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人何必說謊?用心理學實驗揭穿說謊的秘密

海苔熊
・2020/04/24 ・195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88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天,海軍敦睦艦隊染疫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網路上大家的討論重點卻不只是「防疫漏洞」,而是懷疑:國軍「又」說謊了。有人認為擠牙膏式的回應,讓民眾難以相信軍方說詞;也有人臆測長官把責任推給下屬……而不論大家的猜測為何,似乎都對於「說謊」這件事情,感到生氣。

只是,我們不是鍵盤柯南,調查跟檢疫也都應該交由專業人士執行。所以,這篇文章不會討論案件真相,而是想帶大家看看,要怎麼做,會讓人願意誠實呢?

故事比比看!哪種內容讓人誠實?

心理學家曾經找一群小孩子分成四個組1,讓他們閱讀不同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有《龜兔賽跑》、《狼來了》(放羊的孩子)、《小木偶皮諾丘》還有「華盛頓與櫻桃樹」,猜猜看,哪一組的小孩在讀完故事之後,會變得比較誠實?

答案是「華盛頓與櫻桃樹」,你,猜對了嗎?

華盛頓的爸爸會原諒他,真的不是因為他手上有斧頭嗎(大誤)圖/wikimedia commons

為什麼這個故事會讓人變得誠實呢?研究者認為,因為《龜兔賽跑》是跟說謊無關的故事、而《狼來了》跟《皮諾丘》兩個故事則是在說明「如果說謊會有什麼處罰」,小孩子並不知道「如果誠實會有什麼好處」。反觀「華盛頓與櫻桃樹」就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你誠實,就不會被處罰,還會被爸爸接納」(雖然我一度認為爸爸沒有處罰華盛頓是因為他手上還拿著斧頭 X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驗者後續做了第二個實驗,也驗證了這個假設。

聽完各故事後,孩子誠實坦承偷看行為的比例,星號代表顯著差異。第一部分實驗講述了經典的華盛頓故事,第二部分則講述了負面的華盛頓故事。圖/翻譯自實驗圖片

光是閱讀故事,也可能改變行為

從上面這個實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光是閱讀一個故事,就有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使用故事促發 (Story priming) 2 的技術來調整實驗參與者的態度。例如:講述同一個新聞時,用比較正面的口吻或比較負面的口吻來說,兩組的參與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不過,這些談的都比較是「意識」層次,而意識也是目前心理學測量的極限,關於潛意識或是下意識的測量,科學心理學還正在努力當中。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人類心理歷程和行為態度情感的學問,科學只是其中一種接近的路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用比較不科學的方法,來接近我們所未知的「潛意識」,而榮格心理學的角度,就是嘗試用「隱喻」和「象徵」的方法,來找到我們和這些古老智慧之間的關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對於這系列的故事解析方式有興趣,歡迎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天氣之子》心理學解析:你願意拿什麼,來換取心中的雨停?解析《你的名字》:在另一個世界,你會和誰遇見?,或者是看看我們可能性調查署2 的影片:

鼓勵誠實代替處罰說謊,讓我們的心在一起

用廣泛一點的觀點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旅程的英雄。在旅途當中,我們可能像小木偶一樣說謊、可能像放羊的孩子一樣後悔、也可能像小紅帽一樣,進入了可怕的森林,像白雪公主一樣,畏懼著某些後母的追殺,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魔鏡一樣,可以「不畏生死」地說出實話,畢竟有些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還有想要保護的人、還有更在乎的事情。

人生很難,誠實更難。但我的想法是,在防疫期間,重要的不只是誰有沒有說謊、說謊的原因是什麼,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學會這次的教訓,避免下一次再度遇上大野狼、避免可能的隱匿。

面對病毒這隻巨大的惡龍,我們都是屠龍的騎士,組隊進入森林,現在有隊員中毒了,我覺得我們該做的並不是責罵他們「為什麼不小心中毒、為什麼沒有說實話?」,這樣一種「我-他們」區隔(us-them divide)只會讓他們更退縮、跟隊伍的距離更遠3;我們真的該做的,是像華盛頓的爸爸一樣,用鼓勵誠實來代替處罰說謊,如此一來,雖然我們為了防疫,身體距離很遠;但因為我們擁有共同屠龍的堅信,就算經歷顛沛流離,心的距離,依然繫在一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別拋棄任何夥伴啊!圖/陳克弦 @flickr

