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40
3

文字

分享

2
40
3

女性為何會有性高潮?性高潮之謎有新解

雷雅淇 / y編_96
・2017/01/08 ・3530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呻吟、喘氣、呼吸急促,嘴裡喊著「不要快來要去了哎呀我的天」,這就是你對女性性高潮的認知嗎?從一些影視作品或是「愛情動作片」當中,男性女性在床上一起達到性高潮好像是理所當然,但先停下來掃興掃性的認真想一下,不覺得有哪裡不對勁嗎?男性的高潮通常伴隨著射精,對於繁殖下一代有顯著的影響;但若女性性高潮不影響受精、生育等繁殖行為,它又為何會存在呢?

soure:Gerardo Diego Ontiveros
soure:Gerardo Diego Ontiveros

女性性高潮的意義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有許多推論但都沒有明確的證據;而2016年一項關於性高潮的研究,給了女性性高潮存在之謎一個新的方向:今年8月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Mihaela Pavlićev和耶魯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Günter Wagner在《實驗動物學期刊 Part B:分子與發育演化》(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中發表的研究認為,女性性高潮可能是來自古老生殖系統的演化遺留物[1]。

所以之前是怎麼看女性性高潮這檔事兒?

女性性高潮是否具有演化功能(evolutionary function),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性行為演化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有許多跟高潮相關的演化理論和研究,但大多建構在十幾年甚或是更久以前,在印第安納大學的科學歷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伊麗莎白.勞埃德(Elisabeth Lloyd)2005年出版的《女性性高潮的問題: 演化科學中的偏見》(The Case of the Female Orgasm: Bias in the Science of Evolution)[2]書中,對多項關於女性性高潮理論進行了研究,並剖析其中的不足之處,以下列舉其中幾個研究方向:

1.只是胚胎發育的副產物

1980年人類學家Donald Symons博士提出的假說,奠基於女性性交不一定會達到性高潮的情形,認為女性性高潮只是男性和女性胚胎平行發育(parallel development )的副產物而已[3]。在前八或九週的胚胎發育早期,神經和組織路徑被安置了各種反射,其中包含了性高潮。而後隨著發育的進程,雄性激素在胚胎中飽和,並且定義了性別。在男性,陰莖發育時伴隨著高潮和射精的潛力,而女性只是獲得了最初的高潮神經迴路而已。就像乳頭一樣:對女性來說乳頭是有意義的,而男性的乳頭也只是在發育初始階段被留下了的殘遺物(similarly vestigial)。

2.擇偶的標準

有的理論則認為,女性有可能在無意識中將性高潮做為評斷男性的標準。1995年新墨西哥大學的Randy Thornhill博士和他的兩位同事提出,當女性跟身材比較勻稱(symmetrical physical)的男性性交時,更容易有的性高潮[4];這研究奠基於跟體格相關的吸引力研究,研究者認為這是衡量男性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勞埃德質疑這樣的研究結論只涵蓋了不一定會性高潮部分女性,而踢除掉了那些總是能高潮和很少或從未高潮的女性。

3.提高受孕機率

還有其他的說法則是,性高潮會誘導女性生理變化,增加受孕的機率;但還沒有強力的證據證實女性因為性高潮而增加了繁殖力(fecundity)。199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 Robin Baker博士和Mark Bellis博士,在《動物行為》(journal Animal Behaviour)發表的文章中,認為女性性高潮能讓子宮收縮產生吸力,藉此來保留更多精子[5]。如果女性在男性射精前一分鐘至之後的45分鐘達到高潮,則有可能在這段時間中保留更多精子。但也有研究向這個理論挑戰,德國的艾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Ludwig Wildt博士和他的同事在1998年的研究發現,健康女性的子宮在沒有性交或是性高潮的時候仍會經歷收縮[6]。

雖然有眾多的女性性高潮研究,但沒有一個研究能有明確的證據證實,和完備地解釋女性性高潮的意義。於此,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提出了新的看法:性高潮在演化早期的生殖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後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適應到了現在或許又有不同的意義。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研究居然不是從探討性高潮開始?

對某些動物來說,雌性性高潮意義非凡

儘管女性性高潮對人的意義為何還是謎,但對一些哺乳動物來說,雌性性高潮意義非凡的:性交的刺激會讓牠們激素激增,並刺激排卵。不只有性交,有些動物則會因環境因素影響而刺激排卵。Pavlićev和Mihaela 認為雌性動物不同機制的排卵方式,可能是一種演化漸進的過程。為了瞭解生殖系統的演化,他們性高潮研究從彙編不同哺乳動物卵巢週期的數據開始。

排卵的演化三階段進程,分別為:環境訊號誘發排卵、交配誘發排卵以及有自發排卵週期。
排卵的演化三階段進程,由左至右分別為:環境訊號誘發排卵、交配誘發排卵以及有自發排卵週期。 source:研究原文

產生成熟卵子是很耗費能量的,卵子不像精子隨時都做好準備,因此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排卵,在不同物種中有不同的差異。有些動物排卵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季節、氣候、光照食物等外部條件,以確保在適合繁殖的時候進入「發情期」。但這樣也有可能會有排卵但沒碰到交配對象的風險,因此像是兔子、貓這樣的獨居動物,會以交配本身或是雄性的存在作為排卵的「訊號」。

