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5
6

文字

分享

3
15
6

潮吹、高潮不斷、口嫌體正直,以上何者為真?A片中的女性身體迷思

阿咏_96
・2020/11/11 ・430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y編按:A片中的迷思數不勝數,對女性身體在性愛時反應的誇飾,更不在少數。「潮吹」到底是什麼?女性的性高潮和男性有何不同?嘴上說不要身體卻有反應真的是種「欲拒還迎」嗎?明明是重量級要角卻常常被忽略的「陰蒂」究竟是怎樣的性器官呢?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專題邀你一起聊色長姿勢,就讓我們先從 A片中那些看似好康實則母湯的女性身體迷思開始吧!

「啊啊啊!不要寶貝我快去了!」

呻吟、喘氣、抖動,以及愉悅得不可言喻的表情,色情片裡女性的高潮畫面,不論在視覺或聽覺上,都充滿著刺激又奇妙的感官體驗,令全身都酥麻了起來。但真實世界中的性愛真的長成這樣嗎?

A片裡的「潮吹噴射水柱」咁係金欸?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性器官有反應就代表想要嗎?高潮真的會讓人如此舒爽嗎?

當你沉迷於讓人情慾高漲、血脈賁張的 A 片時,請務必小心,別落入表現手法的陷阱!圖/Pixabay

今天,就讓我們帶上「性」研究者的有色眼鏡,一同解開色情片留下的疑惑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迎面而來的噴射水柱」——潮吹的真相

在許多色情片中,特別是女生高潮時,會有大量無色透明的液體從「女性下體」產生,有時甚至會出現噴射的水柱、濕了大半片的床單,畫面既激情又戲劇化。

但是,這麼大量的液體是從什麼位置「射」出來的呢?

首先,如果要讓床單濕一大片,大概需要幾百毫升的液體才有可能,從女性的身體構造來看,膀胱是唯一可以儲存大量液體的「容器」,所以「量很大的潮吹」,其實就是尿液

為什麼色情片女優的體液可以像水柱一樣噴出來?圖/Unsplash

什麼?難道潮吹只是色情片的一派胡言嗎? 其實也不盡然。

17 世紀時,即有解剖學家指出,女性的尿道旁有腺體存在,且這個腺體裡有管道通入尿道裡,他認為這些腺體與男人的攝護腺於胚胎發育時是同樣來源,並稱其為「女性攝護腺」,後來的人們把這個腺體命名為「斯基恩氏腺(Skene’s glan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女生性興奮時,女性攝護腺亦會分泌液體潤滑外陰部,也就是俗稱的「愛液」,但女性攝護腺尺寸較小,液體有限,實際量測到的量大多只有一至數毫升,並不會大量噴出喔!

相反地,如果女性每次高潮時,都出現大量潮吹,排出大約五十到數百毫升的尿液,則稱為「性交尿失禁」,也就是在達到性高潮時,因為尿道口放鬆,尿液從膀胱滲出的現象,有學者認為性交尿失禁與應力性尿失禁或逼尿肌過動有關,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尋求醫師的協助囉!

因此,色情片裡「噴水池般」的潮吹,只是浮誇的表現手法,可千萬別當真!

絕頂升天!高潮到底怎麼回事?

打開網頁,想找部好片時,結果發現好幾部 A 片的封面或 hashtag 大大標註著「中出OO連續高潮」、「OO高潮痙攣不斷」這時心中是否冒出一些疑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生的身體真的可以連續高潮嗎?

高潮後身體會不斷抽動?這到底是戲劇效果,還是實際會發生的反應呢?