參考文獻

  1. Lee, K., Talwar, V., McCarthy, A., Ross, I., Evans, A., & Arruda, C. (2014). Can classic moral stories promote honesty in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8), 1630-1636.
  2. 如,Miller, J. M., & Krosnick, J. A. (1996). News media impact on the ingredients of presidential evaluations: A program of research on the priming hypothesis. Political persuasion and attitude change, 79-100.
  3. Tajfel, H., & Turner, J. C. (1979).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intergroup conflict. In W. G. Austin &S. Worchel (Ed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pp. 33–47). Monterey, CA:Brooks/Cole.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0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2

4
0

文字

分享

2
4
0
誠實的主張與草包族科學——《費曼的主張》
天下文化_96
・2021/05/30 ・356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 / 理查.費曼
  • 譯者 / 吳程遠、師明睿、尹萍、王碧

問題:巫醫、超感知覺、南太平洋的島民、犀牛角,和威森食用油, 跟大學畢業典禮能有什麼關連呢?

答案:上述皆是厲害的費曼用來說服應屆畢業生的例子, 要他們相信在研究科學時,誠實比任何讚美或短暫的成功,更加有成就感。

在這篇給加州理工學院一九七四年應屆畢業生的演說中, 費曼橫眉不理同儕的壓力以及提供研究資金的金主的怒目, 給大家上了一課,談科學應有的操守品德。

這是費曼關於科學、偽科學,和如何學習不要自己騙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中古世紀期間,各種瘋狂荒謬的想法可謂層出不窮,例如以為犀牛角可以增進性能力,就是其中之一。隨後有人發現了過濾想法的方法,就是試驗哪些構想可行、哪些不行,把不可行者淘汰掉。當然,這個方法逐漸發展成為科學。它一直發展得很好,我們今天已經進入科學時代了。事實上,我們的年代是那麼的科學化,有時候甚至會覺得難以想像,以前怎麼可能出現過巫醫,因為他們所提出的想法全都行不通─至多只有少數的想法是行得通的。

奈及利亞的巫醫。圖/Wikipedia

然而直到今天,我還是會碰到很多的人,或遲或早跟我談到不明飛行物體(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占星術、或者是某些神祕主義、擴展意識、各種新的覺察、超感知覺(ESP,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等等。我因此下了一個結論,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世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多數人都相信這許許多多的神奇事物,我便決定研究看看原因何在。而我喜愛追尋真理的好奇心,則把我帶到困境之中,因為我發現世上居然有這麼多的廢話和廢物。

老兄,你還差得遠呢!

首先我要研究的是各種神祕主義以及神祕經驗。我躺在與外界隔絕的水箱內,體驗了許多個小時的幻覺,對它有些了解。然後我跑到依沙倫(Esalen),那是這類想法的溫床。事先我沒想到那裡會有那麼多怪東西,讓我大吃一驚。

依沙倫有好多巨大的溫泉浴池,蓋在一處離海面三十英尺的峭壁平台上。我在依沙倫最愉快的經驗之一,就是坐在這些浴池裡,看著海浪打到下面的石灘上,看著無雲的藍天,以及漂亮女孩靜靜的出現。

依沙倫有好多巨大的溫泉浴池,蓋在一處離海面三十英尺的峭壁平台上。圖/Wikipedia

有一次我又坐在浴池裡,浴池內原先就有一個漂亮女孩,以及一個她好像不認識的傢伙。我立刻開始想:「我應該怎樣跟她搭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還想應該說些什麼,那傢伙便跟她說:「呃,我在學按摩。你能讓我練習嗎?」

「當然可以,」她說。他們走出浴池,她躺在附近的按摩檯上。

我想:「那句開場白真絕啊!我怎麼也想不到可以這樣問!」他開始按摩她的大腳趾頭。「我可以感覺到,」他說:「我感覺到凹下去的地方。那是不是腦下垂體呢?」女孩說:「不是,它感覺起來不是那樣。」

我脫口而出:「老兄,你離腦下垂體還遠得很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兩人看向我,我這句外行話洩露了自己的偵探身分。那女孩說:「我們說的是腳底反射療法。」