在上述的動物當中,經過環境和異性的刺激,都會觸發一系列涉及催產素(oxytocin)和泌乳素(prolactin)等激素的改變,這導致卵成熟和離開卵巢沿著生殖管遷移。不過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排卵週期已經變得自發(spontaneous),通常有既定的時間表,既不需要環境也不需要異性的觸發。

所以性高潮是否是誘導排卵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產物?那就必須要研究在演化進程上誘導排卵是否真的早於自發排卵。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透過文獻調查的方式,發現透過環境訊號和異性誘發排卵的大多是演化早期的哺乳動物,而自發排卵的則是較晚期的物種,包含人類。

系統發育分佈與排卵機制的關係。綠色為異性誘發排卵,而黑色則為自發。
系統發育分佈與排卵機制的關係。綠色為異性誘發排卵,而黑色則為自發。source:研究原文

除了排卵誘發機制以外,他們還注意的了另一個變化,與女性性高潮有關的器官:陰蒂(clitoris)的位置。在早期哺乳動物身上,雌性的陰蒂會在陰道附近或甚至在陰道內,以利交配誘發排卵的動物能在性交的過程中確保能讓陰蒂受到刺激。而演化晚期的物種,特別是靈長類動物,陰蒂已經遠離了陰道和性交過程中一定會刺激到的部位。

系統發育分佈與陰蒂和陰道口相對位置關係。黑色為在陰道之外,綠色是在陰道之內,而灰色則是處於邊界。
系統發育分佈與陰蒂和陰道口相對位置關係。黑色為在陰道之外,綠色是在陰道之內,而灰色則是處於邊界。source:研究原文

「陰蒂的位置變化與交配誘發排卵的機制喪失有關。」佛羅里達大學的演化發育生物學家Martin Cohn說,「而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的假說將研究問題從女性性高潮的演化起源轉移為找尋繼承先存性變化而來的新性狀的演化意義(evolutionary novelty);而針對女性性高潮演化修正的方向,一直以來都是假定而缺乏證據。」

Pavlićev and Wagner的推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性交中女性性高潮相對少見。「這是很創新地使用達爾文的方法,來了解人類性行為奧秘:為什麼男性性高潮是必須且容易達到、與繁殖有緊密的關聯,而女性不是。」羅馬第二大學的內分泌學家Emmanuele Jannini說。他補充說到,在繁殖中性高潮的不必要也能解釋女性的生殖系統變化為何多於男性,因為有更少的限制。

不過,Jannini和其他人也指出,這個假說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勞埃德說,到目前為止這個假說只解釋了異性誘發排卵和性高潮之間的平行關係,但還有許多沒有考量到的因素,比如說性高潮在神經學上的活動是否亦然。且因為難以評估其他哺乳動物是否也有因性高潮而感到愉悅,這個研究只能解決女性性高潮之迷在演化上的一小部分而已。

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也認為他們的推論需要有更多證據去支持,雖然他們目前沒有計畫要繼續跟進。一直以來女性性高潮在演化上很難解釋,他顯然不會有助於生殖成功,也不一定總是會伴隨著異性性交出現。已有的兩個類型的解釋:堅持在生殖上有適應性,和女性性高潮是男性性高潮的副產物,但多數的理論仍單從人類生物學的角度去看女性性高潮這件事。

新的推論替女性性高潮之謎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新方向:從其他物種同源物的角度去爬梳,性高潮可能在異性誘發排卵中有其適應性,但演變為自發排卵後,性高潮的意義被釋放成為了次要角色。但不論性高潮的留存之謎為何,不用去太介意做愛時有沒有登頂,若有幸升天的話就好好享受吧!

source:Bokeh Woman
source:Bokeh Woman

參考資料:

  1. PAVLIČEV, MIHAELA, and GÜNTER WAGNER.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female orga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326.6 (2016): 326-337.
  2. Lloyd, Elisabeth Anne. The case of the female orgasm: Bias in the science of 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Symons, Donal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exuality revisited.”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02 (1980): 203-214.
  4. Thornhill, Randy, Steven W. Gangestad, and Randall Comer. “Human female orgasm and mate fluctuating asymmetry.” Animal Behaviour 50.6 (1995): 1601-1615.
  5. Bellis, Mark A., and R. Robin Baker. “Do females promote sperm competition? Data for humans.” Animal Behaviour 40.5 (1990): 997-999.
  6. Licht, Peter, and Ludwig Wildt. “Gonadal and extragonadal receptors for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8.3 (1998): 152.
  7. New theory suggests female orgasms are an evolutionary leftover. science, [Aug 1,2016]
  8. A Critic Takes On the Logic of Female Orgasm.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7, 2005]
  9. 女性性高潮从哪里来?科学家有了新说法 果殼網,2016年9月6日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圖形處理單元與人工智慧
賴昭正_96
・2024/06/24 ・6944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作者/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如果人們能設計電腦病毒,那麼就會有人設計出能夠自我改進和複製的人工智慧。 這將是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生命形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大約在八十年前,當第一台數位計算機出現時,一些電腦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讓機器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七十年後,還是沒有機器能夠可靠地提供人類程度的語言或影像辨識功能。誰又想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簡稱 AI)的能力最近十年突然起飛,在許多(所有?)領域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正在改變各個領域——包括假新聞的製造與散佈——的生態。

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 unit,簡稱 GPU)是這場「人工智慧」革命中的最大助手。它的興起使得九年前還是個小公司的 Nvidia(英偉達)股票從每股不到 $5,上升到今天(5 月 24 日)每股超過 $1000(註一)的全世界第三大公司,其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Jenson Huang)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排名 20 內的大富豪、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可是多少人了解圖形處理單元是什麼嗎?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黃仁勳出席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Nvidia 的崛起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圖/wikimedia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筆者得先聲明筆者不是學電腦的,因此在這裡所能談的只是與電腦設計細節無關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將原理轉成實用工具是專家的事,不是我們外行人需要了解的;但作為一位現在的知識分子或公民,了解基本原理則是必備的條件:例如了解「能量不滅定律」就可以不用仔細分析,即可判斷永動機是騙人的;又如現在可攜帶型冷氣機充斥市面上,它們不用往室外排廢熱氣,就可以提供屋內冷氣,讀者買嗎?