首先,人體的性反應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興奮期、高原期、高潮期和不反應期。

「想要」的慾望一旦被挑起,大腦這位總司令便開始傳令,讓血液流向生殖器,心跳和呼吸開始加快,中樞神經系統啟動,再把「舒服」的訊號送至大腦報償系統;數千個神經末梢不斷傳遞快感至大腦,進而引發高潮。

當我們進入高潮時,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圖/Pixabay

這時候,最忙的其實是你的大腦!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觀察到高潮的時候,大腦有超過三十個不同區域都出現活動,此時大腦充滿了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帶著「衝上雲端,到達人間仙境」的快感,讓人渴望一而再、再而三地體驗「寶貝我還要~」。

但並非大腦的所有「部門」都在忙碌,高潮的同時,有些是呈現「關機」狀態的,例如掌管自我評估、推理與控制力的外側眼眶額葉皮質,也就是把恐懼及焦慮感都關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時,女性的杏仁核和海馬迴會放鬆,情緒反應因此減少,產生有如神遊的狀態。

而跟男生相比,女生沒有「不反應期」,所以能夠有連續且好幾次高潮。平均來說,這些高潮持續約 20 秒,但是有時候更久,而且子宮、陰道、肛門和骨盆肌肉也會伴隨著高潮規律收縮。

下次看到標註「連續高潮」、「痙攣」關鍵字的色情片,記得回想一下性反應四階段喔!

口嫌體正直?性器官反應不代表很享受!

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誠實的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一段話是色情片中常出現的台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這句話裡有個嚴重的錯誤是:把女性的生殖器反應當作性興奮的「唯一指標」。認為女生明明很有感覺,卻不想承認、說謊喊不要。

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在於:女生在過往的社會氛圍感染下,會拒絕承認自己「很想要」,所以當女生回應「不想要」、「不要這樣」時,一定是謊話,只是害羞所以拒絕承認自己的慾望而已。畢竟身體已經「有反應」了嘛!

把身體反應當作性興奮的唯一判斷基準是一種認知謬誤。圖/pixabay

修但幾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當醫生做身體檢查時,輕敲你的膝蓋骨下方,結果你的小腿自動往前踢,就代表你是很想踹醫生一腳。被這麼說是不是覺得很冤旺呢?我們都知道這只是身體的反射反應,是一種自動的生理歷程,並非發自內心地想這麼做,因此絕對不能當作正確的判斷依據

信任自己的身體絕對不會錯,只是詮釋身體信號的方法要正確。

性器官反應是發生在雙腿之間的反應,是期望機制;而性興奮是發生在大腦內的反應,其中包括享受的情緒

說了那麼多,來認識陰蒂本人吧!

除情慾的流動、劇情的推進外,陰蒂算是色情片中的重量級角色,先不論有碼或是步兵,你對陰蒂(也就是俗稱的「痘痘」)知道多少呢?今天,一起來了解陰蒂這位大明星吧!

陰蒂構造圖。圖/Wikimedia common

首先,摸陰蒂真的會「爽」嗎?事實上是會的,陰蒂唯一的功能就是性興奮,但需要一些觀念與技巧。接著,我們來認識陰蒂在解剖上的其他小知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人的陰蒂大小都不一樣,尺寸差異非常大,小至一顆幾乎看不見的豆子,大至一條小黃瓜,或介於兩者之間,都是十分正常且美麗的。

上圖中比較不明顯的線條是我們平常認知的陰蒂外型,後面彩色的圖才是整個陰蒂,也就是說,屬於陰蒂外顯部位的「陰蒂頭」只是陰蒂的頂部。陰蒂整體範圍很大,但大部分在體內,只有頂部從外陰部頂端冒出體外。

陰蒂比龜頭還要敏感!拜託請溫柔!

陰蒂如同性慾感知城市中的台北車站,不只三鐵共構還有轉運站,是密集分布最多神經末梢的外生殖器官,雖然平均大小只有陰莖的八分之一,但神經末梢的分布數量幾乎是兩倍

換句話說,陰蒂比男性的龜頭還要敏感很多,觸摸它時請務必溫柔,請勿太粗暴、大力刺激它!而因為陰蒂頭十分敏感脆弱,因此需要覆蓋在上面的「陰蒂包皮」來保護,避免受到過度刺激或傷害,這和包覆男性陰莖頂部的包皮是同源體。

