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4/03
光害,是一種新型態的環境問題,一直以來大眾對它很陌生。隨著人類工商業日漸發達、夜間活動的型態越來越多元,對於夜間照明的需求也越高,光害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愈發顯著、爭議也開始多了起來。從能源的浪費、身體的健康、農作物的生產,一直到對自然生態、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的影響等,比比皆是,當然還包括對於天文研究與觀星的影響。
・2016/07/18
2016 年 6 月底公路總局在合歡山昆陽及武嶺設置路燈,引起天文愛好者大加撻伐,新聞媒體也在報導中描述路燈「殺了合歡山銀河」、「簡直台灣之恥」。輿論蔓延之後,公路總局「火速」處理,7 月 6 日下午宣布將撤離路燈,晚間立刻派人拆除。隔天立法委員黃國書召開記者會,從武嶺路燈事件談及「光害防制」的觀念。筆者有幸參與這場記者會,今天來和大家談談,為何幾盞路燈會引起軒然大波?
・2015/11/16
生活在都市中的你我,也許很久沒見過滿天星光斑斕的夜空了,究竟該如何讓這些消失的星星重新回到天空呢?
・2015/05/21
近期一份研究指出,來自港口、船隻及岸邊其他設施的光害很可能會干擾海洋生態。這項研究是由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群落生態學家Thomas Davies主導,研究團隊選擇在英國的梅奈海峽進行研究,梅奈海峽就位於威爾斯西北部及安格爾西島之間,極少接收到人造光。研究人員將三十六塊塑膠板放入水中,藉此觀察人造光到底會不會對海生動物造成影響。
・2015/04/02
今年春分晚上,天文圈的盛事「梅西爾馬拉松」(Messier Marathon )就在這低調展開,十幾位天文迷通宵達旦,自力查星圖尋找星體,挑戰用一晚的時間觀測「梅西爾星表」上全部110個深空天體。劉志安在雲南二度達成觀測全數110個星體的挑戰,施世治與黃冠夫在墾丁受天氣影響,分別觀測到102與101個。
・2015/02/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2015定為國際光之年,以此紀念千年來人們在光領域的研究足跡及各種光技術的發展。包含台灣在內,全球共71個國家地區共襄盛舉光之年,用一整年時間舉行光學科技相關的演講與活動,提醒光在人類生活扮演的重大角色,並討論如何以光科技解決當前問題。
・2014/08/17
「破壞有報應」 西螺公所下重咒護路燈。其實這個狀況,應該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至少可以不需要詛咒。讓我先從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說起吧!
・2014/07/30
所謂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或「生物時鐘」,對於地球上一切眾生的行為都會發生影響。而光它在生物時鐘裡扮演的角色,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律調節器」(Zeitgeber)。光對於動物的生物時鐘的影響,尤其在鳥類更明顯。光使得鳥類知道什麼時候該交配、繁殖、覓食或遷移。如果自然晝夜節律受到人造光的影響,鳥類的自然行為模式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2014/06/30
研究結果發現,人工夜間照明,而不是噪音,導致鳥兒中提早起床唱歌;提早的範圍從畫眉(the song thrush)的10分鐘,到知更鳥和大山雀( the robin and the great tit)的20分鐘。光越強,效果越明顯。
・2014/06/29
哇!天還沒亮鳥就唱那麼大聲是想吵醒誰啊?蛤?研究結果顯示是因為我昨晚燈火通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