 媒體集團,不僅於旅飯、酒吧、說書人(pantravel.life)中,結合料理介紹義大利葡萄酒;在泛科學(pansci.asia)從科學角度亦分享地中海飲食之道,並攜手知名義大利主廚王嘉平(J-Ping)與美食加(taster.life)創辦人高琹雯共同拍攝一系列影片,影片中介紹北、中、南義風情人文素養,並以經典三道料理,引領出義大利不同地區獨樹一格的風味特色,雖在疫情期間無法前往義大利觀光遊覽,也能讓民眾宅在家輕鬆享受義大利美食。

延伸閱讀:「世界義大利美食週」11月登場 在家也能享受原汁原味的義式風情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Italian Economic, Trade and Cultural Promotion Office)介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ITA)為義大利政府的駐台機構,我們遵循義大利外交暨國際合作部的政策,致力於推動義大利企業國際化,並促進義大利與其他國家的經貿發展關係,協助 MADE IN ITALY 商品與服務進入國際市場。ITA 透過羅馬總部,米蘭辦事處與派駐於全球各地的辦事處據點,和義大利駐外使館協調,提供各產業、消費品以及服務業相關之資訊、協助、推廣、訓練以及合作, 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超過百項以上的推廣計畫和活動。

相關訊息請參考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貿易組(ITA),「世界義大利美食週」和我們分享最道地的、兼具美味與健康的地中海飲食。

更多義大利美食與北、中、南義風情人文介紹,請關注美食加粉絲團YouTube

參考文獻

  1. Tilman, D., & Clark, M. (2014). Global diets link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 Nature, 515(7528), 518-522.
  1. Estruch, R., Ros, E., Salas-Salvadó, J., Covas, M. I., Corella, D., Arós, F., … & Martínez-González, M. A. (2018).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or nu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5), e34.
  1. Canudas, S., Becerra-Tomás, N., Hernández-Alonso, P., Galié, S., Leung, C., Crous-Bou, M., … & Salas-Salvadó, J. (2020).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elomere leng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vances in Nutrition, 11(6), 1544-1554.
  1. Magkos, F., Tetens, I., Bügel, S. G., Felby, C., Schacht, S. R., Hill, J. O., … & Astrup, A. (2020). A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ition to plant-based diets: a diet change may attenuate climate change, but can it also attenuate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 risk?. Advances in Nutrition, 11(1), 1-9.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吃飯堪比皇帝大,吃得好則能長命百歲?地中海飲食的長壽秘密
活躍星系核_96
・2019/12/31 ・226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41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食話實說|生化背景出身,身為一個十足的吃貨,對食物營養隱藏人體健康密碼有極大的興趣,興趣遠大於發明新的生化武器。剖析人體中的化學變化,希望有一天可以發明對抗疾病與老化的超強力武器。

WHO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 2019 年的全球健康統計報告,結果指出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 72 歲,女性的平均壽命更比男性多了 4.4 年,主要影響個別國家平均壽命的因素,與各國的國民所得及醫療環境有關。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最新公告,107 年國人平均壽命為 80.7 歲,創歷年來新高。

隨著台灣人民平均壽命的增加,「食療」養生開始備受重視。

「地中海飲食」真的比較健康嗎?

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似乎不得不面臨老化及慢性疾病找上門。過往人們都循著生病就要看醫生的慣例。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代醫學研究更傾向於打造全方位的預防醫學,科學家及醫生們都積極尋找「食療」方法減低身體負擔,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佳狀態,希望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更甚至於延伸到延緩衰老的領域。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持續研究不同的健康飲食模式帶給人們的健康益處。其中,「地中海飲食」在許多不同的研究中都發現,對於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風險降低有顯著的效果。科學家針對 26,000 名遵循地中海飲食的女性進行研究,發現她們 12 年內的心血管疾病罹病風險降低 12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群科學家對於地中海飲食模式對人們的衰老認知功能影響相當感興趣,並在 4,676 名健康中年女性的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如果飲食模式越接近地中海飲食模式的女性,其端粒酶的長度越長。」而長度越長的端粒酶被認為可以預防慢性疾病跟延長壽命。另一項針對 57-61 歲的 10,670 名女性相關性研究結果也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的女性健康年齡*增加 46 %。

