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在突變速率上還有定量的問題待解決,但定性的現象卻很明確──藉由比較不同地方人民的共同祖先,除了可確定親緣關係遠近之外,還可以勾勒出遷徙的路徑。例如在圖1中,我們發現非洲人民的粒線體DNA平均上比其他洲人民較有差異,可推斷出:與其他洲人民共同祖先的生活年代相比,非洲人民和其他洲人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更遙遠的古代;再加上一些人類遷徙上的人口成長假設,就可以知道所有人類距離現今最近的共同祖先(唔,也就是說是所有人類的「媽媽」)約在15萬年或遲至5萬年前生活在非洲。在這之後,有一群人類離開了非洲至別的地方生活,史稱「非洲出走」(Out of Africa)事件,也有人會拿聖經中的Exodus(出埃及記)來比喻。
讓我們再把視角縮小,移到「南島語族」上。人類學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課題,早在快二十年前就有利用粒線體DNA來研究南島語族的遷徙模式。令人驚訝的是,粒線體DNA的研究竟然發現台灣有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這意謂著,現今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島嶼原住民,有可能是從台灣「移民」過去的。人類學家因此仿照非洲出走,創了「台灣出走」(Out of Taiwan)這個名詞。不過事情總沒有這麼簡單;隨著使用的遷徙模型不同,有些粒線體DNA的研究成果是不支持「台灣出走」理論,或是認為關聯性沒有那麼大。到底真相是如何?在期待更多的證據浮現之前,或許只能坐時光機去問當時坐著小船飄洋過海(抑或是走在冰河時期因海水面降低而露出的海床上)的南島語族原住民了!(台灣出走假說中,南島語族的遷徙路徑。圖出處)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排灣語的「g<em>alju」就是一個副動詞,意思是「慢」,之所以看出它是一種動詞,關鍵在於它跟後頭表示「吃」的動詞「k<em>an」有一樣的詞綴變化「em」。而中間的連繫詞 a 亦可應證「g<em>alju」與「k<em>an」應同屬於動詞。此外,「g<em>alju」的後面連接附著代詞「aken」表示「我」的意思,附著代詞一般會貼在動詞上。
de la Torre, I. (2019). Searching for the emergence of stone tool making in eastern Afric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24), 11567-11569.
Harmand, S., Lewis, J. E., Feibel, C. S., Lepre, C. J., Prat, S., Lenoble, A., … & Roche, H. (2015). 3.3-million-year-old stone tools from Lomekwi 3, West Turkana, Kenya. Nature, 521(7552), 310-315.
Villmoare, B., Kimbel, W. H., Seyoum, C., Campisano, C. J., DiMaggio, E. N., Rowan, J., … & Reed, K. E. (2015). Early Homo at 2.8 Ma from Ledi-Geraru, Afar, Ethiopia. Science, 347(6228), 1352-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