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9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2014/12/30
本刊2014年9月號中詳盡記載了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團隊構成與發展過程,本回「火箭篇」更進一步,詳細介紹今年3月份成功發射的HTTP-3S !
・2014/12/27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用人文科學搞懂消費者,解決最棘手的商業問題》的中文書名其實一丁點也不名符其實,因為這本書並非討論「人類學家」而已,而是探討人文科學(human sciences)這個對台灣讀者而言應該相當陌生的學科。
・2014/12/24
這裡要談「清醒」,那麼 SCN 所控制的各種週期當中,最重要的就屬皮質醇分泌週期啦。皮質醇經常被稱為壓力賀爾蒙,適當的分泌能幫助我們保持清醒。就上午而言,在九點半與十一點半之間享受咖啡應該最有效率 --在皮質醇水平下降、下一次血糖高峰來到之前。
・2014/12/24
筆者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有些環境因素(如空污、全氟烷化合物等)與ASD相關,但是未經研究證實的言論(如2014/12/23的水果日報),既不值得相信,更不需要為了它而恐慌!
・2014/12/24
『結紮可以使流浪動物最終消失』的過程,其實是建立在兩個沒有說出口的前提上的……
・2014/12/22
較為神經質的人,在面對各種關係情境時會傾向於做較壞的想像,這種現象稱為關係解釋偏誤。有了神奇的愛情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心理學家發現:一段浪漫關係的持續可以在性格上有正面影響。
・2014/12/22
在1970年代,NASA工程師為了避免地面的皺摺改變了鋪路的材料,讓火箭能夠順利前往發射台;到了1980年代,車道上的皺褶也讓深陷磁碟機出廠危機的IBM科學家找到解決方法,讓磁碟機的性能持續提升,迅速全面取代磁帶機在電腦記憶體的地位,並且促進商業資訊的連結。科學家從生活現象聯想到的解決辦法,正說明了科普知識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這故事要從磁帶機和磁碟機的身世說起,很久很久以前......
・2014/12/22
在近期所舉辦一系列的「全國能源會議」中,筆者注意到了一段堪稱歷來類似會議中最詭異的紛爭對話XD,有與會者針對核災發生的機率,提出了「百萬爐年才會發生一次」,以及「台灣的核災機率高達24%」的極端相悖論點。筆者認為,若能釐清這些數值的計算方式或來源,探討其機率計算的意義與應用,將有助在這相當容易擦槍走火的核能議題中,有更精確與紮實的討論。
・2014/12/20
曾是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每天都有上萬人潮在此上班、觀光,而這棟高樓蓋在鬆軟的臺北盆地上,究竟是如何抗震的呢?甘錫瀅總工程師提到,高樓的結構必須「軟硬適中」,並說明101透過高韌性接頭、巨型結構、將基樁深入岩層來強化建築結構,以及運用阻尼器來減緩搖晃的不適。101這個案例,可說是高樓防震的代表作。
・2014/12/20
在地震頻繁的臺灣,房子是否耐震極為重要。林克強研究員詳細介紹建築耐震設計的考量因素,包括地質因素、結構特性、建築高度、建築規則性、個人使用習慣,以及比較臺灣現代建築的三大結構—鋼筋混凝土(RC)、鋼骨鋼筋混凝土(SRC)以及鋼骨結構(SC)的優缺點,並強調維護建築結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