CPU 與 GPU

不管是大型電腦或個人電腦都需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簡稱 CPU)。CPU 是電腦的「腦」,其電子電路負責處理所有軟體正確運作所需的所有任務,如算術、邏輯、控制、輸入和輸出操作等等。雖然早期的設計即可以讓一個指令同時做兩、三件不同的工作;但為了簡單化,我們在這裡所談的工作將只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簡稱 ALU),如將兩個數加在一起。在這一簡化的定義下,CPU 在任何一個時刻均只能執行一件工作而已。

在個人電腦剛出現只能用於一般事物的處理時,CPU 均能非常勝任地完成任務。但電腦圖形和動畫的出現帶來了第一批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後,CPU 開始顯示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電玩動畫需要應用程式處理數以萬計的像素(pixel),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光強度、和運動等, 使得 CPU 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出現了主機板上之「顯示插卡」來支援補助 CPU。

1999 年,英偉達將其一「具有集成變換、照明、三角形設定/裁剪、和透過應用程式從模型產生二維或三維影像的單晶片處理器」(註二)定位為「世界上第一款 GPU」,「GPU」這一名詞於焉誕生。不像 CPU,GPU 可以在同一個時刻執行許多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圖形和動畫的變化。

依序計算和平行計算

一部電腦 CPU 如何計算 7×5+6/3 呢?因每一時刻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其步驟為:

  • 計算 7×5;
  • 計算 6/3;
  • 將結果相加。

總共需要 3 個運算時間。但如果我們有兩個 CPU 呢?很多工作便可以同時(平行)進行:

  • 同時計算 7×5 及 6/3;
  • 將結果相加。

只需要 2 個運算時間,比單獨的 CPU 減少了一個。這看起來好像沒節省多少時間,但如果我們有 16 對 a×b 要相加呢?單獨的 CPU 需要 31 個運算的時間(16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15 個 + 的運算時間),而有 16 個小 CPU 的 GPU 則只需要 5 個運算的時間(1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4 個 + 的運算時間)!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稱 GPU 為「圖形」處理單元。圖一左圖《我愛科學》一書擺斜了,如何將它擺正成右圖呢? 一句話:「將整個圖逆時針方向旋轉 θ 即可」。但因為左圖是由上百萬個像素點(座標 x, y)組成的,所以這句簡單的話可讓 CPU 忙得不亦樂乎了:每一點的座標都必須做如下的轉換

x’ = x cosθ + y sinθ

y’ = -x sinθ+ y cosθ

即每一點均需要做四個 × 及兩個 + 的運算!如果每一運算需要 10-6 秒,那麼讓《我愛科學》一書做個簡單的角度旋轉,便需要 6 秒,這豈是電動玩具畫面變化所能接受的?

圖形處理的例子

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基於需要的關係,因此電腦硬件設計家便開始思考:這些點轉換都是獨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們同時進行(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呢?於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形」的處理單元出現了——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 GPU。如果一個 GPU 可以同時處理 106 運算,那上圖的轉換只需 10-6 秒鐘!

GPU 的興起

GPU 可分成兩種:

  • 整合式圖形「卡」(integrated graphics)是內建於 CPU 中的 GPU,所以不是插卡,它與 CPU 共享系統記憶體,沒有單獨的記憶體組來儲存圖形/視訊,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上;早期英特爾(Intel)因為不讓插卡 GPU 侵蝕主機的地盤,在這方面的研發佔領先的地位,約佔 68% 的市場。
  • 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有不與 CPU 共享的自己專用內存;由於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它會消耗更多電量並產生大量熱量;然而,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記憶體來源和電源,它可以比整合式顯示卡提供更高的效能。

2007 年,英偉達發布了可以在獨立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後,科學家發現獨立 GPU 不但能夠快速處理圖形變化,在需要大量計算才能實現特定結果的任務上也非常有效,因此開啟了為計算密集型的實用題目編寫 GPU 程式的領域。如今獨立 GPU 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出當初圖形處理,不但擴大到醫學影像和地震成像等之複雜圖像和影片編輯及視覺化,也應用於駕駛、導航、天氣預報、大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加密貨幣挖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註三)等其它領域。獨立 GPU 已成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許多行業的遊戲規則。英特爾在這方面發展較遲,遠遠落在英偉達(80%)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 Micro Devices Inc.,19%,註四)之後,大約只有 1% 的市場。

典型的CPU與GPU架構

事實上現在的中央處理單元也不再是真正的「單元」,而是如圖二可含有多個可以同時處理運算的核心(core)單元。GPU 犧牲大量快取和控制單元以獲得更多的處理核心,因此其核心功能不如 CPU 核心強大,但它們能同時高速執行大量相同的指令,在平行運算中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電腦通常具有 2 到 64 個核心;GPU 則具有上千、甚至上萬的核心。

