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逐漸擴散,台灣染疫的兒童數量跟著上升。倘若兒童未打滿 2 劑疫苗,染疫後就有可能會暴露在併發 MIS-C 的高風險之下。但 MIS-C 究竟是什麼?它和新冠重症又有什麼差別?怎樣才能提早察覺 MIS-C 呢?
1. MIS-C 是什麼?
MIS-C 是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的縮寫,翻譯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有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會在身體的多個器官觀察到嚴重發炎,包含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而MIS又分為成人(Adults)罹患的 MIS-A 和兒童(Children)發生的 MIS-C。
在國內 COVID-19 高峰剛過去的此時,專家預測接下來的一個月, MIS-C 案例反倒會逆勢成長,還會有更多的孩子生病住院。
2. MIS-C 的發生原因
從2020年到今天的2年半以來,多個國家都發現 MIS-C 案例,從印尼、印度、臺灣到歐洲、美國,綜合目前研究,可以得到 2 個暫時的結論:
- COVID-19 和 MIS-C 的關係還不清楚,目前有力的假設之一是跟身體對病毒過度反應導致的「細胞激素風暴」有關。
細胞激素風暴是免疫系統在短時間內釋出大量的發炎因子,使體內處在高發炎狀態,導致器官、血管遭受破壞的一種異常免疫反應。免疫系統還沒完全成熟穩定的兒童和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發生這種體內風暴。 - 黑人、拉丁美洲人和亞洲人的MIS-C發生率可能比白人更高,原因同樣還不明朗。
換句話說,我們現階段可以把 MIS-C 看成是免疫系統攻擊 SARS-CoV-2 病毒後,在體內炸開的一陣陣餘震。這些震盪會發生在孩子確診後 2 到 4 週,有時會長到 6 週,這就是為什麼接下來 MIS-C 兒童人數反而會上升的緣故。
這也是 MIS-C 和 COVID-19 重症有明確差別的地方,重症是在 COVID-19 症狀還沒好的時候就惡化的狀態,MIS-C 則是 COVID-19 症狀已經痊癒了,孩子卻又開始不舒服。
3. MIS-C 的症狀會有哪些?
MIS-C 幾乎 100% 會發燒,這是身體發炎的典型症狀,再來也很常見的是急性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瀉、肚子痛或嘔吐,以及孩子的眼睛因結膜充血而發紅、皮膚長出紅色疹子,或是因血壓降低而頭暈。
部分兒童會出現草莓舌,舌頭變色且微微凸起一粒粒疙瘩,很像草莓表面。少數嚴重情況下還會發生脖子僵硬、幻覺和異常行為。
MIS-C 還有許多疑團未解,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在官網的 MIS-C 專頁說得很坦白:「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孩子得 MIS-C 而其他孩子沒有。」
和其他國家相比,臺灣抵達流行高峰的時間晚了一年半左右,因此有個小優勢是可以借鑑其他國家的 MIS-C 經驗。
以美國為例,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號,該國已有 8525 個 MIS-C 個案,其中 69 例不幸死亡。如果以人口比例換算,粗略推估臺灣可能會有約 609 個孩子發生 MIS-C ──人數其實不算少!
另外根據《JAMA》的一份報告,統計 2020 年 4 到 6 月在美國新澤西、密西根、賓州等 7 個州級行政區 21 歲以下的 SARS-CoV-2 確診個案,計算出 MIS-C 發生率為每百萬人有 316 人罹病。
按照這比率,臺灣 2022 年 5 月 20 號到 6 月 16 號之間,20 歲以下約 39.9 萬人確診,這樣推算起來未來一個月裡,可能還會出現 120 個以上的 MIS-C 病例,當然這樣的估算還必須考量現在流行的是 Omicron 、我們人在台灣而非美國……等等不同條件,病例數字雖然有差異,但是這也提醒我們不能輕忽。
4. 要如何察覺 MIS-C ?
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給出的建議是,如果孩子持續發燒,並且在過去 6 週內確診 COVID-19 或是曾經和患者密切接觸,如果有以下 6 項症狀的 1 項以上,趕快聯絡醫生:
- 肚子痛
- 眼睛布滿血絲
- 腹瀉
- 頭暈或感覺頭重腳輕(低血壓的徵兆)
- 皮膚出現疹子
- 嘔吐
臺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建議也與美國一致。
另外,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在 2022 年 1 月公布的報告指出,根據 12 ~18 歲族群的調查數據,發現接種 2 劑疫苗比起未接種的青少年,估計能降低 91% 的 MIS-C 發生機率,並且狀況惡化到需要使用生命維持系統的嚴重 MIS-C 患者,都是未接種疫苗的孩子。
從全球經驗來看, MIS-C 也勢必會是我們無可迴避的問題。如何預先準備好孩子的保護網,以及讓更多人清楚知道這個病程變化,才能料敵機先,尤其當孩子的 COVID-19 症狀已經緩解,卻又開始不舒服的時候,正是我們最需要提高警覺的時刻。小心防範 MIS-C ,絕對不能再延遲。
參考資料:
- Julisa M. Patel. (2022).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vol. 22, 53–60 .
- Alanood S. Algarni, Njoud M. Alamri, Noor Z. Khayat, Raghad A. Alabdali, Rawabi S. Alsubhi & Shahad H. Alghamdi. (202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MIS-C) related to COVID-19: a critical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vol.18, 83–90 .
- Levi Hoste, Ruben Van Paemel & Filomeen Haerynck. (2022).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related to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vol. 180, 2019–2034 .
- Arun Tiwari, Suma Balan, Abdul Rauf, Mahesh Kappanayil, Sajith Kesavan, Manu Raj, Suchitra Sivadas, Anil Kumar Vasudevan, Pranav Chickermane, Ajay Vijayan, Shaji Thomas John, Sasidharan CK, Raghuram A Krishnan, Abish Sudhakar. (2022). COVID-19 related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a hospital-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Kerala, India, BMJ Journals .
- Amanda B. Payne, PhD, MPH1; Zunera Gilani, PhD, MPH1; Shana Godfred-Cato, DO1;……& the MIS-C Incidence Authorship Group. (2021). Incidence of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mong US Person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JAMA Netw Open, 4(6) .
- For Parents: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 Effectiveness of BNT162b2 (Pfizer-BioNTech) mRNA Vaccination Against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mong Persons Aged 12–18 Years — United States, July–December 202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