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22
地球暖化,人人有責,在忙碌的 21 世紀,無法脫離 3C 的生活,除了節能減碳以外,還能怎麼愛護地球? Ecosia 給人們多了一項愛護地球的好選擇-上網,上網真能救地球嗎?一起來看看本篇文章,Ecosia 創辦人 Christian Kroll 教您如何創造環境與企業共榮的雙贏局面。
・2020/04/22
「黑洞的存在不是理所當然嗎?」、「黑洞照片中怎麼會有光環」在加入《黑洞捕手》這場宇宙大冒險之前,你可能會對黑洞攝影這個主題有許多疑問。讓這篇文章,來滿足你的好奇心。
・2020/04/21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重創人類世界,全球皆尋求對抗這魔王的藥物或疫苗。然而,科學家意外發現,原始設計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也許能成為對抗冠狀病毒的勇者 。
・2020/04/21
在這人工智慧崛起的年代,許多人都想積極學習程式語言、資料科學等相關知識以提升職場競爭力,另外也有想轉行成為資料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的人,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最好還是要靠自己解決,但中間若有高人提點,痛苦會少一點。本篇文章列出幾個線上社群,有些社群知識範圍屬廣域,有些社群聚焦在特定主題,依照自己的需求及水平參與相對應的社群,多看多吸收。若有心參與社群反饋,正所謂教學相長,學習效果更好!
・2020/04/21
新型冠狀病毒籠罩全球,誰都無法預測何時能撥雲見日,但可確定的是藥物研發正考驗各國科研實力。謝興邦回到中研院合成德瑞西韋的例子,「在有原料、有時間的情況下要合成藥物,對各研究團隊來說都不難,但從無到有、如此短的時間內合成藥物,唯有基礎訓練紮實者才可能脫穎而出、達成任務。」臺灣基礎科研厚積薄發,正在本次疫情發揮不凡戰力。
・2020/04/20
COVID-19 的爆發席捲全球,各國災情不斷的情況下,該如何掌握疫情走向成為關鍵話題之一。疫情至今仍然不清楚的一大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感染 COVID-19 ?由於不同人感染後的症狀差異極大,少數人重病致死,卻也有不少人連症狀都沒有出現,加上檢驗資源有限,因此很難評估實際的疫情規模。美國已經展開一項計劃,希望以較小的成本了解疫情狀況,那就是調查捐血者的血樣中,多少人出現對抗病毒的抗體,評估疾病的傳播程度。這項評估是否能有效追蹤疫情走向,仍待商榷。只能說戰「疫」尚未結束,各國仍須努力!
・2020/04/20
為了遏止在武漢現蹤的新型冠狀病毒 nCoV-2019 疫情持續延燒,2020 年 1 月 23 日,中國政府宣布對武漢市及湖北省實施封城。這個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封城,對於阻絕疫情是否真的有效呢?最近刊登在《Science》的一篇研究給了我們初步的解答。
・2020/04/20
中國與西域文明由於地理隔閡,因此各自譜寫出差異極大的歷史,但自中國唐代開始,兩者開始產生交流,阿拉伯的天文知識隨之引入中國後,便使中國開展出一套獨有的報時系統-水運儀象台,在打造水運儀象台之時,相隔甚遠的北非加扎里也設計出同樣由齒輪運轉的水力天文鐘-城堡天文鐘,同樣能精準報時,但城堡天文鐘與水運儀象台的內部設計差異極大。加扎里的確對齒輪技術的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例如凸輪軸與曲軸便是他所率先發明。凸輪軸與曲軸可以將輪軸或齒輪的圓形轉動轉換為直線返復運動,這對齒輪系統是個重大的突破,如果沒有這兩項發明,就不會有蒸汽機、現代引擎,以及各種動力機械。
・2020/04/19
人生總是不斷的面對選擇,但你有想過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你的決策嗎?這些因素與結果真的是理性下的產物嗎?從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套用在大家買彩券的例子上,你將會知道收益和損失的高低,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