結論

我們一看到《我愛科學》這本書,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左上到右下慢慢掃描,即可瞬間知道它上面有書名、出版社等,也知道它擺斜了。這種「平行運作」的能力不僅限於視覺,它也延伸到其它感官和認知功能。例如筆者在清華大學授課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嘴巴在講,腦筋思考已經不知往前跑了多少公里,常常為了追趕而越講越快,將不少學生拋到腦後!這不表示筆者聰明,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同時處理和解釋大量感官輸入的能力。

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或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因此必須如人腦一樣能同時並行地處理許多資料。學過矩陣(matrix)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用矩陣和向量(vector)表達,上面所談到之座標轉換將是非常簡潔的(註五)。而矩陣和向量計算正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的基礎!也正是獨立圖形處理單元最強大的功能所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 GPU 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基石:它們的架構就是充分利用並行處理,來快速執行多個操作,進行訓練電腦或機器以人腦之思考與學習的方式處理資料——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黃仁勳在 5 月 22 日的發布業績新聞上謂:「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企業界和各國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轉變為加速運算及新型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廠——以生產新商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為每個產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

附錄

人工智慧的實用例子:下面一段是微軟的「copilot」代書、谷歌的「translate」代譯之「one paragraph summary of GPU and AI」。讀完後,讀者是不是認為筆者該退休了?

GPU(圖形處理單元)和 AI(人工智慧)之間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了高效能運算領域。GPU 具有平行處理能力,特別適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所需的複雜資料密集運算。這導致了影像和視訊處理等領域的重大進步,使自動駕駛和臉部辨識等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可靠。NVIDIA 開發的平行運算平台 CUDA 進一步提高了 GPU 的效率,使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將人工智慧問題分解為更小的、可管理的、可同時處理的任務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步伐,而且使其更具成本效益,因為 GPU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執行與多個 CPU 相同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不可或缺,推動各產業的創新和新的可能性。大腦透過神經元網路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神經元網路可以獨立但有凝聚力地工作,使我們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駕駛、導航、觀察交通信號、聽音樂並同時規劃我們的路線。此外,研究表明,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大腦具有更多平行通路,這表明我們的神經處理具有更高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的系統證明了我們認知功能的卓越適應性和效率。我們可以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走在街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或一邊聽講座一邊做筆記。人工智慧是模擬人類腦神經網路的科技,因此必須能同時並行地來處理許多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人腦通訊網路具有一個在獼猴或小鼠中未觀察獨特特徵:透過多個並行路徑傳輸訊息,因此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註解

(註一)當讀者看到此篇文章時,其股票已一股換十股,現在每一股約在 $100 左右。

(註二)組裝或升級過個人電腦的讀者或許還記得「英偉達精視 256」(GeForce 256)插卡吧?

(註三)筆者於 1984 年離開清華大學到 IBM 時,就是參加了被認為全世界使用電腦時間最多的量子化學家、IBM「院士(fellow)」Enrico Clementi 的團隊:因為當時英偉達還未有可以在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我們只能自己寫軟體將 8 台中型電腦(非 IBM 品牌!)與一大型電腦連接來做平行運算,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的科學研究。如果晚生 30 年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註四)補助個人電腦用的 GPU 品牌到 2000 年時只剩下兩大主導廠商:英偉達及 ATI(Array Technology Inc.)。後者是出生於香港之四位中國人於 1985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立,2006 年被超微半導體公司收購,品牌於 2010 年被淘汰。超微半導體公司於 2014 年 10 月提升台南出生之蘇姿豐(Lisa Tzwu-Fang Su)博士為執行長後,股票從每股 $4 左右,上升到今天每股超過 $160,其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兩倍,完全擺脫了在後者陰影下求生存的小眾玩家角色,正在挑戰英偉達的 GPU 市場。順便一題:超微半導體公司現任總裁(兼 AI 策略負責人)為出生於台北的彭明博(Victor Peng);與黃仁勳及蘇姿豐一樣,也是小時候就隨父母親移居到美國。

(註五)

延伸閱讀

  • 熱力學與能源利用」,《科學月刊》,1982 年 3 月號;收集於《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出版),轉載於「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網路安全技術與比特幣」,《科學月刊》,2020 年 11 月號;轉載於「善科教育基金會」的《科技大補帖》專欄。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賴昭正_96
43 篇文章 ・ 56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1

3
0

文字

分享

1
3
0
精神個案系列:吃鋰鹽,會早洩?!
胡中行_96
・2023/02/02 ・156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鬱期(depressive episodes)心情低落,稍嫌冷感;躁期(manic episodes)無故亢奮,興致勃勃。雙極性疾患(舊稱「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下的性慾起伏,他早都經歷過。然而,這次前所未見的打擊,令他無助、沮喪、心急如焚。葡萄牙 Magalhães Lemos 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全都看在眼裡,勢必得與他堅定攜手,共同面對。[1]

葡萄牙Magalhães Lemos醫院。圖/Ricardo Saraiva de Almeida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時年 33 歲的男子,原本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喹硫平(quetiapine),控制雙極性疾患的病情。醫師為了預防復發,便於 2020 年 2 月 14 日,西洋情人節當天,首次加開情緒穩定劑鋰鹽(lithium),每日 400 毫克。同年 3 月 7 日,劑量增加至每日 1 公克。只是醫師的一番美意,竟帶來重挫士氣的不良反應:5 月 26 日回診時,男子抱怨過去一個月,性行為的表現不如以往。[1]

早洩

舉凡異常的性慾、勃起和射精等,都是男性性功能障礙。其中最為普遍的早洩,讓有些患者避免發生親密關係。[1]男人要達到性高潮並射精,快者僅需 1 分鐘不到,慢的則超過半小時;而平均值約在 5 到 7 分鐘之間。[2]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在陰莖插入陰道後 1 分鐘內射精,且總是無法控制或延緩,即可視為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1](男同性戀的幸福是不是被忽略了?)

