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贊助,泛科學策劃執行。
文/柴幗馨|科技農報負責人,科技農報是台灣第一個農業科普推廣社團,每週二四定期發佈農業新聞整理和全球農業新知文章。一起跟著農報用更科學,更專業的角度剖析台灣農業議題!
沸沸揚揚的毒茶風暴、賣場蔬果農藥殘留超標,這類的新聞讓大眾聞「農藥」色變,也讓外界質疑是否應該制定「農藥零檢出」的要求。究竟這些「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有無健康疑慮?如何避免吃進殘留的農藥?首先,我們應該對農藥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讓自己產生無謂的恐慌。
用鹽巴、小蘇打水、醋的洗菜效果更好?
用鹽巴水洗蔬菜比較不會農藥殘留?
以鹽巴水清洗可以驅趕蔬菜中的寄生蟲,也能夠清除部分硫磺類農藥,試驗證實3%或5%的鹽巴水溶液有較好的清潔效果。然而在清洗過程中,鹽水容易被蔬菜吸收,不但會影響風味,還可能讓我們在吃下過多的鈉離子,長期食用將增加腎臟機能的負擔。由於鹽巴水只能清除特定類型的農藥,而且不容易掌握清洗時濃度的精準度,因此清水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加了小蘇打粉清洗效果更佳?
小蘇打粉溶於水為弱鹼性,而農藥大部分是酸性,利用酸鹼中和原理,清洗殘留農藥。文獻指出有部分機磷農藥在鹼性溶液中,分解的速率將會更高。因此使用小蘇打粉洗蔬果,能有效除去特定有機磷農藥,然而清除效果並不是用所有的有機磷農藥。而且使用小蘇打粉清洗後,還是必須以清水沖洗乾淨,才能食用。
水中加醋有效去除農藥?
食醋溶於水呈弱酸性,部分帶有胺基的農藥在酸性溶液下,分解的效果比在清水中好。然而這個方法也不能適用於全部的胺基農藥。使用此法清洗後,還需要以清水沖洗3-4次,才能去除幾種特定農藥種類的殘留機會。故清水還是最直接方便的清洗方式!
農藥一定都有毒嗎?
乙烯和生長激素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又稱「植物賀爾蒙」。這類農藥像是植物的「保健食品」,能讓農作物長得更快、更強壯、更好吃。由於植物的荷爾蒙與人類完全不同,因此人類不會受到植物的荷爾蒙影響。目前也沒有科學文獻證明植物激素對健康有害的案例。
農民噴農藥的原因就像人們需要吃藥,不外乎出於減輕症狀、預防疾病、或是強健體魄。而田間也有許多「致病因子」,例如影響生長的雜草、啃食作物的昆蟲和老鼠、致病的病原菌等;因此農藥也被分成「除草劑」、「殺蟲、殺鼠劑、殺線蟲劑」、以及「殺菌劑」等。
新聞榜上有名的除草劑,例如嘉磷賽(年年春)、巴拉刈、固殺草,陶斯松(殺蟲劑)、免賴得(殺菌劑)等,這類藥劑若是殘留超標,嚴重導致急性中毒,輕則有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對人體都有健康的疑慮。比起具有專一性的植物荷爾蒙,消費者應該更需要關心殺蟲劑或殺菌劑這類毒性比較強的農藥殘留問題。
兼顧環境與生產的生物性農藥
近年來生物性農藥發展蒸蒸日上,相較於傳統化學農藥,生物性農藥以「生物」作為農藥生產的原料,因此這種農藥具有「環境可分解性」,對人體的毒性也比化學農藥低很多。其作用原理通常利用自然界的生物相剋機制:比方從植物中提煉具有驅蟲效果的精油,作為驅蟲劑。或是在田間灑與植物共生的真菌,增加植物抵抗細菌的能力等。
其中包括「天然素材」之除蟲菊精、印楝素,「微生物製劑」之蘇力菌、枯草桿菌,及「生化製劑」之甜菜夜蛾費洛蒙、斜紋夜蛾費洛蒙等。這類藥劑打破以往「化學合成」、「有毒」、「危害生態」這些對農藥的刻板印象,在未來已經是全球農藥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
重點在於「超標」而非「零檢出」
農藥殘留的嚴重性在於是否「超標」,若是高過制定的標準,或是接近此標準,才有危害健康的風險。過去農藥超標新聞也讓輿論質疑:為何政府不乾脆制定「農藥零檢出」的規範?事實上,所謂的「殘留與否」往往取決於檢驗方式的精準度,而「零檢出」則是儀器的偵測極限。隨著儀器的進步,對人體不具危害的極微量農藥劑量,未來都有被檢驗出來的機率,而不會有真正確定的「零檢出」標準出現。
「農藥殘留」是農業單位面臨的重要課題,而這往往受到田間的環境因子影響,比方天氣濕度過高,農藥分解速度變慢,殘留機會越大。但是以消費者的觀點,選購的蔬果「農藥是否超標」、「對健康有無疑慮」才是關切的重點。正確認識農藥,熟悉減少農藥殘留風險,就能和農藥陰霾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