我立刻閉上眼睛,假裝在冥想。

那只不過是許多使我驚慌失措的情形之一。

我也研究過超感知覺現象,最近的大熱門是焦勒(Uri Geller),據說他只要用手指撫摸鑰匙,就能使它彎曲。在他邀請之下,我便跑到他旅館房間內,看他表現觀心術。在觀心方面他沒一樣表演成功,也許沒有人能看穿我的心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焦勒(Uri Geller)。圖/Wikipedia

而我的小孩拿著一根鑰匙讓他摸,什麼也沒有發生。然後他說他的超感知覺能力在水中比較能夠施展得開。你們可以想像,我們跟著他跑到浴室裡,水龍頭開著,他在水中拚命撫摸那把鑰匙。什麼都沒有發生,我根本無法研究這個現象。

接下來我想,我們還相信些什麼?(那時候我想到巫醫,想到要研究他們的真偽是多麼的容易:你只要注意他們什麼也弄不成就行了。)於是我去找些更多人相信的事物,例如「我們已經掌握到教學方法」等。目前有很多閱讀方法和數學方法的提倡及研究。但只要稍微留意,便會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路滑落─至少沒怎麼上升;儘管我們還在請這些人改善教學方法。這就是一種由巫醫開出來的不靈藥方了,這早就應該接受檢討,這些人怎麼知道提出來的方法是行得通的?

另一個例子是如何對待罪犯,在這方面很顯然我們一無進展。那裡有一大堆理論,但我們的方法顯然對於減少罪行完全沒有幫助。

然而,這些事物全都以科學之名出現,我們研究它們。一般民眾單靠「普通常識」,恐怕會被這些偽科學嚇倒。假如有位老師想到一些如何教她小孩閱讀的好方法,教育系統卻會迫使她改用別的方法─她甚至會受到教育系統的欺騙,以為自己的方法不是好方法。又例如一些壞孩子的父母在管教過孩子之後,終身無法擺脫罪惡感的陰影,只因為專家說:「這樣管小孩是不對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我們實在應該好好檢討那些行不通的理論,以及檢討那些不是科學的科學。

圖/Wikipedia

科學研究必須有品

上面提到的一些教育或心理學上的研究,都是屬於我稱為「草包族科學」(cargo cult science)的例子。在南太平洋有一些土人,被稱為草包族。在大戰期間,這些工人看到飛機降落在地面,卸下來一包包的好東西,其中一些是送給他們的。往後他們仍然希望能發生同樣的事,於是現在他們在同樣的地點鋪飛機跑道,兩旁還點上了火,蓋了間小茅屋,派人坐在那裡,頭上綁了兩塊木頭(假裝是耳機)、插了根竹子(假裝是天線),以為這就等於控制塔裡的領航員了。然後他們等待,等待飛機降落。

草包族舉行的升旗儀式。圖/Wikipedia

他們每件事都做對了,一切都十分神似,看來跟戰時沒什麼兩樣,但這行不通:始終沒有飛機降落下來。這是為什麼我叫這些東西為「草包族科學」,因為它們完全學足了科學研究的外表,一切都十分神似,但是事實上它們缺乏了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飛機始終沒有降落下來。

接下來,按道理我應該告訴你們,它們缺乏的是什麼,但這跟向那些南太平洋小島上的土人說明,是同樣的困難。你怎麼能夠說服他們應該怎樣重整家園,好自力更生的生產財富?這比「告訴他們改進耳機形狀」要困難多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我還是注意到「草包族科學」的一個通病,那也是我們期望你在學校裡學了這麼多科學之後已經領悟到的觀念─我們從來沒有公開明確的說那是什麼,卻希望你能從許許多多的科學研究中省悟到。因此,像現在這樣公開的討論它,也是蠻有趣的。

我們期望你在學校裡學了這麼多科學之後已經領悟到的觀念─我們從來沒有公開明確的說那是什麼,卻希望你能從許許多多的科學研究中省悟到。圖/Giphy

這就是「科學的品德」了,這是進行科學思考時必須遵守的誠實原則,有點盡力而為的意思在內。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做一個實驗,你應該把一切可能推翻這個實驗的東西併入報告之中,而不是單把你認為對的部分提出來,你應該把其他同樣可以解釋你的數據的理論、某些你想到、但已透過其他實驗將之剔除掉的事物,全部包括在報告中,以確保其他人明白,這些可能性都已經排除。

