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18
舉凡任何動植物的流行疫情,防檢局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為國民做嚴格把關,這次 COVID-19 的疫情防檢局也身擔重任。防檢局歷年來為國民做的貢獻包括控管非洲豬瘟商品的入境、秋行軍蟲的防治措施等等,在成功防治疫情的背後,防檢局的同仁們做出多少努力?平時對社會大眾宣導時,下了多少功夫?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緊急災害?讓防檢局杜文珍局長告訴你,關於防檢局的大小事吧~
・2020/04/18
20多年前啟動的 SETI@home 計畫,讓普羅大眾也能與科學家並肩作戰,一同找尋外星文明。如今 SETI@home 即將結束,但外星迷們也不用擔心,近期各大研究機構都有推出類似的計畫。或許在找尋外星文明的過程中,人類也能反思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
1
0
・2020/04/17
近期由於武漢肺炎疫情依舊以相當快的速度擴散當中,各種防疫措施比起以往更加嚴格,大家出門的機會變少許多,也連帶影響到在外運動、健身的時間。不過為了顧好身體的免疫力,就算宅在家,保持運動習慣也是很重要滴!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在家裡適合進行什麼運動,也順便檢查一下自己平常的運動習慣是不是正確呢?
・2020/04/17
近期武漢肺炎的後遺症持續被醫界及媒體熱烈討論,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肺纖維化」,究竟什麼是「肺纖維化」呢?特發性肺纖維化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肺部發展出許多疤痕組織而影響氣體交換能力,導致肺部功能逐漸惡化,使患者呼吸困難,預後相當不好,目前醫學界尚未了解肺纖維化的確切病因。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最常表現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倦怠,隨著疾病持續進展,會出現發紺,杵狀指,身體逐漸消瘦。目前醫學無法根治,因此提醒各位,假使患者有胸部疼痛不適、呼吸過於困難、發燒、體重下降太多就要趕緊就醫。特發性肺纖維化是容易持續悪化的疾病,唯有認識疾病丶配合治療及持續復健,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2020/04/17
蕭邦的姓氏和度量衡有關,是法國傳統容量單位超品的另一種譯法。1559 年,伊麗莎白一世登上英國女王的寶座,她發現了容量單位既不標準也不衛生的弊端,於是下令廢除用口稱量的野蠻傳統,並讓容量與重量相結合,重新定義英國的容量單位。
・2020/04/15
現代社會中,不少人都以外食解決一日三餐,但外食潛藏的健康風險卻可能導致提早罹患慢性病。近年來,許多被認為是老年人的疾病,患者年齡亦越趨年輕化。因此,怎樣才能吃得好、吃得健康,成為了挑戰。
・2020/04/15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造成患者反覆腹痛、腹瀉、血便,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台灣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及盛行率每年皆呈現上升狀態,推測可能與飲食西化有關。葉欣榮醫師提到,大多數發炎性腸道疾病需長期服藥控制,曾遇過極少數患者在持續治療後,能有一陣子只需補充鐵劑。但也遇過患者自認為沒症狀而未定期追蹤,直到症狀急性發作才掛急診治療,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因此患者應定期回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按時服藥或打針,切勿任意停藥,才能保有日常生活品質。
・2020/04/15
面對近來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的恐慌下,政府積極果斷的採取各種防疫作為而達到有目共睹的防疫成果。然而,為什麼在此防疫的緊要關頭,諸多憲法專家,還出來嚴格檢視甚至批判政府的防疫作為﹖為何法律偏要挑此時干涉公衛領域的專業判斷,這真是全民之福嗎?
・2020/04/14
人體依賴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但免疫反應如果過激,反而造成器官損傷或衰竭,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長期研究發現,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和微泡,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減緩發炎反應,已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 90% ,並於 2019 年 6 月刊登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面對新冠病毒等新興傳染病,此種「減緩發炎」為主的創新療法,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
・2020/04/13
乾癬,乍看之下就是一種皮膚疾病,不知情的人認為這可能只是擦個藥就能解決的小病。那就大錯特錯了!乾癬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病徵除了皮膚外,隨著體內持續發炎,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影響。乾癬常見的共病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外,還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病症。研究發現,約三成乾癬患者可能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另也有少數會誘發虹彩炎症狀,甚至導致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一般判斷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的徵兆可從指甲上來評估,若乾癬患者指甲出現一些小坑洞的點狀凹陷,即有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乾癬雖無法治癒,但是透過遵循醫囑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搭配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避免菸酒,仍可將病症控制得宜,維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