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24
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說謊不好,但還是要說謊呢?心理學實驗從四個經典故事《龜兔賽跑》、《狼來了》(放羊的孩子)、《小木偶皮諾丘》還有「華盛頓與櫻桃樹」來看看故事會如何影響小孩。結果發現,用獎勵誠實代替處罰說謊會更有效。
・2020/04/24
「硬皮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藍忠亮教授指出,硬皮症是「全身進行性硬化症」的俗稱,近年來世界各地案例愈來愈多,發病年齡大多是 30-50 歲,女性為男性之 3-4 倍,台灣目前約有三千名患者。硬皮症患者會隨著病程演進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皮膚症狀可分為四期包括:雷諾氏期、浮腫期、硬化期及萎縮期。硬皮症所導致的血管受損、關節變形、肺纖維化等問題皆為不可逆的損害,最好能早期診斷,才有機會介入治療。
・2020/04/22
全世界已經超過 200 萬人確診 COVID-19,儘管已經累積這麼多病例,醫學界至今仍然不太清楚病毒到底怎麼殺死患者,只知道病毒可能影響的範圍很廣,也影響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使用。不同人感染病毒以後的症狀差異非常大,有些人外觀看來毫無症狀,比較嚴重的往往會發展成肺炎,但是一些患者也產生腎衰竭,心律不整、腦炎等其他較為嚴重的問題,可能受害的器官已經知道有:肺、心、血管、肝、腎、腸、腦、中樞神經、鼻、眼睛等等,另外病毒也會感染 T細胞。
・2020/04/21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重創人類世界,全球皆尋求對抗這魔王的藥物或疫苗。然而,科學家意外發現,原始設計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也許能成為對抗冠狀病毒的勇者 。
・2020/04/20
COVID-19 的爆發席捲全球,各國災情不斷的情況下,該如何掌握疫情走向成為關鍵話題之一。疫情至今仍然不清楚的一大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感染 COVID-19 ?由於不同人感染後的症狀差異極大,少數人重病致死,卻也有不少人連症狀都沒有出現,加上檢驗資源有限,因此很難評估實際的疫情規模。美國已經展開一項計劃,希望以較小的成本了解疫情狀況,那就是調查捐血者的血樣中,多少人出現對抗病毒的抗體,評估疾病的傳播程度。這項評估是否能有效追蹤疫情走向,仍待商榷。只能說戰「疫」尚未結束,各國仍須努力!
・2020/04/20
每個月,女生們總是要面對又愛又恨的「姨媽(月經)」來訪,有些女生面對姨媽的折磨,總是痛不欲生,但可別小看這些痛楚,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台灣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經痛」是其最明顯的表徵。針對台灣年齡 25 歲至 45 歲之間有經痛問題之女性進行分析,抽樣調查結果有近六成女性不知道經痛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經痛」兩種。 若無法分辨經痛有兩種發病差異性,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大的「防異」破口!所以平時女性必須保持警覺性及病識感,注意經痛的狀況,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喔!
・2020/04/19
人生總是不斷的面對選擇,但你有想過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你的決策嗎?這些因素與結果真的是理性下的產物嗎?從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套用在大家買彩券的例子上,你將會知道收益和損失的高低,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
・2020/04/17
你聽過「間歇性斷食」減肥法嗎?是不是一整天都不能吃東西呢?餓到頭昏再在「非斷食日」大吃大喝?不不不,其實在斷食日,你也可以吃 Orea 餅乾和水果雪酪喔!而且間歇性斷食對健康可是有好處的,除了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還能降低腹部脂肪。快來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2020/04/17
近期武漢肺炎的後遺症持續被醫界及媒體熱烈討論,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肺纖維化」,究竟什麼是「肺纖維化」呢?特發性肺纖維化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肺部發展出許多疤痕組織而影響氣體交換能力,導致肺部功能逐漸惡化,使患者呼吸困難,預後相當不好,目前醫學界尚未了解肺纖維化的確切病因。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最常表現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倦怠,隨著疾病持續進展,會出現發紺,杵狀指,身體逐漸消瘦。目前醫學無法根治,因此提醒各位,假使患者有胸部疼痛不適、呼吸過於困難、發燒、體重下降太多就要趕緊就醫。特發性肺纖維化是容易持續悪化的疾病,唯有認識疾病丶配合治療及持續復健,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2020/04/16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常會為了工作而去學習許多軟硬實力,希望可以讓自己快速成長、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但似乎很少人注意到「好眠力」也是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