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人體解析
568 篇文章・ 275 位粉絲
+追蹤
和人體生理有關的內容,包括:生理學、系統、器官
常用關鍵字
優質蛋白質
營養支持
癌症治療
能吃就吃
蔬果五七九
充氧
心肺機
心臟
心臟手術
心臟衰竭
體外循環
外科手術
氧氣
營養補充
癌症分期
肺癌
術後復健
均衡飲食
抗癌
飲食指南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3月
重設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30
抗癌治療,「食」為上策!營養、體重顧得穩,恢復健康來得早~
黃苡菱營養師強調「營養支持對癌症病患非常重要!」,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有些癌症病友的死因是營養不夠、支持不下去,所以營養支持非常重要。那治療期間的前、中、後該攝取什麼樣的營養呢?看本篇文章就對了,讓黃苡菱營養師分享讓癌友吃得巧又吃得好的食物種類,癌友們能吃就要盡量吃,才有足夠的體力對抗病魔喔!
優質蛋白質
營養支持
癌症治療
能吃就吃
蔬果五七九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20/03/30
和死神爭時間,心肺機讓「開心手術」成為可能——《心臟的故事》
吉本並不是唯一致力於研發心肺機的科學家,在 1950 至 1955 年間,有五家醫學中心都投注於此,而且各有自己的設計。不過後來率先在人類身上「成功」使用心肺機的是吉本,這個結果可說是恰如其分,因為吉本不但是構想出心肺機的人,研發這種機器的時間也比別人更長。
充氧
心肺機
心臟
心臟手術
心臟衰竭
體外循環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20/03/30
心跳暫時停止:第一台心肺機的誕生(上)——《心臟的故事》
對心肺機發明貢獻最大的人物吉本,在醫院實習時,開始思索「體外循環」的概念。一個漫長的夜晚,無能為力地看著病患掙扎活命,最後死去。這個過程讓他有所頓悟,而後開始研究「心肺機」。
外科手術
心肺機
心臟
氧氣
體外循環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27
長期咳嗽有痰不輕忽,肺癌治療要趁早~
台灣肺癌發生率居亞洲第 2 名,全球第 15 名,被譽為台灣「新國病」。台大醫院胸腔外科李章銘主任指出,肺癌的死亡率高,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不會感到痛或是明顯不適感,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而錯失治療黃金期。平時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肺癌要盡早治療,跟著本篇文章一起了解治療方法和術後恢復方法吧!
營養補充
癌症分期
肺癌
術後復健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25
抗癌之路該吃什麼樣的飲食?營養師告訴你~
已有很多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王馨羚營養師表示,營養不良會讓患者的體力變差、降低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以致病情惡化等問題。因此,攝取六大類食物,保持均衡飲食習慣,是癌友們最重要的能量補給站,雖然治療期間,食慾會降低,但能吃就要盡量吃,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擊敗癌症喔!
均衡飲食
抗癌
營養支持
飲食指南
0
0
人體解析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2020/03/24
孩子微聽損,事情並不微小,父母滿腹辛酸誰人知?
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微聽損時,事實上都與聽損兒家長面對同樣的心理衝擊、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藉由本篇文章,訴說微聽損兒家長的心聲與憂慮。及早讓孩子接受療育,並有專業人員適時指導,給予正確照護觀念,才能讓這些父母們少一分擔憂。
及早療育
微聽損
照護觀念
輔具
1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23
容易被忽略的心臟衰竭症狀有哪些?又該怎麼治療?
除了運動後常喘不過氣,你知道腹水、長期咳嗽、窩著不動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嗎?讓蕭成儀醫師來為大家揭開心臟衰竭的病因,勿輕忽症狀,及早治療,才能盡快恢復以往的活力喔!一起來跟著本篇了解心衰竭的病因、症狀、治療還有注意事項吧!
侵入性治療
心衰原因
心衰竭
治療藥物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20
三招提升環境免疫力,小心家中的隱形殺手!
空氣汙染不是只有室外才有,連室內都會有,像是細懸浮微粒、有揮發性有機物 (VOCs) 、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都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人體長期暴露在這些東西的影響下,甚至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醫生建議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汙染源、維持適當溫度與濕度,可以提升所謂的「環境免疫力」,讓防疫做得面面俱到喔!
PM 2.5
免疫力
室內空污
揮發性有機物 (VOCs)
新冠肺炎
環境免疫力
甲醛
0
0
人體解析
nerdy
・2020/03/20
壓力太大一夜白頭?原來是交感神經太亢奮啦!
相傳,在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送上斷頭台行刑的前一晚,瞬間變得白髮蒼蒼。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發現,老鼠在處於實驗室的壓力環境下,或是短時間的痛苦時,牠們的交感神經會釋放一種「去甲腎上腺素(chemical norepinephrine)」,而毛囊幹細胞就會去接收這種腎上腺素,進而導致毛色淡化。
交感神經
免疫系統
去甲基腎上腺素
壓力
白髮
皮脂酮
腎上腺素
黑色素幹細胞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3/18
一探歷代生化武器的威力──西元前到19世紀
生化武器可以是生物或化學武器,也就是像微生物、化學物質或毒素,都屬於生化武器的範疇。你知道人類從西元前就會使用生化武器嗎?隨著文明建立,生化武器又是如何顯現人性?讓我們從本篇文章,來一窺歷代人類史上所使用的各式生化武器吧!
傳染病
化學
微生物
毒藥
生化武器
黑死病
1
0
1
2
...
17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