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瘋Shopping的秘密 買到了可能沒那麼快樂?

哇賽心理學_96
・2014/06/28 ・83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瘋狂血拚真的會讓人比較快樂嗎?圖/Roderick Eime @flickr

編譯/游雅雯
編輯/PanSci S編

「考前總是好想逛網拍喔~」「我今天看到那件連身裙好想買拉!」「ㄟ要不要一起揪團買!」,身在一個資訊加速的世代,購物慾比過去更容易達成,往往只要點開購物網站,購物車上的數字不知道為什麼就直線上升,每個東西都好想買的心情還可以在「下次再買」的選項上獲得一點慰藉……

但是你是否曾想過,你的快樂是來自於購物本身還是來自買到的東西呢?

根據消費者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物質主義者從購物行為的渴望中得到的快樂大過於實際獲得商品時的喜悅,他們願意過度消費甚至負債累累,深信那個即將到手的商品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為此而感到幸福!

「購物提升了物質主義者短暫的快樂,這使得他們往往想要購買更多東西。不斷想要購物的想法可能使得他們的情緒提升,但是購物所帶來的正向情緒卻是短暫的。」密蘇里大學的研究者Marsha L. Richins寫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三個不同的研究中發現,比起一般消費者,物質取向的人傾向於購買更多東西,甚至比其他人更願意冒著負債的風險,因為他們深信即將買到的東西能夠為未來帶來幸福,使得在購物當下皆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正向情緒(不論該物品價值的高低或是預期購買的時間長短)。然而這樣的情緒卻無法維持長久,在購物完後的幸福感比起實際獲得物品時要來的低。

有時候,我們只是為了「想買東西」的這個想法在購物,了解這種快樂是來自對於購物的「渴望」,或許有助於戒斷過度購買的毛病,避免生活陷入無限的負債地獄。

這時候你可能眼神晃到了剛開的網拍團購分頁……阿呀別管什麼欲望了~按下「加入購物車」吧~咦!?

外電連結:When want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 Will that new car really make you happy? ScienceDaily [Jan. 15, 20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Reference:

  1. Marsha L. Richins. When Wanting Is Better than Having: Materialism, Transformation Expectations, and Product-Evoked Emotions in the Purchase Proces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3

轉載自 心理與睡眠教學網

文章難易度
哇賽心理學_96
45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希望能讓大眾看見心理學的有趣與美,期待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讓心理學不只存在於精神疾患診療間或學校諮商室,更能擴及到生活使之融入每一刻。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誰說金錢買不到快樂?買對東西就可以!——《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幼獅圖書
・2020/02/27 ・214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61 ・五年級

  •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明:「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小美:「哈哈,你才要給我哩!」

小明:「你收了紅包打算去買什麼東西嗎?」

小美:「沒想過,因為我都交給爸媽保管。那你要去買什麼啊?」

小明:「我也還沒確定,想買電玩但又怕一下子就玩膩了不划算。」

小美:「好像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會很快就失去樂趣了耶!」

過完年會收到壓歲錢,有些人會交給爸爸媽媽拿去銀行存起來,為未來做準備;也有些人會選擇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享受物質帶來的愉悅感。

花錢的方式有百百種,但如果以特定的目標來設想,要如何利用這些金錢,才會讓自己比較快樂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問不同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如果用錢洗澡能讓你開心,那也是很好的利用方式(吧)圖/GIPHY

不過有研究顯示,多數人都會有同一個感受,那就是「與花錢買物品相比,花錢買體驗會令人感到更快樂」

什麼叫買體驗呢?簡單來說,就是你花了金錢,主要獲得的是實際經歷而不是實質物品。舉幾個例子來說:買門票到遊樂場玩雲霄飛車、跟同學一起去班遊、繳報名費參加路跑等,都算是買體驗的消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這些經驗會比買東西更讓人覺得快樂呢?部分的原因在於「人在體驗裡更能與別人交流」