除了陰蒂頭,下面是幾個你應該認識的陰蒂構造:

  • 陰蒂腳:一對從外陰組織深處向外延伸的「雙腳」,在陰蒂頭興奮時,陰蒂腳也會充血。
  • 前庭球:是男性的尿道海綿體加上陰莖球的同源體,所謂「前庭」指的就是陰道口,所以前庭球就是從位於外陰深處的陰蒂頂部向外延伸,跨越尿道及陰道兩側。在陰蒂頭興奮時,前庭球也會跟著充血膨脹。
  • 陰唇繫帶:這個呈現弧度的組織在陰道的下緣,是男性的陰莖繫帶(包皮連接陰莖體的位置)的同源體,在法文稱作「 fourchette 」 ,意思是「叉子」,是人體中極為敏感但價值被低估的珍貴資產。

了解陰蒂的位置非常重要,而了解自己的陰蒂位於何處,更是一種權力。

從科學出發重新檢視色情片,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圖/Pxfuel

別讓 A 片成為自卑感、性愛迷思的亂源

色情片在生活裡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是情慾抒發的良伴、生活的調劑或是與伴侶的情趣。而著重感官體驗的畫面呈現,或誇張吸睛的劇情安排,有時會讓我們懷疑「這是演的還是真的?」、「我這樣是不是不正常?」、「那邊跟別人長得不太一樣,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無意間,我們的內心積藏了不敢明說的自卑感,甚至形成性生活中的無聲壓力。

從科學的角度看色情片,不僅可以擦掉心中的一個個問號,打破對於性愛的各種迷思,享受無壓力、獨一無二的性愛快感,最重要的是,脫下「什麼是正常」的眼鏡,更認識、尊重自己的身體。

如果你對其他「色色」的知識很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開下面的延伸閱讀了解更多喔!

延伸閱讀:

女性為何會有性高潮?性高潮之謎有新解

「那裡」很有感覺能代表人也很「性」奮嗎?淺談性興奮不一致——《性愛好科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3
阿咏_96
12 篇文章 ・ 714 位粉絲
You can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4
4

文字

分享

0
4
4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
貓心
・2023/08/07 ・380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新聞,標題是〈交友軟體真的可以找到對的人嗎?研究曝 1 種人最容易暈船,越玩反而越痛苦〉,裡面在談的是焦慮依附玩交友軟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這一篇新聞裡指出,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是最難從中受益的一群人,而新聞的最後,則建議焦慮依附者接受心理治療。

對於這樣的新聞,我是不贊同的,一來是依附風格本身其實是難以改變的,二來是心理治療並不是一個便宜的療程,且依附風格難以輕易被改變。這樣的新聞,好像讓焦慮依附者陷入了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困境深淵當中,而改變卻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這一篇文章,我想要來談談,焦慮依附的人應該如何妥善地使用交友軟體,如何讓交友軟體成為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工具,而非陷入缺乏安全感的無盡回缺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焦慮依附的人有方法可以妥善地使用交友軟體,讓交友軟體成為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工具,而非陷入缺乏安全感的無盡回缺之中。示意圖/envatoelements

什麼是焦慮依附?什麼是逃避依附?

雖然在過去,我寫過非常多依附風格的文章,想閱讀更多的人可以看看這兩篇(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依附理論系列(二)),但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我還是要談談什麼是依附風格。

在依附風格的定義上,是一個兩軸四象限的概念。依附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焦慮逃避矛盾等四種依附。

先來談談焦慮的特質。所謂焦慮依附,指得是在關係中容易感覺到對方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親近自己,因而容易覺得患得患失、想要不斷確認關係的特質。而所謂的逃避依附,則是在關係中害怕與別人親近,在親近的同時容易感覺到喘不過氣,希望與愛人保持距離的一群人。

安全依附的人,就是焦慮跟逃避兩個特質都低的人,他們不容易感覺到別人要拋棄自己,也不容易感覺到難以和他人親近;而矛盾依附則是,時而會感覺到對方與自己不夠親近、害怕對方拋棄自己,又時而會感覺到對方和自己太過親近,覺得不舒服而想拉開距離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交友軟體上,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居多?

