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2/18
人會成為犯罪事件中的受害者,背後有很多的條件因素,如果去除其中的幾項因素,就能抑制犯罪發生,比起犯罪後實施嚴厲刑罰的效果更好。災害預防有類似的邏輯,災後重建的工作,其實正是在提升社會的「韌性」,預防下一次災害的轉機。李宗勳教授於1999年開始擔任從事中央警察大學的教職,就恰逢921大地震,開始從事災後重建相關的研究計畫。身為警政體系的教師,時常分析由上而下的體系編制,也從事行動參與式的研究,由下而上感受在地。在這些年雙向的反省與研究歷程中,他的體悟是什麼?本專題將與各位分享。
・2013/12/18
很久以前,照片的存在的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在電影中央車站中也提到了「如果你想我,可以看看我們的合照,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怕你有一天會忘了我。」但隨著智慧型裝置的普及,很多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照相,但你是否有想過,你保留下來的究竟是照片還是回憶?
・2013/12/18
如果說「賈伯斯」完成了所有科技人的夢想,那麼「伊隆·馬斯克」的夢想,應該連賈伯斯本人都難以想像。
・2013/12/18
每當霧霾又一次籠罩京滬穗等各大城市,或是「外企員工因為無法忍受糟糕的空氣而逃離北京」等新聞見諸媒體,對空氣污染的擔憂就再次成為大陸民眾的集體焦慮。
・2013/12/18
無論是在國外舉辦的RoboCup機器人足球盃競賽、FIRA RoboWorld Cup世界盃機器人大賽,或是國內舉辦的機械手實作競賽、智慧型保全機器人競賽,李祖聖老師所率領的國立成功大學先進智慧型機器人與系統實驗室「aiRobots」團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常勝軍。 到底是什麼樣的實作經驗以及教學方式,讓該團隊總是能在每一年競賽中擊敗其他參賽隊伍,獲得亮眼的成績呢?而aiRobots團隊所開發出的機器人,又能為臺灣的智慧型機器人帶出什麼樣的未來呢?
・2013/12/17
生活在台灣,媒體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如影隨形,摸不到,成為習慣。如果將媒體視為一個動詞,這個過程會對哪些人造成影響呢?其實是多層次的,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被採訪的人」,尤其媒體拍攝受訪者流淚、煽情的畫面,容易引起民眾質疑「會不會傷害到當事者?」;但再想一想,我們自己所相信的社會面貌,不也是媒體形塑的嗎?因此「接收媒體的大眾」也是受影響的對象;最後,最容易被忽略的影響對象是「記者」,他們從事第一線採訪和報導的過程,貼近社會寫實的面貌,思考如何轉譯為新聞,這同時是自我內化的過程。
・2013/12/17
台灣屬於天災頻仍的國家,諸多天災使許多人民流離失所,雖然暫時的收容所或是組合屋可以提供臨時、即時的幫助,長遠之計還是需要永久住宅。但是,經過災害洗禮的重災區,像是莫拉克風災的小林村、921大地震時住在斷層帶附近的居民,還有山崩、土石流經常襲擊的地區,就有可能需要大規模的遷村,否則就會處於急迫的風險下。而遷村執行時,存在極大的挑戰,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李咸亨,從過去參與重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告訴我們台灣目前災後重建與遷村的現況,並提供政府中肯的建議。
・2013/12/17
其實呂茨在這本《大謊言時代》批評媒體和廣告很有道理,對於心理學恐怕也有那麼一點道理,可是對科學的批評就完全似是而非,而且完全沒道理的!是沒錯,科學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不完整,而 科學研究的方法無疑是化約論,不過那是為了研究和教學的方便,如果真以為世界完全就只是用那些教科書裡簡單的方程式、定理和理論在運作,那就傻了,而且也不過就是迷信而已。
・2013/12/17
本篇文章將使用三個樂高NXT 觸碰感測器來進行有趣的聲光效果,按下不同觸碰感測器就會讓手機畫面變色, 除此之外,當您點擊手機畫面時,機器人也會發出音效與您同樂。有接觸過App Inventor 的師長朋友們,歡迎從App Inventor 中文學習網下載原始碼回去加入更多有趣的功能。
・2013/12/17
2013 年可說是公共創作空間起飛的一年,許多空間都在今年紛紛成立。這些空間設立的核心目標是希望將原本只限於設計師之間的創作與交流,推廣普及到一般民眾,讓大家可以以較低的價錢取得平常不易或無法自行購置的製造設備與相關諮詢服務(例如3D 印表機、雷射切割機、水刀與桌上型沖銑床、CNC 加工機等),紮根自造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