本案的苦主近來都不用 1 分鐘就射了,既符合診斷條件,又遠低於個人的常態基準。[1]局部性麻醉劑能夠延緩射精[2]但他自行購買塗抹,卻毫無效果。精神醫師排除嗑藥、壓力、發燒、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前列腺炎,以及勃起障礙等,各種干擾性功能的肇因。最後,推測或許是鋰鹽的副作用。[1]

鋰鹽

會導致性功能障礙的精神科藥物繁多,難免降低病患長期用藥的意願。男性體內,與射精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serotonin;5-HT)、多巴胺(dopamine)、催產素(oxytocin)、伽馬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等。整體來說,射精主要靠多巴胺促進,並由血清素抑制。基於對此二者的影響,喹硫平理論上會延遲射精;而鋰鹽則有導致早洩的危險。鋰鹽如果再與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並用,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機率更高[1]

治療

鋰鹽觸發的早洩,有下列幾種改善方法:[1]

  1. 心理教育:從認知層面,克服心理屏障,再學習觀察並運用性衝動的生理訊號。[3]
  2. 行為治療:自慰到快射就停止的欲射又止(start-stop);[3]以及想射時,就輕掐近龜頭處的停頓擠壓(pause-squeeze),[4]都是練習延緩射精的技巧。[1]
  3. 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簡稱SSRI)能對抗早洩。身為歐洲唯一核准用於此症的SSRI,[1, 2]必利勁(商品名Priligy;學名dapoxetine)能在口服1小時內,達到最高血漿濃度,[5]將射精拖延個1到1.5分鐘[2]同時,也會減低性慾,還有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這種罕見卻致命的副作用。[1]
  4. 調整藥物:減少劑量,或者性交後才服藥。[1]

醫師不想冒著雙極性疾患復發的風險,調整男子此時的精神科常規用藥:每日150 毫克的喹硫平和1公克的鋰鹽,於是採用上述的前三種方法。不過男子回診時,表示害怕副作用,所以完全沒碰必利勁。後來醫師在他精神狀態穩定的情形下,又將鋰鹽的劑量緩慢降回400毫克。男子總算重振雄風。[1]

  

參考資料

  1. Almeida PA, Caldas F, Melo IH de, et al. (2023) ‘Premature Ejaculation after Lithium Treatment in a Patient with Bipolar Disorder’.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6156023.
  2. Germany’s Institute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Health Care (IQWiG). (12 SEP 2019) ‘Premature ejaculation: Overview’. InformedHealth.org.
  3. Ventus D, Gunst A, Arver S, et al. (2020) ‘Vibrator-Assisted Start–Stop Exercises Improve Premature Ejaculation Sympto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9, 1559–1573.
  4. Premature ejaculation’. (14 JUL 2022) Mayo Clinic.
  5. Dapoxetine for premature ejaculation’. (2013) Australian Prescriber, 36:212-8.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2

4
2

文字

分享

2
4
2
性高潮竟可以治鼻塞?暢聊搞笑諾貝爾歷年各種「色色」研究 ft.蔣維倫【科科聊聊 EP65】
PanSci_96
・2021/11/10 ・301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 年搞笑諾貝爾獎 Podcast 特輯正式登場!今年,泛科學盛大舉辦「第一屆泛泛泛科學 Podcast 主題票選」,請各位泛糰們從本屆搞笑諾貝爾獲獎研究中,「十選二」挑出兩組最希望泛科學錄製成節目的主題!其一雀屏中選的主題,即是眾所矚目的醫學獎研究:「性高潮能有助於舒緩鼻塞嗎?」

本集 Y 編將與泛科學作家蔣維倫,揭開該項研究背後的秘辛,看看「性愛」究竟是否真是治癒身心的最佳「良藥」?兩人也將回顧歷年搞笑諾貝爾得主的各種「色色」研究,想知道精子銀行創辦者為何獲獎,如何以「核磁共振」觀測男女性行為時的器官變化,或者為何要讓老鼠「穿褲子」檢測性慾,就千萬不要錯過此集內容!

(圖/Pixabay)
  • 00:50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得獎研究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於日前揭曉,今年 10 項獲獎研究包含:獲得生物獎的貓語分析、化學獎的電影院觀眾氣味研究、Y 編很感興趣的物理獎研究行人為何容易相撞、以及「對照組」動力學獎的行人看手機更容易相撞……等等頗受矚目的主題。本集將聚焦於獲得醫學獎的研究——性高潮是否能改善鼻塞問題?

延伸閱讀:【2021搞笑諾貝爾獎】10 項「廢到笑」獲獎研究出爐:性行為可以治鼻塞?揭露人貓之間的喵電感應?