那麼,交友軟體上,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居多呢?根據師大的碩士生陳姵如在她的畢業論文蒐集到的資料指出,台灣的交友軟體上,「焦慮依附」佔總人數 38.33%,「安全依附」佔總人數 25.83%[1]。不過因為她使用的量表,和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量表有一些學理上的爭議,因此我無法將逃避依附和矛盾依附的比例進行呈現。不過簡單來說,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佔了將近四成的人數,而安全依附也有1/4的人數。

那麼,焦慮依附的人,到底為什麼會在交友軟體上佔這麼大的比例呢?他們使用交友軟體,又是為了什麼呢?

過去的研究指出,焦慮依附的人渴望與人親密的特質,會讓他們渴望與人在社交上來往,同時害怕被拒絕[2]。在這樣的情況下,交友軟體確實提供了一個很適合焦慮依附社交的場合。

在一般的生活中,我們的社交,並不一定是為了獲得對方的喜歡而做的。工作上必須要和老闆社交、和同事社交,是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下去而做的;而且在這些情境之下,我們並不知道對方到底對我們有沒有私領域上的興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交友軟體的設計上,讓我們一開始就能夠設定自己要尋找朋友、短期交往關係、長期交往關係、結婚為前提的關係等等,對於焦慮依附這些想尋求深刻而緊密的關係的人而言,其實是相對友善的環境。

交友軟體的設計,對於焦慮依附這些想尋求深刻而緊密的關係的人而言,是相對友善的環境。示意圖/envatotelements

過去的研究曾經指出,一旦一個人意識到彼此相互吸引[3],彼此的互動模式會有所改變,而交友軟體提供了互相喜歡才能配對的機制,讓使用者透過意識到自己跟一些人成功配對,而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人[4]

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的危險,以及我們該如何克服

不過,焦慮依附傾向越高的人,在使用交友軟體上,確實也有一些風險存在。根據一份研究指出,焦慮程度越高的人,確實越有可能使用交友軟體,也會在交友軟體上花費較多的時間。

花費較多時間上,其實是一把雙面刃。雖然好的部分在於,我在上一段提到,交友軟體讓焦慮依附,比較不必擔心被拋棄、不被喜愛等等的社交線索,但也有研究指出,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在交友軟體上,比較難以實際約到他人碰面[6];除此之外,焦慮依附若使用交友軟體和他人約炮,比較難以獲得滿足,同時也會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針對這些部分,我要提供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在使用交友軟體上的一些建議。

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約炮。對於焦慮依附的人來說,大多會希望性行為是一個讓彼此關係更加進展的手段,而非像逃避依附一樣,比較能夠性愛分離。這個部分,我在泛科學上的〈性與愛的矛盾掙扎?不同依附型態對性愛關係的影響──依附理論系列(十七)〉一文中,有過詳細的討論。

正因為焦慮依附希望性愛能讓關係進展,那麼短暫的約炮關係,就容易讓焦慮依附暈船,因為焦慮依附者,雖然名義上同意對方只做愛不交往,但實際上又會希望透過性愛來改變對方的態度,進而跟自己交往。

如果約炮的對象,打從一開始就很堅持彼此不要交往,那麼約炮後,讓焦慮依附者感受到對關係不滿意,並隨之產生許多負面感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如果你的焦慮依附特質高,又真心希望找到一段長久的關係,千萬不要以身試火。

短暫的約炮關係,就容易讓焦慮依附暈船。示意圖/envatoelements

第二個給焦慮依附的建議在於,交友軟體用得多沒關係,但必須要把認識一個人的時間拉長。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大多會希望盡快確認兩個人的關係。但經歷過多場戀愛之後就會發現,有一些關係中自己的期望,以及對方對關係的期望,若未能在交往前做過核對,就容易讓彼此在交往中過得不順利(關於焦慮依附比較容易期待在認識時盡快拉近關係的研究,可以參考〈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四)〉)。

