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知識節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6/16
瞬間轉移可能發生嗎?進擊的巨人或蟻人有存在的可能性嗎?光速或超光速飛行可能嗎?透過科學家的眼光,以物理觀點看科幻電影。
・2019/06/14
在學習成為釀酒師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品酒,對食物品評不只是提昇生活質感,對於我們的健康和自然環境還會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幫助呢?
・2019/05/31
「2019 泛知識節」特別邀請了電影製作人陳思宇,解析公視 2018 年推出的電影《疑霧公堂》,揭露台灣製作古裝戲背後所需經歷的各種挑戰。
・2019/05/15
「理科旋風」橫掃科普圈,泛科作者們齊聚一堂,大聊「科」與「普」,還有自己與 youtuber 的距離。
・2019/05/1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學術圈裡的朋友,過去大眾對於「中央研究院」的印象總是相當模糊,還
・2019/05/02
唐恩書店的老闆不只賣書,他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不只書店名稱透露出他對達爾文的崇拜,他還將自己的書和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合稱為原始三部曲。完成開書店與寫書的夢想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獲得諾貝爾獎。
・2019/05/02
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事可以做,為甚麼要讀書呢?又為甚麼要讀科普書呢?泛知識節邀請了作家及編輯,透過與書籍關係最緊密的兩個角色來告訴你閱讀科普書的好處。
・2019/04/25
在科普書的寫作上,會遇到哪些瓶頸,該有哪些突破?在透過不同方式進行寫作時,又會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呢?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科學研究者跨出舒適圈,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的心路歷程。這次泛知識節,我們邀請到目前於慈濟大學醫學系任教的何翰蓁老師,來聊聊在撰寫解剖科普書《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的辛酸血淚史。
・2019/04/25
這個作者到底在寫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寫?我這樣寫,讀者看的懂嗎?寫得這麼簡明扼要,是可以的嗎?聽完這個演講,我認為翻譯就是作者跟讀者之間的傳話筒,然而要怎麼當一個好的傳話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