*健康年齡定義為沒有慢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腎病、肺病、帕金森氏症、癌症等)並且活到 70 歲(含)以上的人

地中海飲食的關鍵營養成份再次興起熱潮

綜合各項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少了脂肪的攝取,重點在於其中包含多元蔬果、堅果、紅酒及全穀物的大量攝取,而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多酚 (polyphenol)」,可以幫助平衡細胞的氧化壓力及維持端粒酶的長度,可謂是食療抵抗衰老進程的重大發現。

多酚 (polyphenol) 可以幫助平衡細胞的氧化壓力及維持端粒酶的長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今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特別徵詢心血管、糖尿病、營養學、食物科學等醫療專科人士檢驗各種研究、政府報告,檢視了 41 種最受歡迎的飲食型態,而「地中海飲食」又再次躍升為最佳飲食推薦首選,可見其中的健康價值不容小覷。

「地中海飲食」為41 種最受歡迎的飲食型態中最佳飲食推薦首選。資料來源《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截圖

傳統的健康飲食,該如何融入現代生活?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講求效率,人們也習慣精緻飲食。但是想要把健康飲食融入你我的日常飲食,反而成為一件不簡單的事。不論國內外研究都發現地中海飲食的健康秘密,其實是來自於存在於植物中的強大抗氧化天然成分—多酚,也有人稱之植化素

因此許多食品科學家投入大量心力從植物中萃取高濃度的天然多酚,幫助人們獲得足夠的多酚營養素,形成天然的抗氧化保護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可幫助細胞維持正常的運作,早已透過許多研究一再證實,但多酚萃取物製成的產品常常被詬病,因為多酚的萃取過程往往需使用化學溶劑,不僅可能對人體造成無法預料的負面影響,人體吸收率也極低,所發揮的抗氧化效果也不佳,導致多酚成為可遠觀不能食用的高價營養素。

健康的飲食不僅要吃好也須慎選。圖/Pixabay

幸運的是,一名澳洲科學家發現一種只用「水」就可以天然萃取出蘋果中活性多酚的方法,因其具有高水溶性,與水含量高達 70 %的人體相容,被認為人體可以無負擔地吸收利用,突破近 80 年來的困境,看來全球人口的平均年齡又將持續增長,人們健康、長壽的未來自然也不遠了。

食品營養科技的蓬勃發展,幫助人們輕鬆、快速獲得足夠的營養素,但維持健康是門大學問,並不僅僅只有營養補充,更需搭配適當的運動及健康的生活模式,共同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疾病、細胞病變自然就不容易發生,健康、長壽的未來自然也不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WHO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9: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2.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108年37周內政統計通報_生命表
  3.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
  4. Fung TT, Rexrode KM, Mantzoros CS, Manson JE, Willett WC, Hu FB. Mediterranean diet and incidence of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women. Circulation. 2009 Mar 3;119(8):1093-100.
  5. Lopez-Garcia E, Rodriguez-Artalejo F, Li TY, Fung TT, Li S, Willett WC, Rimm EB, Hu FB. The Mediterranean-style dietary pattern and mortality among men and wome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JCN. 2013 Oct 30;99(1):172-80.
  6. Ahmad S, Moorthy MV, Demler OV, Hu FB, Ridker PM, Chasman DI, Mora S. Assessment of Risk Factors and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Women Consuming a Mediterranean Diet. JAMA Network Open. 2018 Dec 7;1(8):e185708-.
  7. Loughrey DG, Lavecchia S, Brennan S, Lawlor BA, Kelly ME. The impac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ing of healthy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7 Jul 6;8(4):571-86.
  8. Aridi YS, Walker JL, Wright 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diterranean dietary pattern and cognitive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2017 Jun 28;9(7):674.
  9. Bhushan A, Fondell E, Ascherio A, Yuan C, Grodstein F, Willett W. Adherence to Mediterranean diet and subjecti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men.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7 Nov 17:1-2.
  10. Crous-Bou M, Fung TT, Prescott J, Julin B, Du M, Sun Q, Rexrode KM, Hu FB, De Vivo I.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elomere length in Nurses’ Health Stud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14 Dec 2;349:g6674.
  11. Samieri C, Sun Q, Townsend MK, Chiuve SE, Okereke OI, Willett WC, Stampfer M, Grodstein 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t Midlife and Health in Aging: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3 Nov 5;159(9):584-91.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0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