你必須交代清楚任何你知道、可能會使人懷疑的立論的細枝末節。如果你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或可能會出問題,你必須盡力解釋清楚。比方說,你想到了一個理論,提出來的時候,便一定要同時把對這理論不利的事實也寫下來。這裡還牽涉到一個層次更高的問題。當你把許多想法放在一起構成一個大理論,提出它與什麼數據相符合時,首先你應該確定:它能說明的不單單是讓你想出這套理論的數據,而是除此以外,還能夠說明其他的實驗數據。

總而言之,重點在於提供所有資訊,讓其他人得以裁定你究竟做出了多少貢獻,而不是單單提出會引導大家偏向某種看法的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書摘自《費曼的主張:誠實.獨立思考.不知為不知》,2021 年 4 月,天下文化
所有討論 2
天下文化_96
132 篇文章 ・ 618 位粉絲
天下文化成立於1982年。一直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已出版超過2,500種書籍,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每一本書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也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2

7
2

文字

分享

2
7
2
集權而非威權的「辛辛納圖斯式」台灣防疫
寒波_96
・2021/01/20 ・257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領袖典範:辛辛納圖斯與華盛頓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之下,台灣的防疫表現非常好。但是政府某些手段,卻令人質疑有侵犯人權的問題。另一方面,一些人認為防疫成功,是由於台灣人民尚未擺脫威權時代舊習,習慣服從權威,自我限制自由,成熟的民主社會不該如此。

辛辛納圖斯告老還鄉形象圖。圖/heritage-history

究竟該如何理解台灣防疫的本質?一篇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的讀者投書提到「辛辛納圖斯式」這個名詞,令我恍然大悟。

辛辛納圖斯 (Cincinnatus) 是 2400 多年前,羅馬共和時期的一位領袖。羅馬面臨危機時,他臨危受命成為集權的獨裁者,順利帶領羅馬走出困境。危機結束後,他主動放棄權力,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上述情節未必完全符合歷史事實,但是不論真實的辛辛納圖斯如何,他被建構的歷史故事,成為羅馬人人稱道的政治聖人樣板,流芳百世。帶領美國獨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便被稱作當代的辛辛納圖斯;美國城市辛辛那提也是為了紀念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大革命後成為集權領袖,隨即登基皇位的拿破崙,則是華盛頓與辛辛納圖斯的反面樣板。

辛辛那提的辛辛納圖斯雕像。圖/wikicommons

台灣防疫的堅實基礎——民眾自發投入

要理解台灣防疫的本質,必需知道台灣是怎麼成功的。普遍認為,追蹤接觸者 (contact tracing) 是台灣防疫的關鍵法寶,每次鉅細彌遺的疫調足跡,卻往往讓人質疑是否過頭,每過一段時間就起一次爭議。

服從國家機器的權威,確實是疫調和追蹤能成功的條件。然而,台灣防疫的成功,追蹤只是金字塔的上層。如果沒有那麼詳盡的追蹤,台灣防疫的結果將不如現在,會有社區流行,但是規模應該有限,和多數國家相比仍然為不錯的結果。

台灣防疫金字塔的底層基礎是什麼?我想是大部分民眾,將防疫視為勝利目標明確的戰爭在投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不論什麼政治立場、社會背景的人,大部分都認為防疫是重要的事(主張的手段可以截然不同就是);政府之外,基層有非常多自發性的防疫小單位,政府與民間各式資源也交叉支援。這才是台灣防疫能成功的堅實基礎。

照其他國家的狀況,光靠台灣民間的自發防疫行為,就足以將感染源的數量壓制到夠少,不會進入指數成長期,在此之下,實施口罩、消毒等防疫措施,足以令疫情不至於失控,滿分 100 的話大概有 70 分水準;疫調、追蹤等手段則是錦上添花,再將感染源壓制到零,超過 90 分。

