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科學傳播
2277 篇文章・ 539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媒體、科普寫作、科普、科學報導
常用關鍵字
探索化學世界
科教館
22k
SHS
大學評鑑
論壇
跨科際
高教
內隱
出櫃
同性戀
政治
M. I. C.
速度
達文西
重力場
citizenscientist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家
世界末日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2年
重設
化學物語
PanSci
・2012/12/29
【開箱文】科教館化學常設展
為了要讓大家容易明白化學、不再對化學這麼陌生,又要兼顧安全性,科教館費盡心思規劃了全國首座化學展區-「探索化學世界」。展出的主軸跳脫一般教科書從物質講到原子、電子的轉換,改由生活的角度出發,講客廳、廚房、花圃、浴室裡有哪些化學現象。也因為是由生活出發,所以是老少皆宜的展,各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從展覽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資訊。
探索化學世界
科教館
0
0
分析 / 評論
Jacky Hsieh
・2012/12/29
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為什麽『公共知識份子』變少了?大學教授拚業績,評鑑成為高教品質致命傷?一群理工與人文、教授與學生、學校與社會的cross talk,SHS計畫成果發表紀錄。
22k
SHS
大學評鑑
論壇
跨科際
高教
0
0
社會群體
鄭國威 Portnoy
・2012/12/28
如果,這些名人都是Gay?
公開揭露「某人」是同性戀,一向是件惹人爭議的行為,尤其是當「某人」並未同意被揭露時。然而,即使那個「某人」自己公開出櫃,還是會被有心人批評這種行為不宜,只因為他們心中對於同性戀的某些負面刻板印象被召喚起。
內隱
出櫃
同性戀
政治
2
0
專欄
PanSci
・2012/12/25
【記錄】M.I.C.V 之「速度」:光速不變實像現 蚊子不動基因控
速度,無所不在。任何的變化,亦或不變,背後都隱藏著速度的身影。 是了,世界末日後一天的夜晚,我們齊聚在這裡,以PanSci之名,要探討「速度」。
M. I. C.
速度
0
0
分析 / 評論
Write Science
・2012/12/25
集眾智以成博學
從這壯觀的儀器頂點往下瞭望,視線隨它的手臂延伸至4公里外的探測站,我們很容易為這些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創造力驚嘆不已。這個大型團隊裡的人持續會面、討論、設計、測試,最終成功地建造出一台人類史上最靈敏的科學儀器。
達文西
重力場
0
0
分析 / 評論
活躍星系核
・2012/12/25
又酷又好玩的神經網路3D模型建構計畫:EyeWire
EyeWire 是我參與過最炫的公民科學計劃。這項由MIT的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Lab) 發展的研究計畫,讓每個人都能參與視網膜全神經連結網 3D 圖譜手動建構的工作,將視網膜上的完整樹突細緻三維圖像建構出來。
citizenscientist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家
0
0
來自台灣
黃俊儒
・2012/12/24
末日大戲與廉價的科學教育
沒有意外的,12月21日的隔天,我們繼續工作,繼續上課,沒有改變什麼。在這段末日傳說的期間,有人擔心會影響民眾的心理,還有教師擔心學生不準備期末考。奇怪的是,筆者遇見的大部分人或學生,都只是把這件事當作閒嗑牙的話題,少有人當真。如果不是媒體的推波助瀾,壓根沒有人會發現馬雅文明跟臺灣有如此重大關連?
世界末日
偽科學
名嘴
媒體
科學教育
迷信
0
0
科學傳播
哇賽心理學
・2012/12/22
光是看到食品商標你就失去理智地想吃嗎?
光是看到商標就想吃了-一點也不誇張,新的研究發現,肥胖的兒童和標準體重的兒童,看到食品商標時腦內的反應不同,或許這是影響他們對「吃」的自制力的關鍵。
fMRI
兒童
大腦
肥胖
自制
食物
0
0
分析 / 評論
活躍星系核
・2012/12/21
科學寫作:如何讓複雜的議題變得平易近人又好讀?
上個月月底,五名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作家齊聚在英國倫敦,等待英國皇家學會頒發2012年科學書籍獎(Winton Prize for science books)。在晚上頒獎之前,我們把這五名作家找到皇家學會圖書室來,聊聊報導詹姆斯.葛雷易克所謂的「我能夠理解的部分」(very edge of what I’m able to understand)到底是什麼。
出版
寫作
書籍
科學
0
0
來自台灣
黃俊儒
・2012/12/21
媒體改造,干科學家什麼事?
媒體可以作為民眾接觸公共議題的主要媒介,也可以作為財團、政客、惡霸的最佳化妝師。試想,如果媒體的出資人換成是科學園區、焚化爐或發電廠廠商、製造污染的工業……等,我們會看見什麼樣的科技事件報導呢?廢水、空氣污染看得見嗎?工業職災、工安意外看得見嗎?惡意倒閉、無薪假看得見嗎?
媒體
媒體壟斷
媒體改革
科學傳播
科學家
0
0
1
2
...
1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