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人體解析
568 篇文章・ 275 位粉絲
+追蹤
和人體生理有關的內容,包括:生理學、系統、器官
常用關鍵字
大腦
大腦、演化、人
心智
心理學
意識
我即我腦
法律
潛意識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社交
神經生物學
神經科學
認知
認知神經科學
興奮
表演焦慮
同理
夫妻
心理
情侶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3年
重設
精神心理
Gene Ng
・2013/12/31
【Gene思書齋】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和決定論者之間的論戰,也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延燒迄今,仍是哲學家好辯論的議題。決定論認為所有狀態的產生完全被在它之前發生的狀態決定。自 由意志論卻認為人類的意志是做出行為、達成道德價值的必要而終極的基礎。可是,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是否該用科學的方式來解決這問題?《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問道,如果這個世界全都遵循著物理法則而運轉,我們的大腦也不例外的話,那麼我們還有可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嗎?我們真的還有自由意志嗎?
大腦
大腦、演化、人
心智
心理學
意識
我即我腦
法律
潛意識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社交
神經生物學
神經科學
認知
認知神經科學
0
0
活得科學
cleo
・2013/12/30
嗨起來吧!試圖冷靜不能舒緩表演焦慮,興奮才能
雖然聽起來很弔詭,但是一項新研究指出比起放鬆或冷靜,興奮更是能處理表演焦慮(performance-anxiety)的方法
興奮
表演焦慮
0
0
泛科授權 1.0
蔡宇哲
・2013/12/25
夜晚睡眠差,情人變敵人
睡眠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休息時間,糟糕的睡眠帶來許多不良影響,除了生理與認知功能外,也可能會影響到人際關係,特別是與枕邊伴侶的互動。正所謂「好的睡眠讓你上天堂,不好的睡眠讓你上槍膛」,加州柏克萊大學的Amie Gordon和Serena Chen教授發現,不好的睡眠會惡化情侶間的衝突並降低對另一半的同理心,讓戀人間的關係拉起警報。
同理
夫妻
心理
情侶
睡眠
衝突
認知
0
0
泛科授權 2.0
Y. H. Sun
・2013/12/24
不只一種自閉症
哈佛醫學院生醫資訊中心(Center for Biomedical Informatics)的研究者,發現三種截然不同的自閉症(Autisms)——自閉症可能不如我們所知道的那般,為一種發展疾患,而是多種疾患的統稱。
ASD
Biomedical Informatics
自閉症
診斷
0
0
活得科學
cleo
・2013/12/22
拍照會降低親身的體驗嗎?
拍照似乎是個保存當下的好方法,但新研究指出我們有些人可能會因拍照而不能好好體驗當下。一項由費爾菲爾德大學Linda Henkel博士執行的新研究指出拍照的實驗參與者較記不清楚當時被拍照的物品或特別的細節。Henkel進行這項實驗部分是因為自身的經驗。「人們常常不自覺就迅速拿出相機來「保存當下」,但他們卻錯過了眼前的事物」,Henkel表示。這讓她思考用相機記錄當下會如何影響我們之後對「當下」的記憶。
拍照
照片
記憶
0
0
專欄
李志昌
・2013/12/21
對稱最美
只要動一動滑鼠,按幾個按鈕,你也可以合成驚為天人的美女與俊男,試試看「臉像平均運算器」吧!
審美觀
平均臉
心理
認知
0
0
活得科學
Y. M. Huang
・2013/12/18
你保留的是照片還是回憶?
很久以前,照片的存在的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在電影中央車站中也提到了「如果你想我,可以看看我們的合照,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怕你有一天會忘了我。」但隨著智慧型裝置的普及,很多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照相,但你是否有想過,你保留下來的究竟是照片還是回憶?
照相
記憶
0
0
活得科學
Gene Ng
・2013/12/17
【Gene思書齋】《大謊言時代》的大謊言
其實呂茨在這本《大謊言時代》批評媒體和廣告很有道理,對於心理學恐怕也有那麼一點道理,可是對科學的批評就完全似是而非,而且完全沒道理的!是沒錯,科學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不完整,而 科學研究的方法無疑是化約論,不過那是為了研究和教學的方便,如果真以為世界完全就只是用那些教科書裡簡單的方程式、定理和理論在運作,那就傻了,而且也不過就是迷信而已。
宗教
心理學
演化
神學
科學
0
0
來自台灣
阿樹
・2013/12/17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
災難發生過後,除了身體的復原、居住環境等硬體的重建,還需要撫平心中留下的傷痕,創傷後心理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災後可能會發生的心理症狀。PTSD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種一旦進入其疾病狀態就不易復原,並且會對自己與周遭的人形成負擔,不過,專家能夠提出一些方式在初期的時候給予協助,以避免症狀惡化,因而有必要更深入認識PTSD。我們透過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的分享,了解PTSD是什麼,與災後的心理重建議題。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Re-experience
再經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防救災資訊
0
0
社會群體
果殼網
・2013/12/16
永不滿足的「飢餓遊戲」:解讀未來娛樂隱憂
作為北美地區的現象級影片,「飢餓遊戲」系列幾乎完成了立項之初所有的理想目標。這部瞄準了「後暮光時代」的青春向混搭作品不但在設定上牢牢地抓住了少男少女的小心肝兒,還從營銷模式上佔得了先機,撩撥著更大範圍觀影人群的癮頭。
娛樂
文明
科技
飢餓遊戲
0
0
1
2
...
20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