如果只有你一個人搭,是不是感覺就沒那麼刺激有趣了呢?圖/paulbr75@Pixabay

因為我們花錢買的物品通常只能自己享用,就好像新買了衣服,當然是自己穿,然而體驗卻是讓我們跟別人共度一段特別經驗,一同體驗就會感到比較開心,即使對方是你不認識的陌生人。

比如坐雲霄飛車的時候,感受到旁邊的人會跟你一起尖叫,結束後還會聽到不同的人紛紛在講剛剛下墜時有多刺激。但如果整臺雲霄飛車就只有你一個人搭,結束後也只有你一個人默默的走出來,是不是感覺就沒那麼刺激有趣了呢?

買體驗與買物品哪一種附加價值更大?

除了前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買體驗比買物品更有故事可以跟別人分享」,有研究者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將陌生人兩兩分成一組,請他們討論花錢買過什麼讓自己開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發現:討論買體驗的人聊得比較愉快,甚至比討論買物品的組更喜歡一起聊天。這想來也很合理,當你跟人聊到過去旅遊的經驗時,自然會有許多記憶與體驗可以聊,而且會愈講愈開心。

去體驗不同的事物,除了讓人更開心之外,喜歡買體驗的人也比買物品的人,更能夠了解自己的性格。

花錢所買的體驗會洩漏每個人的個性與想法。圖/GIPHY

這是什麼意思呢?心理學家崔維斯‧卡特(Travis Carter)與湯姆‧基羅維奇(Tom Gilovich)做了一個研究,他們請大學生回想自己曾經買過的物品和體驗,並各列出四項。接著發下一張紙,紙上有個代表自我的圓圈,請他們把買過的物品和體驗,各用一個圈圈代表,同時按照這些事物能彰顯自己的程度,決定它們離自我圓圈的遠近。

花錢所買的體驗會洩漏每個人的個性與想法,認為去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等經驗比花錢買手錶、電腦更快樂,也更能凸顯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不妨試看看這個方法,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如何聰明的消費?

既然金錢的使用方式會與我們的快樂息息相關,那當然就要學習如何聰明的花錢囉,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一、最能帶來滿足感的體驗類型

與自我期許息息相關的體驗,能為你帶來超值的感覺喔!圖/GIPHY

儘管體驗種類很多而且因人而異,但心理學家發現,能讓人感到最快樂的體驗大致有三個標準:

  • 第一,能與他人互動,培養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例如:參加路跑時,與其他參賽者一起加油打氣,跑完所有的路程,過程中還可能結交新朋友。
  • 第二,日後會一說再說的難忘經歷。例如看了心目中偶像的演唱會,留下美好回憶,讓你很想跟朋友分享當下的感動。
  • 第三,與自我期許息息相關。例如:自己想成為音樂家,所以花錢去學鋼琴。

這三種類型的體驗又會帶來超值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常懷感恩心

雖然買體驗似乎比買物品更可以讓人開心,但這也不代表買物品就不會開心。

心理學家詹姆士‧羅伯茨博士發現,一個對生活常懷感恩心的人,並不會因為對物質的追求而覺得不滿意,因為感恩的人較容易覺得,獲得任何物品都有來自於他人與外在的幫助,這就感受到與他人的連結了。

但如果是重視物質生活的人感恩程度很低的話,那麼他對生活就很容易不滿,常常抱怨連連囉。看來並不是追求物質就會讓人不快樂,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態。

所以,如果有機會選擇金錢的使用時,除了買一些必須使用的物品外,可以考慮做一些體驗式消費,讓自己成長同時更快樂。除此之外有顆感恩的心也是很重要的,要知道所有東西都得來不易,是許多人的幫忙才能夠擁有,珍惜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也更能真正「買」到快樂哦!