台灣疫情到 1 月 15 日為止,843 人感染,大部分是境外輸入,7 人死亡。圖/worldometers

台灣從政府到基層人民,求生意志非常強烈,將武漢肺炎視為目標明確的戰爭在打,每一階段的成功,又提供正向回饋的成就感,抗戰愈來愈帶勁。

基層缺乏凝聚力,人心愈來愈殆盡

相比之下,多數疫情失控國家的目標糊裡糊塗,將瘟疫視為一場不情願的麻煩戰爭,即使某些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成效不彰之下,人心愈來愈殆盡,許多民眾自我安慰「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那麼面對一個死亡率未滿 1%,年輕就是抵抗力的傳染病,當下也就不值得那麼在乎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基層傳統雄厚的美國來說,近年遭遇的變局是有目共睹。美國大城市人口眾多、組成多元,表面上人人自由,實際是基層凝聚力大不如前,面臨傳染力強的病毒危機時,城市無法有效應對,成為病毒繁衍的溫床,再源源不絕輸出其他地區。也難怪美國整體的疫情無法降溫,隨時又會大爆發。

美國疫情到 1 月 15 日為止,2400 萬人感染,40 萬人死亡。圖/worldometers

不只需要不戀棧權力的領袖,還需要一群高素質的公民

相比於沒有經歷過威權統治的美國,台灣社會整體上確實更加服從政府權威,對防疫有正面影響,但是這與帝國治下的草民自願放棄自由,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情境。

回顧人類歷史,如古希臘城邦、羅馬共和、建國前的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等社會,由素質足夠、自主性高的「公民」組成,成員們單兵戰鬥力強,碰上重大危機時,卻會將權力集中給少數領袖調派,先以當下困境為目標,因為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個單兵的價值,有效解決危機。

而這些社會的領袖多半是「辛辛納圖斯式」,危機解除以後便還權於民,告老還鄉,讓鄉民們回歸自主性高,單兵戰鬥力強的日常。此一模式曾經協助許多社會度過危機,我想,這就是台灣正在演出的劇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成就一場坎尼會戰,不只需要一個漢尼拔,還需要一個法羅。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今瘟疫戰爭仍在進行,要成就一場辛辛納圖斯式的勝利,不只需要一個不戀棧權力的辛辛納圖斯,還需要一群高素質的羅馬公民。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 同名專頁

所有討論 2
寒波_96
193 篇文章 ・ 1016 位粉絲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人何必說謊?用心理學實驗揭穿說謊的秘密
海苔熊
・2020/04/24 ・195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88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天,海軍敦睦艦隊染疫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網路上大家的討論重點卻不只是「防疫漏洞」,而是懷疑:國軍「又」說謊了。有人認為擠牙膏式的回應,讓民眾難以相信軍方說詞;也有人臆測長官把責任推給下屬……而不論大家的猜測為何,似乎都對於「說謊」這件事情,感到生氣。

只是,我們不是鍵盤柯南,調查跟檢疫也都應該交由專業人士執行。所以,這篇文章不會討論案件真相,而是想帶大家看看,要怎麼做,會讓人願意誠實呢?

故事比比看!哪種內容讓人誠實?

心理學家曾經找一群小孩子分成四個組1,讓他們閱讀不同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有《龜兔賽跑》、《狼來了》(放羊的孩子)、《小木偶皮諾丘》還有「華盛頓與櫻桃樹」,猜猜看,哪一組的小孩在讀完故事之後,會變得比較誠實?

答案是「華盛頓與櫻桃樹」,你,猜對了嗎?

華盛頓的爸爸會原諒他,真的不是因為他手上有斧頭嗎(大誤)圖/wikimedia common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這個故事會讓人變得誠實呢?研究者認為,因為《龜兔賽跑》是跟說謊無關的故事、而《狼來了》跟《皮諾丘》兩個故事則是在說明「如果說謊會有什麼處罰」,小孩子並不知道「如果誠實會有什麼好處」。反觀「華盛頓與櫻桃樹」就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你誠實,就不會被處罰,還會被爸爸接納」(雖然我一度認為爸爸沒有處罰華盛頓是因為他手上還拿著斧頭 XD)。