  • 05:11 「性高潮」能否改善鼻塞的實驗如何進行 

德國的耳鼻喉科醫師布魯特(Cem Bulut)與其研究團隊,找了 18 組有常態性鼻塞問題的異性戀伴侶,要求他們在下列五個時間點:性行為前、性高潮後的當下(1 分鐘內)、30 分鐘、1 小時及 3 小時,進行主觀的「鼻功能」自我評量,以及使用便攜式鼻孔通氣測量儀,客觀觀測鼻腔通氣狀況;對照組則是以鼻腔粘膜收縮噴劑(如:歐治鼻)清理鼻腔,同樣也以使用前、使用後的當下(1 分鐘內)、30 分鐘、1 小時及 3 小時,進行主觀與客觀的評量。

延伸閱讀:呼吸不順免驚!實驗證實:愛愛可以治鼻塞【2021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 12:51 最適合疫情期間做的實驗

由於此項實驗於 2020 年搜集實驗數據,被維倫戲稱為「最適合 COVID-19 疫情嚴峻期間做的實驗」。團隊亦有在研究結束後,提出日後若仍有資源進行後續研究,希望能再擴及實驗同性伴侶性愛、個人自慰行為,是否也助於改善鼻塞,或再各別分析經過性行為後,男、女性鼻塞的改進狀況是否有差異。

  • 15:33 性高潮舒緩鼻塞效果和歐治鼻一樣好?

根據該項研究結果,實驗對象在性高潮後的當下,得以大幅度改善鼻塞問題,並且伴侶雙方的舒緩效果皆可維持一小時,程度也與鼻腔粘膜收縮噴劑相近,不同之處僅在於三小時後,性高潮組的療效消失,噴劑則仍然維持;研究同時也顯示一般運動行為,僅能達到舒緩鼻塞問題最多 30 分鐘的效果,性行為所能維持的療效時間更長。然而,讓性行為有效舒緩鼻塞的原理,目前團隊也尚未有定論,可能與性行為導致的內分泌激素、血壓變化有關。

  • 21:32 頭兩年搞笑諾貝獎得主都和「精子」有關

搞笑諾貝爾獎歷年亦有不少頒獎選擇與「性」相關。包含:1991 年的首屆生物學獎,頒給優生學支持者羅伯特克拉克格雷厄姆,諷刺其創立僅接受諾貝爾獎得主、奧林匹克選手的精子銀行;隔年則由頗具爭議性的生育醫生 Cecil Jacobson,獲得生物學獎,由於他秘密提供自己的精子,讓不孕夫妻做試管嬰兒,更替其門診婦女,施打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製造婦女「有孕在身」的假象。

  • 24:06 男性使用生殖器時「愛注意」什麼?

搞笑諾貝爾獎在 1993 年及 1996 年,各有一獎項與「男性生殖器」有緊密關聯。1993 年的醫學獎,頒給三位「仁慈的醫學家」,表彰他們對「拉鍊夾傷的陰莖的急性管理」的深入研究;1996 年的公共衛生獎,則是授予兩位北歐研究者的醫學報告,他們從一位水手結束航海生活,上岸後卻被驗出罹患性病,調查分析出船員間「透過充氣娃娃的淋病傳播模式」。

  • 28:26 如何觀測現代與古代的性器官

2000 年時,荷蘭研究團隊突發奇想,在異性伴侶進行性行為時,使用全身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其性器官的變化。實驗歷經重重困難,最終讓受試者以「男上女下」體位完成研究,觀測出如:女性無交合性興奮時,子宮位置比較高,但並不會增大等等現象,最終獲得該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隔兩年的醫學獎則頒給英國研究學者 Chris McManus,表揚其「男性與古代雕塑陰囊不對稱」的側性研究。

  • 34:29 性愛太麻煩,接吻就可以改善過敏?

與今年「鼻塞研究」的模式接近,日本醫師木俁肇曾進行「接吻可改善過敏」的實驗,證實接吻不僅可改善鼻子過敏問題,亦能減少皮膚因過敏而紅腫的面積,於 2015 年獲得諾貝爾搞笑醫學獎。維倫補充,木俁肇醫師亦曾證實,「性行為」也有助改善過敏問題,甚至曾針對看搞笑電影、觀賞《豆豆先生》影集、坐在交通繁忙馬路旁,對於舒緩氣喘或過敏症狀的研究。

延伸閱讀:喇舌可以改善過敏!?——2015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 37:39 讓老鼠「穿褲子」看影響性慾程度

2016 年的搞笑諾貝爾「生殖獎」,則頒給埃及沙菲克醫師「褲子材質會否影響性慾」的研究。研究起源於醫師的實驗與觀察,發覺聚酯纖維布料的褲子,容易摩擦男性生殖器,恐導致少精症(oligospermia)。而後團隊進而以雄性大鼠進行實驗,為五組大鼠訂製五種不同材質的褲子,觀測大鼠的性行為,其中發現穿著聚酯纖維褲子的大鼠,「抽插行為」(intromission)的頻率明顯較他組來得低。

延伸閱讀:穿錯材質的褲子會影響性慾?——2016搞笑諾貝爾生殖獎

  • 42:56 DYI 檢測生殖器能否「正常運作」的方法

2018 年的搞笑諾貝爾「生殖醫學獎」,其實出自 1980 年的研究,卻仍在該年大放異彩。研究為以「緊密貼合的多張郵票」,環繞包裹男性生殖器一圈,監測受試者的生殖器於夜晚睡眠時的勃起狀態,是否能從「郵票的被撕裂、漲破」程度判斷。最終,研究結果顯示出郵票破裂程度,與科學儀器診斷結果表現一致,因而成為患者可於「家中 DYI 診斷」的方式。

延伸閱讀:齁~科學家是不是都在想色~色~的事情?複習那些十八禁的《搞笑諾貝爾獎》

  • 45:35 從腳看生殖器大小的流言是真是假?

