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過完年還想要好好走路,而不是被痛風搞得痛徹心扉,就先好好了解痛風是什麼?還有怎麼避免痛風吧!
「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明代虞摶《醫學正傳》
「痛風」的名字自古沿用至今,取其發作時痛徹心扉,但是來去快速就像一陣風。
從古代醫學典籍中就看的出來,這種病好發在四肢關節,時常在夜間發作,痛起來就像是被老虎咬一樣,痛苦萬分。不過你可能很難想像,「痛風」也是古時一般民眾十分嚮往得到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顯要、公卿貴族才會得這種病。具體來說必須要有肉可吃、有酒可喝,才有機會得,算得上是一種「富貴病」。
顯微鏡下痛風病因現形
直到西元 1679 年,荷蘭人安東尼.范.雷文霍克(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微生物學之父)運用自己製造的顯微鏡,在痛風患者關節的沉積物當中,發現了尿酸鹽的針狀結晶,人類才算是開始了解這個疾病的成因。
尿酸(Uric acid)是普林(Purine)的最終代謝產物,七成的尿酸是從尿液當中排除。如果從尿液排除的尿酸太少,或是體內產生的太多,使得體內尿酸濃度上升,一旦濃度超過 6.8 mg/dL,就會超過尿酸在血液裡的可溶性,開始在周邊的關節中形成結晶。
那麼普林又是什麼呢?普林(Purine,又稱作嘌呤)是形成生命中樞——DNA 不可或缺的原料,換言之,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細胞當中都存在著普林,擔負起細胞內訊息和能量傳遞的重要路徑。這也就是為什麼痛風患者忌吃的高普林食物名單會有那~~麼長一串的原因了!
痛風的診斷多是經由發作關節的位置以及疼痛的程度、時間來決定。痛風往往一次發作在一個關節,像是大姆趾之蹠趾關節、足背、腳踝、腳跟,甚至是膝蓋、手腕等地方。如果要百分百確定是痛風的話,必須要抽出關節液來檢查,從顯微鏡下看到負偏光的針狀尿酸結晶來確診。
吊詭的是,尿酸在關節處緩慢的累積並不會疼痛,血液中的尿酸值和痛風會不會發作也沒有絕對的相關性。急性痛風發作的原因,往往是血液中的尿酸值劇烈的變化:像是吃了大量高普林的食物,代謝出大量的尿酸;或是吃了很有效的降尿酸藥物,使尿酸值快速下降。這會造成關節中的尿酸結晶快速的形成或溶解,引起免疫系統的注意,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吞噬細胞也會大口吞食結晶。這陣風暴會在身體的自我調節下在數天之內平息,即使不吃藥也會好。
如果長期尿酸值過高、不斷地在關節處累積的話,甚至會形成痛風石(tophi),造成關節腫賬、變形,嚴重時甚至需要開刀!筆者就曾經參與一次清除痛風石的手術:只見外科醫師在關節處開了一個小孔,然後用力擠壓關節,擠出一條條乳白色的膏狀物……就是痛風石了,坦白說還挺像牙膏的呢!
你吃什麼,決定痛風發不發作
是不是痛風由醫生判斷,但是要不要讓它發作,則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了。除了少數先天性普林代謝異常的病患之外,絕大多數的病人還是因為攝取了過多富含普林的食物,使得血中尿酸值長期偏高所造成的。
高普林的食物幾乎和「大魚大肉」畫上等號,包括惡名昭彰的海鮮類、紅肉、動物內臟以及燉煮的肉湯。相對來說,大部份的蔬菜、水果、澱粉類、以及乳製品的普林含量就比較少了。痛風患者在面對年節期間桌上的佳餚時,可得三思有所節制呢!
餐桌上還有另一大殺手,特別容易引發痛風發作,那就是啤酒!啤酒不僅普林值特別高,還會妨礙腎臟排出尿酸,可說百害而無一利。如果以為改喝紅酒就沒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只要是酒類都會妨礙尿酸的排泄!
痛風發作時即使不治療,也會在幾天過後自行緩解,來去就像一陣風。服用抗發炎的止痛藥、秋水仙素或是類固醇可以讓腫痛好得快一些。但如果還是沒有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的話,下次發作會在不久後再度到來,而且每一次的間隔越來越近。
長期的尿酸控制有賴於少吃含有高普林的食物;運動和減重也很重要,運動能夠使身體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多喝水能夠幫助尿酸的排泄;而戒酒才是長保安康之道。
痛到不行,就只能用藥了
如果長期尿酸值偏高、痛風又頻繁發作的話,就必須長期服用藥物控制了!降尿酸的藥物分為「減少尿酸生成」以及「增加尿酸排出」兩種,該服用哪一種必須請教你的醫師。
但在這裡要特別介紹其中一種降尿酸藥物——安樂普諾(Allopurinol),它的確對於降尿酸很有效,但是它更為出名的,是數年來高居藥害救濟排行榜的第一名!我們亞洲人特別容易對這個藥物過敏,而且一旦過敏反應會非常劇烈,甚至引發「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造成全身黏膜損傷、表皮壞死。在決定用藥的時候,可得與醫師好好討論!
現在人人都能夠享受古代貴族般的待遇,吃香喝辣,好不快活,於是種種文明病紛紛上身: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但其實指的都是同一件事——該管管自己的那張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