實驗者後續做了第二個實驗,也驗證了這個假設。

聽完各故事後,孩子誠實坦承偷看行為的比例,星號代表顯著差異。第一部分實驗講述了經典的華盛頓故事,第二部分則講述了負面的華盛頓故事。圖/翻譯自實驗圖片

光是閱讀故事,也可能改變行為

從上面這個實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光是閱讀一個故事,就有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使用故事促發 (Story priming) 2 的技術來調整實驗參與者的態度。例如:講述同一個新聞時,用比較正面的口吻或比較負面的口吻來說,兩組的參與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些談的都比較是「意識」層次,而意識也是目前心理學測量的極限,關於潛意識或是下意識的測量,科學心理學還正在努力當中。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人類心理歷程和行為態度情感的學問,科學只是其中一種接近的路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用比較不科學的方法,來接近我們所未知的「潛意識」,而榮格心理學的角度,就是嘗試用「隱喻」和「象徵」的方法,來找到我們和這些古老智慧之間的關聯。

如果你對於這系列的故事解析方式有興趣,歡迎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天氣之子》心理學解析:你願意拿什麼,來換取心中的雨停?解析《你的名字》:在另一個世界,你會和誰遇見?,或者是看看我們可能性調查署2 的影片:

鼓勵誠實代替處罰說謊,讓我們的心在一起

用廣泛一點的觀點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是自己旅程的英雄。在旅途當中,我們可能像小木偶一樣說謊、可能像放羊的孩子一樣後悔、也可能像小紅帽一樣,進入了可怕的森林,像白雪公主一樣,畏懼著某些後母的追殺,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魔鏡一樣,可以「不畏生死」地說出實話,畢竟有些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還有想要保護的人、還有更在乎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生很難,誠實更難。但我的想法是,在防疫期間,重要的不只是誰有沒有說謊、說謊的原因是什麼,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學會這次的教訓,避免下一次再度遇上大野狼、避免可能的隱匿。

面對病毒這隻巨大的惡龍,我們都是屠龍的騎士,組隊進入森林,現在有隊員中毒了,我覺得我們該做的並不是責罵他們「為什麼不小心中毒、為什麼沒有說實話?」,這樣一種「我-他們」區隔(us-them divide)只會讓他們更退縮、跟隊伍的距離更遠3;我們真的該做的,是像華盛頓的爸爸一樣,用鼓勵誠實來代替處罰說謊,如此一來,雖然我們為了防疫,身體距離很遠;但因為我們擁有共同屠龍的堅信,就算經歷顛沛流離,心的距離,依然繫在一起。

別拋棄任何夥伴啊!圖/陳克弦 @flickr

參考文獻

  1. Lee, K., Talwar, V., McCarthy, A., Ross, I., Evans, A., & Arruda, C. (2014). Can classic moral stories promote honesty in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8), 1630-1636.
  2. 如,Miller, J. M., & Krosnick, J. A. (1996). News media impact on the ingredients of presidential evaluations: A program of research on the priming hypothesis. Political persuasion and attitude change, 79-100.
  3. Tajfel, H., & Turner, J. C. (1979).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intergroup conflict. In W. G. Austin &S. Worchel (Ed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pp. 33–47). Monterey, CA:Brooks/Cole.
文章難易度
海苔熊
70 篇文章 ・ 470 位粉絲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 經歷了幾段感情,念了一些書籍,發現了解與頓悟總在分手後,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與閱讀心得整理,幫助(?)一些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感情世界迷網的夥伴,用更健康的觀點看待愛情,學著從喜歡自己開始,到敏感於周遭的重要他人,最後能用自己的雙手溫暖世界。 研究領域主要在親密關係,包括愛情風格相似性,遠距離戀愛的可能性,與不安全依戀者在網誌或書寫中所透露出的訊息。 P.s.照片中是我的設計師好友Joy et Joséphine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面對疫情,給孩子的問與答──COVID-19 防護指南【兒少提問篇】
PanSci_96
・2020/05/14 ・201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14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言蓁、Peggy Sha

2020 年,COVID-19 (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全球蔓延,嚴重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

每天都有這麼多的防疫消息,可能讓人們難以消化,而對於兒童與青少年來說,或許也有許多想法和疑問,因此,泛科學精選了幾個來自孩子們的提問,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解答。

大家都說要勤洗手,但到底要多「勤」呢?