歐美總有很多「流言蜚語」,指稱男性生殖器尺寸,可從其身高或鼻子、雙腳大小做判斷。1993 年加拿大的兩位醫生曾召集 63 位男性進行觀測,證實此鄉野傳說僅有「些微正相關」,並於 1998 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統計學獎。

下集,Y 編與維綸會再深入挖掘「搞笑諾貝爾獎」的其他趣味研究,再讓聽眾們繼續「大開耳界」!

延伸閱讀:坊間傳說,看腳大小就知道陰莖長度—《搞笑諾貝爾獎》

所有討論 2
PanSci_96
1226 篇文章 ・ 233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2

40
3

文字

分享

2
40
3
女性為何會有性高潮?性高潮之謎有新解
雷雅淇 / y編_96
・2017/01/08 ・3530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呻吟、喘氣、呼吸急促,嘴裡喊著「不要快來要去了哎呀我的天」,這就是你對女性性高潮的認知嗎?從一些影視作品或是「愛情動作片」當中,男性女性在床上一起達到性高潮好像是理所當然,但先停下來掃興掃性的認真想一下,不覺得有哪裡不對勁嗎?男性的高潮通常伴隨著射精,對於繁殖下一代有顯著的影響;但若女性性高潮不影響受精、生育等繁殖行為,它又為何會存在呢?

soure:Gerardo Diego Ontiveros
soure:Gerardo Diego Ontiveros

女性性高潮的意義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有許多推論但都沒有明確的證據;而2016年一項關於性高潮的研究,給了女性性高潮存在之謎一個新的方向:今年8月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Mihaela Pavlićev和耶魯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Günter Wagner在《實驗動物學期刊 Part B:分子與發育演化》(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中發表的研究認為,女性性高潮可能是來自古老生殖系統的演化遺留物[1]。

所以之前是怎麼看女性性高潮這檔事兒?

女性性高潮是否具有演化功能(evolutionary function),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性行為演化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有許多跟高潮相關的演化理論和研究,但大多建構在十幾年甚或是更久以前,在印第安納大學的科學歷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伊麗莎白.勞埃德(Elisabeth Lloyd)2005年出版的《女性性高潮的問題: 演化科學中的偏見》(The Case of the Female Orgasm: Bias in the Science of Evolution)[2]書中,對多項關於女性性高潮理論進行了研究,並剖析其中的不足之處,以下列舉其中幾個研究方向:

1.只是胚胎發育的副產物

1980年人類學家Donald Symons博士提出的假說,奠基於女性性交不一定會達到性高潮的情形,認為女性性高潮只是男性和女性胚胎平行發育(parallel development )的副產物而已[3]。在前八或九週的胚胎發育早期,神經和組織路徑被安置了各種反射,其中包含了性高潮。而後隨著發育的進程,雄性激素在胚胎中飽和,並且定義了性別。在男性,陰莖發育時伴隨著高潮和射精的潛力,而女性只是獲得了最初的高潮神經迴路而已。就像乳頭一樣:對女性來說乳頭是有意義的,而男性的乳頭也只是在發育初始階段被留下了的殘遺物(similarly vestigial)。

2.擇偶的標準

有的理論則認為,女性有可能在無意識中將性高潮做為評斷男性的標準。1995年新墨西哥大學的Randy Thornhill博士和他的兩位同事提出,當女性跟身材比較勻稱(symmetrical physical)的男性性交時,更容易有的性高潮[4];這研究奠基於跟體格相關的吸引力研究,研究者認為這是衡量男性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勞埃德質疑這樣的研究結論只涵蓋了不一定會性高潮部分女性,而踢除掉了那些總是能高潮和很少或從未高潮的女性。

3.提高受孕機率

還有其他的說法則是,性高潮會誘導女性生理變化,增加受孕的機率;但還沒有強力的證據證實女性因為性高潮而增加了繁殖力(fecundity)。199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 Robin Baker博士和Mark Bellis博士,在《動物行為》(journal Animal Behaviour)發表的文章中,認為女性性高潮能讓子宮收縮產生吸力,藉此來保留更多精子[5]。如果女性在男性射精前一分鐘至之後的45分鐘達到高潮,則有可能在這段時間中保留更多精子。但也有研究向這個理論挑戰,德國的艾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Ludwig Wildt博士和他的同事在1998年的研究發現,健康女性的子宮在沒有性交或是性高潮的時候仍會經歷收縮[6]。

雖然有眾多的女性性高潮研究,但沒有一個研究能有明確的證據證實,和完備地解釋女性性高潮的意義。於此,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提出了新的看法:性高潮在演化早期的生殖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後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適應到了現在或許又有不同的意義。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研究居然不是從探討性高潮開始?

