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20年 重設

・2020/12/31
近期,英國發現的 COVID-19 突變病毒株—B.1.1.7 ,因其超強的傳染力佔據各大新聞版面,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相關研究陸續出現,B.1.1.7的突變方向,似乎會影響目前上市疫苗的效果。
・2020/12/31
《Nature》刊出了 2020 最佳科學影像吧,從醫學、天文、氣候事件到動物研究應有盡有,可以拼湊這特殊的一年
・2020/12/30
不容易中斷的沉浸感 (immersion) 是 VR 「個人化」 (personalize) 視聽體驗的最大優勢。看看《一級玩家》裡面可以重現觸覺刺激、實現完全體感操作的連身衣,又或者是最近火紅的《電馭叛客2077》的大腦幻舞 (brain dance) ,這些都是人們距離理想 VR 體驗的最後一哩路。特別是電馭叛客 2077 的幻舞,相較於單純的「虛擬」實境,這項技術更像是部第一人稱的紀錄片。任何人只要植入錄影插件,啟動後就能將自己所有的感官經驗與生理反應記錄下來供他人「欣賞」。只不過幻舞真的能讓人「感同身受」、經驗分毫不差的心理變化嗎?本篇文章帶你從心理學討論。
・2020/12/30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認為,自己能獲得此殊榮靠的是研究團隊中每位科學家的努力與幫忙,團隊中的郭勁宏與朱桂林也功不可沒。
・2020/12/30
紀元前後,從印度洋到東方的航路原本由印度人掌控。七世紀回教興起,這條航路改由阿拉伯人掌控,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地理大發現前,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印度和東南亞的辛香料,海路經由紅海,然後經陸上香料之路通往歐洲。
・2020/12/28
近期泛科學製作的性教育專題有讀者提出了一些疑慮,認為此次的內容露骨、不適合18歲以下學生閱讀,以及動畫的偽色情片形式令人感到不適等,為此我們認真看待。以下,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製作這次性教育專題的起心動念,以及針對此次的錯誤,我們的檢討與改進作為。
・2020/12/28
「有聽沒有懂」的原因百百種,通常和耳朵聽力、智能、注意力或是行為障礙方面的缺陷脫離不了關係。不過,聽覺處理障礙的罪魁禍首卻是因為聽覺系統在「處理」聽覺訊息上有缺失,進而導致訊息解讀效率不佳。聽覺處理障礙的患者「不一定」會有聽力損失。不同於重聽的長輩聽不見小聲的聲音,聽覺處理障礙的患者可以感知並察覺聲音,但卻沒辦法處理後端傳到大腦的訊息,因而產生聽覺信號扭曲並出現溝通問題。
・2020/12/27
在這個提倡多元性別的時代,性別不再只是男女之分,而在鼴鼠 (mole) 的世界裡,其實也存在這樣的性別樣貌。近日,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Genetics) 研究團隊分析了鼴鼠的基因組,並解釋引發這種性徵的原因,研究發表於《科學》 (Science) 期刊。
・2020/12/24
每年這個時間點,關於台灣的入侵種綠鬣蜥 (Iguana iguana) 的議題在網路、新聞等媒體上都會稍稍提升一些能見度。入侵種綠鬣蜥的問題逐漸嚴重暗示著台灣在相關制度及法律上的缺陷,不管專家學者怎麼呼籲,政府只在乎民眾的言論,民眾只在乎自己的想法,而最後搞得所有管理策略都變得四不像且成效打折。現在問題已經逐漸從複雜變成難以理解,卻沒有人願意認真地探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