老師和家長都會不斷提醒大家要記得勤洗手,但這不表示我們需要每十分鐘就洗一次手,可以先記下這六個重要的時機

  1. 吃東西前:避免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帶入口中。
  2. 如廁後:上廁所時可能沾染到的排泄物及病菌。
  3. 咳嗽捂口或用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
  4. 進出醫院前:進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
  5. 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和易受感染的嬰幼兒。
  6. 外出返家時: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特別是有嬰幼兒的家庭。

除了這六個時機外,每節下課出去玩後也可以洗洗手,只要用手摸到不乾淨的東西,或者覺得不安心的話,就去洗手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洗手的習慣是最簡單、有效的自保良方。圖:PEXELS

體育課戴口罩會很熱,怎麼辦?

為什麼戴口罩上體育課會這麼不舒服呢?這是因為口罩會增加吸吐氣的阻力,尤其運動時更容易導致呼吸困難。另一方面,如果口罩被口水、汗水等液體沾濕,其實也會失去阻擋病毒的能力。

所以說,如果是在戶外通風的地方上體育課,可以暫時不戴口罩。另外,體育課如果很難保持一公尺的社交距離,也不用太過緊張,只要記得在上課前、下課後確實進行手部清潔,好好消毒體育器材,就可以安心上課。

運動效能和防疫措施間必須取得平衡。圖:PEXEL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帶寵物出去散步,會不會把病毒也帶回家呢?

先不要太緊張,雖然現在已經有寵物確診的案例,但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寵物會感染病毒給人。當然囉,最保險的做法,還是要在散步回來後清潔一下牠們的毛髮和身子,以避免外出的時候沾染到不乾淨的東西回家。

  • 不確定要怎麼清潔嗎?可以看看泛科的好夥伴「科普一傳十」所做的說明影片:

 

另外,如果家裡的寵物接觸到確診者,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喔,只需要跟人一樣將牠們隔離,和其他人類與寵物保持距離,觀察牠們的身體健康就好。

疫情讓我壓力好大,該怎麼調適心情?

即使自己都乖乖在家防疫,放假不去人擠人的景點,但我們還是遇到常出門玩的家人、朋友,難免讓人有點緊張。

另一方面,電視新聞也常常充滿各種資訊,如果資訊轟炸使你疲乏,那麼,接收衛福部最正確的資料就好(他們每天下午都會進行疫情現況直播講解),每天疫情相關的新聞不要看超過半小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覺得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太大了,除了可以跟信任的朋友、家長或是輔導室的老師聊聊,也可撥打衛福部 24 小時免付費的安心專線 1925,每個縣市也都有自己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可以提供大家使用

2020/5/12 疫情指揮中心直播截圖。圖:LINE TODAY

聽說已經有疫苗了,那我們可以打預防針了嗎?

雖然現在有很多國內外的研究人員在研究疫苗,像是我們國家的中研院就有四大疫苗研究

不過,疫苗並不是一做出來就可以打進身體裡面,它需要通過層層檢驗,確定疫苗既有效又安全,不會有會傷害人體的副作用,才可以真的拿來使用。這個檢驗和測試的過程會非常漫長,需要的時間從數年到數十年不等,所以預防針還不會這麼快出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真正有效的疫苗出現前,讓我們配合防疫政策、正確消毒,來對抗病毒吧!

  •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疫苗製作的方法,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還有更多疑問,可以來泛科學為了這次的疫情做的特別介紹找找解答。

這篇文章是響應【#關懷兒少大串聯:和孩子聊聊COVID-19 】所誕生的文章
泛科學以我們的知識撰寫成文章,回應孩子關於疫情的提問
如果想看更多孩子的提問,可以去看「部長部長請回答」兒童記者會的完整影片喔!

參考資料

  1. Scott Weese《Pets of people with COVID-19: What to do if the owner can’t care for them?》Worms and Germs Blog (Apr 10, 2020)
  2. 中央社《防武漢肺炎注意洗手 6大時機要知道》(Feb 01, 2020)
  3. 中央社《中國3學生戴口罩上體育課猝死 多地緊急叫停》(Feb 01, 2020)
  4.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面對新冠肺炎的身心調適》(Mar 30, 2020)
  5. 衛生福利部《口罩實名制2/6上路國人及外籍人士購買相關規定》(Feb 05, 2020)
  6.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改4碼更好記 1925依舊愛我 持續服務你和我》(Jul 01,2019)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1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