對某些動物來說,雌性性高潮意義非凡

儘管女性性高潮對人的意義為何還是謎,但對一些哺乳動物來說,雌性性高潮意義非凡的:性交的刺激會讓牠們激素激增,並刺激排卵。不只有性交,有些動物則會因環境因素影響而刺激排卵。Pavlićev和Mihaela 認為雌性動物不同機制的排卵方式,可能是一種演化漸進的過程。為了瞭解生殖系統的演化,他們性高潮研究從彙編不同哺乳動物卵巢週期的數據開始。

排卵的演化三階段進程,分別為:環境訊號誘發排卵、交配誘發排卵以及有自發排卵週期。
排卵的演化三階段進程,由左至右分別為:環境訊號誘發排卵、交配誘發排卵以及有自發排卵週期。 source:研究原文

產生成熟卵子是很耗費能量的,卵子不像精子隨時都做好準備,因此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時候排卵,在不同物種中有不同的差異。有些動物排卵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季節、氣候、光照食物等外部條件,以確保在適合繁殖的時候進入「發情期」。但這樣也有可能會有排卵但沒碰到交配對象的風險,因此像是兔子、貓這樣的獨居動物,會以交配本身或是雄性的存在作為排卵的「訊號」。

在上述的動物當中,經過環境和異性的刺激,都會觸發一系列涉及催產素(oxytocin)和泌乳素(prolactin)等激素的改變,這導致卵成熟和離開卵巢沿著生殖管遷移。不過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排卵週期已經變得自發(spontaneous),通常有既定的時間表,既不需要環境也不需要異性的觸發。

所以性高潮是否是誘導排卵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產物?那就必須要研究在演化進程上誘導排卵是否真的早於自發排卵。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透過文獻調查的方式,發現透過環境訊號和異性誘發排卵的大多是演化早期的哺乳動物,而自發排卵的則是較晚期的物種,包含人類。

系統發育分佈與排卵機制的關係。綠色為異性誘發排卵,而黑色則為自發。
系統發育分佈與排卵機制的關係。綠色為異性誘發排卵,而黑色則為自發。source:研究原文

除了排卵誘發機制以外,他們還注意的了另一個變化,與女性性高潮有關的器官:陰蒂(clitoris)的位置。在早期哺乳動物身上,雌性的陰蒂會在陰道附近或甚至在陰道內,以利交配誘發排卵的動物能在性交的過程中確保能讓陰蒂受到刺激。而演化晚期的物種,特別是靈長類動物,陰蒂已經遠離了陰道和性交過程中一定會刺激到的部位。

系統發育分佈與陰蒂和陰道口相對位置關係。黑色為在陰道之外,綠色是在陰道之內,而灰色則是處於邊界。
系統發育分佈與陰蒂和陰道口相對位置關係。黑色為在陰道之外,綠色是在陰道之內,而灰色則是處於邊界。source:研究原文

「陰蒂的位置變化與交配誘發排卵的機制喪失有關。」佛羅里達大學的演化發育生物學家Martin Cohn說,「而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的假說將研究問題從女性性高潮的演化起源轉移為找尋繼承先存性變化而來的新性狀的演化意義(evolutionary novelty);而針對女性性高潮演化修正的方向,一直以來都是假定而缺乏證據。」

Pavlićev and Wagner的推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性交中女性性高潮相對少見。「這是很創新地使用達爾文的方法,來了解人類性行為奧秘:為什麼男性性高潮是必須且容易達到、與繁殖有緊密的關聯,而女性不是。」羅馬第二大學的內分泌學家Emmanuele Jannini說。他補充說到,在繁殖中性高潮的不必要也能解釋女性的生殖系統變化為何多於男性,因為有更少的限制。

不過,Jannini和其他人也指出,這個假說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 勞埃德說,到目前為止這個假說只解釋了異性誘發排卵和性高潮之間的平行關係,但還有許多沒有考量到的因素,比如說性高潮在神經學上的活動是否亦然。且因為難以評估其他哺乳動物是否也有因性高潮而感到愉悅,這個研究只能解決女性性高潮之迷在演化上的一小部分而已。

Mihaela Pavlićev和Günter Wagner 也認為他們的推論需要有更多證據去支持,雖然他們目前沒有計畫要繼續跟進。一直以來女性性高潮在演化上很難解釋,他顯然不會有助於生殖成功,也不一定總是會伴隨著異性性交出現。已有的兩個類型的解釋:堅持在生殖上有適應性,和女性性高潮是男性性高潮的副產物,但多數的理論仍單從人類生物學的角度去看女性性高潮這件事。

新的推論替女性性高潮之謎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新方向:從其他物種同源物的角度去爬梳,性高潮可能在異性誘發排卵中有其適應性,但演變為自發排卵後,性高潮的意義被釋放成為了次要角色。但不論性高潮的留存之謎為何,不用去太介意做愛時有沒有登頂,若有幸升天的話就好好享受吧!

source:Bokeh Woman
source:Bokeh Woman

參考資料:

  1. PAVLIČEV, MIHAELA, and GÜNTER WAGNER.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female orga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326.6 (2016): 326-337.
  2. Lloyd, Elisabeth Anne. The case of the female orgasm: Bias in the science of 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Symons, Donal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exuality revisited.”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02 (1980): 203-214.
  4. Thornhill, Randy, Steven W. Gangestad, and Randall Comer. “Human female orgasm and mate fluctuating asymmetry.” Animal Behaviour 50.6 (1995): 1601-1615.
  5. Bellis, Mark A., and R. Robin Baker. “Do females promote sperm competition? Data for humans.” Animal Behaviour 40.5 (1990): 997-999.
  6. Licht, Peter, and Ludwig Wildt. “Gonadal and extragonadal receptors for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8.3 (1998): 152.
  7. New theory suggests female orgasms are an evolutionary leftover. science, [Aug 1,2016]
  8. A Critic Takes On the Logic of Female Orgasm.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7, 2005]
  9. 女性性高潮从哪里来?科学家有了新说法 果殼網,2016年9月6日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