當然,我並不贊同感情中不應該改變別人的說法。我覺得戀愛是一個互相滿足、一起成長的過程,但我同時也不認為,希望短時間內改變對方的行事風格或價值觀等等,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

因此,把互動時間拉長,同時和對方討論一些自己的期望和對方的想法之間的落差,或許有助於你篩選掉無法相處的對象,或是打算和對方長久走下去,該如何拿捏彼此的進展速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把互動時間拉長,同時和對方討論一些自己的期望和對方的想法之間的落差,或許有助於你篩選掉無法相處的對象,或是打算和對方長久走下去,該如何拿捏彼此的進展速度。示意圖/envatoelements

第三個給焦慮依附的建議,則是盡量尋找同時具有「低焦慮」與「低逃避」這兩個特質的人交往,也就是和安全依附交往。安全依附者,相對而言有著較高的安全感,也比較願意對感情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如果真的找不到安全依附者,我也會建議焦慮依附特質較高的人,避免和「高逃避」的「逃避依附」與「矛盾依附」交往,他們不喜歡與人太過親近,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情感需求高、希望與人親近的焦慮依附者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當然,我無法提供一種通往幸福的簡單道路,即便我寫過眾多與依附相關的文章,也對依附相對熟悉,但我覺得了解依附,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適合和怎麼樣的人交往,不適合和怎麼樣的人交往;同時,你得了解到,哪一些關係,是讓自己容易表達情感,同時不會受傷的關係,而哪一些關係,是讓自己容易受傷,對方是無法接住自己情感需求的關係。

身為焦慮依附者,我不認為自己應該避免使用交友軟體,即便容易暈船,但挑選對象,讓自己暈一個暈下去會安全的人,而不是暈那些會讓自己受傷的人,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參考文獻

  1. 陳姵如(2022)交友軟體使用者之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 Mikulincer M, Shaver PR. (2007)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3. Luo, S., & Zhang, G. (2009). What leads to romantic attraction: Similarity, reciprocity, security, or beauty? Evidence from a speed-dating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7(4), 933–964. 
  4. Alexopoulos C, Timmermans E, McNallie J. Swiping more, committing less: unraveling the links among dating app use, dating app success, and intention to commit infide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102:172–180.
  5. John K. Coffey, D. Kyle Bond, Jessica A. Stern & Natalie Van Why (2022): Sexual Experiences and Attachment Styles in Online and Offline Dating Contex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xual Health, DOI: 10.1080/19317611.2022.2110349\
  6. E. Timmermans & C. Alexopoulos(2020) Anxiously Searching for Love (Among Other Things): Attachment Orientation and Mobile Dating Application Users’ Motives and Outcomes. Volume 23, Number 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貓心
76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1

2
0

文字

分享

1
2
0
親近的傷害更錯愕!熟人性侵、權勢性侵比我們想得多!從《她和她的她》看家庭與伴侶該如何接住受傷的靈魂?
雞湯來了
・2022/12/02 ・303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我分崩離析的靈魂被遺留在那一天」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圖/轉自雞湯來了

沒反抗不等於我願意!熟人性侵特別容易產生「性侵引發的癱瘓」

「妳沒有反抗嗎?妳沒有說妳不要嗎?妳沒有把他推開嗎?是不是妳有什麼問題?

 《她和她的她》劇中晨曦到老師家補習,卻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大雨,衣服濕透後受到老師侵犯。從此魂不守舍,每天吃不下飯,彷彿行屍走肉。有一天,晨曦終於鼓起勇氣和家人說出遭遇,卻被爸爸反問「妳沒有反抗嗎?妳沒有說妳不要嗎?妳沒有把他推開嗎?是不是妳有什麼問題?」成為晨曦內心的二度傷害。

