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6/16
我們全身上下裡裡外外住了許多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的細胞數估計有我們人體細胞的近十倍之多!腸子裡的細菌影響我們的個性?皮膚上的細菌會影響我們會不會被發好人卡?天天用肥皂洗澡反而越洗越有體臭?麩質過敏、乳醣不耐,是因為我們把體內的益菌趕盡殺絕了?甚至連自閉症的都跟腸道裡的細菌有關?天啊!我們身上那另外百分之九十的細胞,還有什麼事情管不著啊?
・2018/06/15
在國民法官的草案通過之後,你有可能變成一日法官,不過你能確保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資訊、開庭之前媒體所揭露的訊息(當然包括目擊證人的證詞), 不會影響到你的判決嗎?來看看一些避免你成為「恐龍國民法官」的注意事項。
・2018/06/13
怎麼樣都無法養成每天慢跑的習慣,朋友來揪三對三卻馬上出發?連走路上學都懶,但是很想爬玉山?有時候這樣的矛盾實在讓人弄不清自己......。不過.......這也許不一定是你的內心在打架,可能只是「你受不了無聊」而已!來看看兩個有趣的社會心理學「無聊實驗」吧!
・2018/06/11
戴著眼鏡不僅會讓人覺得比較聰明、可靠和勤勞,最近一項愛丁堡大學的大規模基因研究更發現:歐洲人口中,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罹患近視、必須配戴眼鏡。此外,他們也可能比較長壽、較不為心血管疾病所擾,不過,基因和智力間僅為相關、不為因果,是否能將研究結果推論到亞裔人口也尚是未知數。
・2018/06/11
身為一介科學傳播從業者,我替自己設定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透過《泛科學》讓科學家跟大眾直接對話,也讓大眾更明白科學人的思維與科學人本身的「多樣性」,但說得比做得容易,一開始我也是不斷卡關。然而就在認識了本書的主編及共同作者蔡宇哲老師之後,他向我展示了一個絕佳的實踐,不但破解了我的問題,也讓我更有信心繼續做下去。
・2018/06/07
「生酮飲食」可說是時下最熱門的飲食方式之一了!從報章雜誌中時常可見不少人透過這種飲食法瘦身成功的經驗談;然而也有民眾因執行不當反倒賠上健康。究竟透過「生酮飲食」減重的生理機制為何?其減重效果真的有比傳統的低脂飲食更好嗎?對於生酮飲食躍躍欲試卻又不敢貿然嘗試的民眾,又應該注意那些事項與考量那些潛在風險?
・2018/05/30
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科學家手中的小鼠外表和行為就跟牠的同類一模一樣,除了···頭上有特製玻璃覆蓋著開洞的頭殼,以及腦中植入了人類的迷你腦!此結果刊登在這個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第一次科學家成功將人腦的「類器官」(Human brain organoid)移植入其他物種。實驗中被移植的人腦類器官大小約碗豆一般,利用宿主的養分和血液讓它可以存活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科學家們看到這令人興奮的結果並不自滿,他們要緊接著使用這樣的系統去觀察人腦的發育,及測試類器官移植是否能應用在修補腦發育異常或損傷的部分。
・2018/05/22
非洲、歐洲族群則幾乎不存在箕形門齒,EDAR 基因的第 370 號氨基酸也多半是纈胺酸;而在美洲原住民與東亞族群中,此一位置是丙胺酸(可以以 EDAR V370A 表示)的比例很高。過去曾有研究估計過此一遺傳變異大約在 3 萬年前誕生,世界上兩群人間差異如此巨大,許多學者認為是受到天擇影響。 那到底箕形門齒到底是否曾替東亞與美洲人帶來什麼好處呢?
・2018/05/18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會因為居住環境、生活習慣而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對於同一家族裡的成員來說,相似的基因存在親戚手足之間,彼此未來健康與否,可以從家族病史中看出一些端倪。不過,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透過個人的基因資訊,直接評估患病風險,還能篩選適合自己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