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葡萄酒
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味覺
品酒
嗅覺
感官科學
葡萄酒
釀酒
食安
味覺神經受器
甜味
苦味
酸味
鮮味
鹹味
微生物
橡木桶
氣味分子
氧化過程
葡萄
OIV
化學反應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健康養生
泛知識節
・2019/06/14
品酒與好食物的距離:怎麼用吃來拯救世界──2019泛知識節
在學習成為釀酒師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品酒,對食物品評不只是提昇生活質感,對於我們的健康和自然環境還會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幫助呢?
味覺
品酒
嗅覺
感官科學
葡萄酒
釀酒
食安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17/08/28
葡萄酒的酸甜苦辣從哪來?——葡萄酒的感官之旅(2)
葡萄酒之所以迷人之處,在於歷史、在於風土、更多在於那一瓢飲中所帶來的種種味覺(甚或觸覺)體驗。啜一口細細品味一瓶酒所帶來的酸、甜、苦、鮮。
味覺神經受器
甜味
苦味
葡萄酒
酸味
鮮味
鹹味
0
0
活得科學
活躍星系核
・2017/06/14
葡萄酒為什麼會有草莓的氣味?——葡萄酒的感官之旅(1)
感官科學(sensory science)是研究五官感受的科學領域,在食品科學和食品業研發領域中,扮演著品質控管及品質提升的重要地位。從視覺來說,葡萄酒儘管有紅、白顏色深淺不同的差異,但跟其他食物相較算是變化很少的了;味覺和觸覺上,則受限於品種與製程,感官上所能體會到的變化有限,因此葡萄酒的品評是以「嗅覺」為主,氣味和香氣決定了絕大部分酒的品質,也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喜好。
微生物
感官科學
橡木桶
氣味分子
氧化過程
葡萄
葡萄酒
0
0
社會群體
活躍星系核
・2017/05/16
讀生科還能幹嘛?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吧
你對葡萄產業熟嗎?葡萄產業其實已經達到上百億歐元的規模,其普遍性,更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對於中國葡萄種植的面積,更在2015 年達到了世界第二位,不過中國和亞洲各國仍以食用葡萄的種植為主。在亞洲,大眾對於品酒和葡萄酒製造的學習渴望似乎越來越高。然而亞洲能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卻相當少,不過這仍然是個機會,給生物化學背景,考慮想要出國深造的你。
OIV
化學反應
奢侈品產業
微生物
植物病害
砧木研究
葡萄育種
葡萄酒
0
0
化學物語
商周出版
・2016/12/29
酒裡的惡魔:喝酒後想睡、頭痛的罪魁禍首—《酒的科學》
飲酒對人的影響,不單是因酒而異、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即使乙醇含量一致。令人感到難解之處,並不在於各種出其不意的現象,反倒在於酒在分子機制或神經迴路層面上的不按牌理。酒精飲料毫無章法,也沒有模式可循。
5-羥色胺
側柏酮
組織胺
苦艾酒
葡萄酒
血清素
酪胺
0
0
化學物語
劉筱蕾
・2016/02/10
百年戰爭:葡萄酒與根瘤蚜蟲的歷史
說到百年戰爭,通常想到的應該是英法之間因為王位而發生的諸多爭端,其中又牽扯了當時經濟文化均處於優勢,現在則是知名酒區的勃艮地公國。既然是長達百年的戰爭,可歌可泣的故事當然不少,像聖女貞德就出生於這個時代。但我想討論的,其實是另一種長期抗戰,葡萄與昆蟲間直到今天還在持續的演化戰爭,而戰爭的代價,則影響到了人類重要的作物之一--葡萄。
嫁接
根瘤蚜
百年戰爭
葡萄酒
釀酒
0
0
植物王國
劉筱蕾
・2015/11/27
沒有葡萄酒可以喝?釀酒師的新挑戰:氣候變遷
民以食為天,在注重「吃」的台灣人眼中,一起和朋友吃個飯,喝個小酒,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在氣候變遷造成小麥更容易感染疾病、氣候變遷導致大黃蜂棲息範圍銳減?等文章中,都提到全球氣候變遷已對許多農作物收穫、或是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而另一篇文章紅酒與熊貓的兩難,亦明確指出由於降雨、氣溫與濕度的微幅改變,目前許多著名的紅酒產地,未來可能會因為氣候的改變,而在世界葡萄酒版圖中逐漸消失。
氣候變遷
紅酒
葡萄酒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