——本書摘自《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2019 年 11 月,幼獅文化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幼獅圖書
6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瘋Shopping的秘密 買到了可能沒那麼快樂?
哇賽心理學_96
・2014/06/28 ・83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瘋狂血拚真的會讓人比較快樂嗎?圖/Roderick Eime @flickr

編譯/游雅雯
編輯/PanSci S編

「考前總是好想逛網拍喔~」「我今天看到那件連身裙好想買拉!」「ㄟ要不要一起揪團買!」,身在一個資訊加速的世代,購物慾比過去更容易達成,往往只要點開購物網站,購物車上的數字不知道為什麼就直線上升,每個東西都好想買的心情還可以在「下次再買」的選項上獲得一點慰藉……

但是你是否曾想過,你的快樂是來自於購物本身還是來自買到的東西呢?

根據消費者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物質主義者從購物行為的渴望中得到的快樂大過於實際獲得商品時的喜悅,他們願意過度消費甚至負債累累,深信那個即將到手的商品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為此而感到幸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購物提升了物質主義者短暫的快樂,這使得他們往往想要購買更多東西。不斷想要購物的想法可能使得他們的情緒提升,但是購物所帶來的正向情緒卻是短暫的。」密蘇里大學的研究者Marsha L. Richins寫道。

在三個不同的研究中發現,比起一般消費者,物質取向的人傾向於購買更多東西,甚至比其他人更願意冒著負債的風險,因為他們深信即將買到的東西能夠為未來帶來幸福,使得在購物當下皆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正向情緒(不論該物品價值的高低或是預期購買的時間長短)。然而這樣的情緒卻無法維持長久,在購物完後的幸福感比起實際獲得物品時要來的低。

有時候,我們只是為了「想買東西」的這個想法在購物,了解這種快樂是來自對於購物的「渴望」,或許有助於戒斷過度購買的毛病,避免生活陷入無限的負債地獄。

這時候你可能眼神晃到了剛開的網拍團購分頁……阿呀別管什麼欲望了~按下「加入購物車」吧~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電連結:When want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 Will that new car really make you happy? ScienceDaily [Jan. 15, 2013]

Reference:

  1. Marsha L. Richins. When Wanting Is Better than Having: Materialism, Transformation Expectations, and Product-Evoked Emotions in the Purchase Proces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3

轉載自 心理與睡眠教學網

文章難易度
哇賽心理學_96
45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希望能讓大眾看見心理學的有趣與美,期待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讓心理學不只存在於精神疾患診療間或學校諮商室,更能擴及到生活使之融入每一刻。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被美感所牽引的品牌忠誠度
哇賽心理學_96
・2015/01/07 ・1045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19 ・六年級

from:Wiki
from:Wiki

文/高星皓

你對於某個品牌的汽車情有獨鍾嗎?吸引你的是因為他擁有強大馬力?低耗油?還是它外觀看來超酷呢?或許多數人會認為,車是買來開的,當然是考慮到它的功能啊,好開又安全才是重點。然而來自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一項研究指出:品牌忠誠度以及對於品牌的喜愛是受到「外觀」所影響,「性能」甚至是「價錢」的影響力並不大。

這項研究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米努庫瑪爾(Minu Kumar)及其研究團隊所發現的。他們找了700名參與者,研究了他們對於30輛小型轎車中的五個價值的意見,以及這五個價值對於品牌忠誠度的影響,五種價值分別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社會價值(例:這台車是否使你感到成功?)
  • 利他價值(例:這台車是否符合環保?)
  • 功能價值(例:這台車是否低油耗?)
  • 情感價值(例:這台車是否好看?)
  • 經濟價值(例:這輛車的價格是否低廉?)

