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請選擇「內容分類」底下最符合文章類別的分類,至多兩種,盡量避免勾選三類以上分類。
常用關鍵字
塑膠
氯乙烯
聚氯乙烯
致癌物
回凝
增稠
澱粉
糊化
口感
相態
結構
質地
風味
食物
MeToo
RNAi
Science
Single-cell RNA-seq
十大科學突破
微中子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8年
重設
化學物語
活躍星系核
・2018/12/31
被稱為「毒塑膠」的聚氯乙烯為什麼還在我們生活中?要怎麼避免它的危害?
2016 年八月,全台灣的中小學即將開學之際,不到百人的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因為台塑公司在六輕工業區的聚氯乙烯製程中排放的氯乙烯1,迫使政府決議遷校,學生們只能在陌生的環境裡開始新的學期。然而聚氯乙烯和氯乙烯是何方神聖?為什麼讓政府做出這項破天荒的決定?站在外頭的我們耳聞各種消息,卻總是霧裡看花,不如就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揭開聚氯乙烯的面紗吧!
塑膠
氯乙烯
聚氯乙烯
致癌物
0
1
好書搶先看
大雁出版基地
・2018/12/30
米粥麻糬麵包洋芋片,從黏膩到酥脆,澱粉風貌百變的秘密是什麼?──《口感科學》
澱粉是廚房裡的經典材料,最常用的增稠劑之一。整顆的澱粉粒不溶於冷水但能吸水,最多可以增加 30% 的水分含量。但只要溫度升高,澱粉的吸水力就會明顯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將馬鈴薯煮熟後可以搗成泥,而穀物可以煮成稀粥。溫度在 55∼70℃(131∼158℉)時,澱粉粒會開始融化並大量吸水,要加熱到 100℃(212℉)才能完全破壞澱粉粒整齊有序的結構。
回凝
增稠
澱粉
糊化
0
0
人體解析
大雁出版基地
・2018/12/30
綿密、柔韌、酥脆、耐嚼,食物的結構如何影響吃出來的口感?──《口感科學》
食物的結構與組織 食物的物理狀態和結構, 可以定義為和其物理組成( physical composition)
口感
相態
結構
質地
風味
食物
0
0
科學傳播
活躍星系核
・2018/12/29
2018《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ence》盤點時間,2018 年被票選出的十大科學突破包含了:微中子、基因定序、RNAi 藥物「Onpattro」等等,可說是生科稱霸的一年。
MeToo
RNAi
Science
Single-cell RNA-seq
十大科學突破
微中子
新仙女木事件
格陵蘭冰川
液滴
胚胎發育
鑑識系譜學
0
1
專欄
Gene Ng
・2018/12/29
【GENE思書軒】天才艾倫‧圖靈的一生
艾倫‧圖靈是超越他時代的天才,不僅是位科學家也是位思想家,更是位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人。要瞭解這位偉大又悲劇的偉人戲劇化的一生,《艾倫‧圖靈傳》(Alan Turing: The Enigma) 是最權威的傳記,沒有之一。
Alan Turing
圖靈測試
圖靈獎
艾倫‧圖靈
0
0
科學傳播
Gene Ng
・2018/12/29
【GENE思書軒】茶杯中天天上演的風暴
《茶杯裡的風暴:丟掉公式,從一杯茶開始看見科學的巧妙與奧祕》 是一本用人話來講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顯而易見的各種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和意義。它帶領我們在身旁習以為常的小事物裡遨遊物理的世界,讓平凡生活增添了許多奇妙的樂趣。
物理
科普
0
0
專欄
Shark Lin
・2018/12/28
用社群的力量讓數學跨出同溫層,成為驚艷全球的藝術展演──Bridges 2018研討會(下)
Bridges 建立了許多橋梁,讓數學與其他領域有著趣味與深刻的鍵結;每位參與的人都是一座橋,回去各自的國家以後成了一座又一座的橋,把數學的美感與樂趣推廣到世界各地。 台灣的數學藝術其實不輸外國,我也不禁尋思台灣未來是否有可能舉辦Bridges研討會?或許未來哪一年,台灣也能夠辦這樣的大型活動。因為結合數學與藝術的超能力,就來自人類無垠的想像力!
Bridges
數學劇場
數學影片
數學戲劇
數學時尚
數學舞蹈
數學藝術
數學詩
數學電影
數學音樂
1
1
活得科學
人機共生你我它
・2018/12/28
當我們同在一起創作,智慧系統與人的互動機制如何設計才能讓人快樂無比?
當人與 AI 合作時,AI 系統提供不同詳細程度的說明會如何對人產生影響?合作過程中誰該成為領導者?並指出在人與 AI 協同創作的情境下,未來與人工智慧系統有關的設計可以留意幾個層面: 在互動中提供詳細的系統說明讓人類更瞭解系統運作 當與AI合作時,人類偏好在合作中取得主導權,AI 則作為小幫手的角色 與AI合作時,AI的隨機性拓展人類的創意可能性,但須留意AI的輸出是否與人類創作具有一致性
AI
人工智慧
人機互動
創作
0
0
專欄
呂宏耘
・2018/12/28
兩個爸爸沒有媽媽!世上第一隻孤雄生殖小鼠誕生
學界其實一直探尋著:究竟同性的哺乳類能不能生殖、產下後代? 2018 年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在國際期刊《Cell Stem Cell》上發表了一個成功讓實驗鼠完成同性生殖的研究。
基因印記
孤雄生殖
孤雌生殖
0
1
地球脈動
科學新聞解剖室
・2018/12/28
萬磁王再度降臨?!300 萬人跨年夜搭捷運就能改變地球磁場嗎?
2017年11月聯合報報導〈創全球之先重大發現 跨年夜北捷載量大改變地球磁場〉,難道說 300 萬名乘客就能造成地球磁場改變? 媒體混用「地磁」、「磁場」和「量測到的磁場」等概念,再加上過度詮釋教授訪談內容,不但無法呈現教授原意,亦扭曲研究初衷。
地球磁場
地磁
磁場
科學傳播
科學素養
0
0
1
2
...
58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