「有一種人比壞人更可惡,他們看起來面目和善」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其實,沒有反抗的反應,是受害人當下因過度震驚、錯愕、害怕等複雜情緒,造成彷彿「癱瘓」一般的狀態。研究指出,性侵受害者無論是成人或孩童,遇到性侵當下常以消極反應,或甚至是「僵住」的反應,稱作「性侵引發的癱瘓」(rape induced paralysis)。被害人通常不會主動揭發,或過一段時間以後才發聲;也有的會出現否認先前控訴、而後又再控訴兇手的循環。

 「性侵引發的癱瘓」更容易發生於「熟人性侵」的案件中,由於被害者與加害者早已互相認識,對於被害人的衝擊也更大;另一方面,他人對於雙方關係「互相認識就會喜歡」及「因為認識對方,所以沒什麼不好拒絕的」等誤解,往往成為受害者更難啟齒、更容易「癱瘓」的原因。

「我用意志力讓自己日常回到正軌,但我的靈魂無時無刻都在分崩離析」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長大後還沒好?解離後遺症?性侵受害人的心理創傷

 劇中晨曦一天天重建、拼湊著自己的記憶,發現自己的回憶與家人、好姐妹們的闡述卻有很多出入,看似幸福美好的家庭與閨蜜情,都隨著兇殺案的真相逐漸揭露,那些晨曦不願被想起的過去⋯⋯劇中錯綜複雜、虛實交錯的懸疑劇情,更是性侵被害人晨曦因心理創傷後產生的解離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性侵害的本質相較其他犯罪,具有極高特殊性。被害人被性侵後,其內心會產生難以恢復的心靈創傷,嚴重時甚至是會引發創傷後壓力失調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反應,被害人在短時間內可能會麻木、疏離、欠缺情緒反應,對自身所處環境感到陌生,及喪失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因而出現「失憶」般的狀態。

家庭與伴侶該如何接住受傷的靈魂?給重要他人的2個建議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吻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說不定長大後就會好了?這樣我們就不用消失了」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雖然《她和她的她》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不同的故事作品,但兩個故事都有著女中學生到老師家補習、良師變狼師、家人忽略處理的狀況,也正是這「選擇沈默,刻意或不經意地當作沒這回事」的處理方式,成為壓垮當事人,甚至家庭分崩離析的關鍵稻草。

建議1|給家長:陪伴孩子直面傷痛、一同決定如何應對

 遇到這種事,家長也會錯愕、震驚,不知該如何處理,更害怕公諸於世會因而讓孩子「不再清白」、「阻礙前途」。但別忘了,遇到這些事最痛的絕對是孩子,而發生過的事不會自動消失!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正視已發生的事、陪伴彼此去面對,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家人成為最大的勇氣支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議2|給伴侶:陪伴對方在黑洞的期間,勝於急著讓對方感受陽光

 若身邊有長大了的晨曦(發生過性侵害案件的當事人),可以從「什麼才是對方現在能做到的、需要的」著手,正如劇中晨曦的前男友和現任男友都出自善意,但前男友的台詞是:「我去世界各地寄照片給她,想告訴她這個世界有醜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風景」。

 而現任男友的台詞是:「如果妳被卡住了,我會拉妳一把;如果妳又分神解離了,我會提醒妳現實感。就算妳又不小心陷入過去,覺得難過的時候,我也會陪妳一起找方法。」

 兩位肯定都是出自於想陪伴晨曦走出傷痛的善意與努力,但或許現任男友主動尋求支持團體,努力認識伴侶的狀態、尋求心理學相關專業協助,和晨曦站在一起慢慢往前走的做法,會更貼近現階段晨曦需要的陪伴。

「讓悲劇劃下句點的唯一方法是說出真相」
-《她和她的她》。圖/轉自雞湯來了

 熟人性侵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多,也更加錯愕震驚。願我們都能更加懂得接住身旁受傷的靈魂,做他們「需要的」那種重要他人;也願我們都更能在還沒發生悲劇之前,更懂得預防與保護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雞湯來了

相關資源:

此文中劇照素材由齊石傳播提供,如欲使用須經詢問。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