研究結果顯示,對品牌忠誠度而言,社會及情感價值對於品牌的情感才有顯著的影響,而不是我們一般所想的功能價值。簡單來說就是,這輛車夠不夠帥,或是夠能讓 你覺得尊貴不凡才是重點,而不是這輛車是否低油耗或是馬力超群。庫瑪爾也說道:「當你在設計產品時是以美感為考量,那會與消費者有更多的連結,而這樣的聯 結就會鞏固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情感與忠誠」。

或許你會說:「不對阿!東西買來是要拿來用的,要注重功能吧?」然而這未必是正確的,至少在品牌情感及忠誠來說未必是正確的。消費者會漸漸忘記產品的功能 屬性,但如果一個品牌有好的外觀或是能讓你感到驕傲,對於這個品牌的情感與喜愛是會長久維持的。而或許這就能夠說明為何許多高檔車的功能雖然沒有好上一倍,但他的價位卻可以貴上四五倍,也還是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

雖然利他價值對於品牌忠誠沒有顯著影響,但是研究者發現這是具有區域差異的,例如在美國西岸這就是成了一個重要的指標,也因此車商總會根據不同區域推出相對應的車款與廣告策略,因為這樣才最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啊。

當然品牌喜好最終未必能夠轉換成購車行為,實際購買還會有更多考量因素,例如自身經濟能力、家庭需求、二手價格…等。產 品設計是一項複雜的學問,必須考慮著各種因素,而這項研究提供了產品設計者以及市場銷售人員一座溝通的橋梁,使設計者能依照產業的不同去針對不同的價值去 做設計。而身為消費者的你我,若希望可以買到CP值最高的車輛,挑選時請多多提醒自己注意其他因素,別只讓好不好看給牽著走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
Consumer loyalty driven by aesthetics over functionality
參考文獻:
Enhancing Consumers’ Affection for a Brand Using Product Design.

哇賽心理學_96
45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希望能讓大眾看見心理學的有趣與美,期待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讓心理學不只存在於精神疾患診療間或學校諮商室,更能擴及到生活使之融入每一刻。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瘋Shopping的秘密 買到了可能沒那麼快樂?
哇賽心理學_96
・2014/06/28 ・83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瘋狂血拚真的會讓人比較快樂嗎?圖/Roderick Eime @flickr

編譯/游雅雯
編輯/PanSci S編

「考前總是好想逛網拍喔~」「我今天看到那件連身裙好想買拉!」「ㄟ要不要一起揪團買!」,身在一個資訊加速的世代,購物慾比過去更容易達成,往往只要點開購物網站,購物車上的數字不知道為什麼就直線上升,每個東西都好想買的心情還可以在「下次再買」的選項上獲得一點慰藉……

但是你是否曾想過,你的快樂是來自於購物本身還是來自買到的東西呢?

根據消費者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物質主義者從購物行為的渴望中得到的快樂大過於實際獲得商品時的喜悅,他們願意過度消費甚至負債累累,深信那個即將到手的商品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為此而感到幸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購物提升了物質主義者短暫的快樂,這使得他們往往想要購買更多東西。不斷想要購物的想法可能使得他們的情緒提升,但是購物所帶來的正向情緒卻是短暫的。」密蘇里大學的研究者Marsha L. Richins寫道。

在三個不同的研究中發現,比起一般消費者,物質取向的人傾向於購買更多東西,甚至比其他人更願意冒著負債的風險,因為他們深信即將買到的東西能夠為未來帶來幸福,使得在購物當下皆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正向情緒(不論該物品價值的高低或是預期購買的時間長短)。然而這樣的情緒卻無法維持長久,在購物完後的幸福感比起實際獲得物品時要來的低。

有時候,我們只是為了「想買東西」的這個想法在購物,了解這種快樂是來自對於購物的「渴望」,或許有助於戒斷過度購買的毛病,避免生活陷入無限的負債地獄。

這時候你可能眼神晃到了剛開的網拍團購分頁……阿呀別管什麼欲望了~按下「加入購物車」吧~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電連結:When want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 Will that new car really make you happy? ScienceDaily [Jan. 15, 2013]

Reference:

  1. Marsha L. Richins. When Wanting Is Better than Having: Materialism, Transformation Expectations, and Product-Evoked Emotions in the Purchase Proces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3

轉載自 心理與睡眠教學網

文章難易度
哇賽心理學_96
45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希望能讓大眾看見心理學的有趣與美,期待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讓心理學不只存在於精神疾患診療間或學校諮商室,更能擴及到生活使之融入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