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請選擇「內容分類」底下最符合文章類別的分類,至多兩種,盡量避免勾選三類以上分類。
常用關鍵字
ARRC
交大
台灣火箭
太空
火箭
人文科學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咖啡
咖啡因
壓力賀爾蒙
生理時鐘
DSM-5
懷孕
空氣污染
自閉症
TNR
TNVR
棄養
流浪動物
真空效應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太空天文
馥林文化
・2014/12/30
太空科技大突破!專訪臺灣學界自製的大型混合式探空火箭【火箭篇】
本刊2014年9月號中詳盡記載了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團隊構成與發展過程,本回「火箭篇」更進一步,詳細介紹今年3月份成功發射的HTTP-3S !
ARRC
交大
台灣火箭
太空
火箭
0
0
社會群體
Gene Ng
・2014/12/27
【Gene思書齋】大賣場裡的人文科學家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用人文科學搞懂消費者,解決最棘手的商業問題》的中文書名其實一丁點也不名符其實,因為這本書並非討論「人類學家」而已,而是探討人文科學(human sciences)這個對台灣讀者而言應該相當陌生的學科。
人文科學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0
0
泛科授權 1.0
Zobot
・2014/12/24
根據科學,你最好在這個時間喝咖啡
這裡要談「清醒」,那麼 SCN 所控制的各種週期當中,最重要的就屬皮質醇分泌週期啦。皮質醇經常被稱為壓力賀爾蒙,適當的分泌能幫助我們保持清醒。就上午而言,在九點半與十一點半之間享受咖啡應該最有效率 --在皮質醇水平下降、下一次血糖高峰來到之前。
咖啡
咖啡因
壓力賀爾蒙
生理時鐘
0
0
專欄
葉綠舒
・2014/12/24
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與什麼相關?
筆者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有些環境因素(如空污、全氟烷化合物等)與ASD相關,但是未經研究證實的言論(如2014/12/23的水果日報),既不值得相信,更不需要為了它而恐慌!
DSM-5
懷孕
空氣污染
自閉症
0
0
來自台灣
YTLai
・2014/12/24
想減少流浪動物數量,就別把結紮想簡單了
『結紮可以使流浪動物最終消失』的過程,其實是建立在兩個沒有說出口的前提上的……
TNR
TNVR
棄養
流浪動物
真空效應
結紮
結紮率
0
0
泛科授權 1.0
哇賽心理學
・2014/12/22
愛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較為神經質的人,在面對各種關係情境時會傾向於做較壞的想像,這種現象稱為關係解釋偏誤。有了神奇的愛情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心理學家發現:一段浪漫關係的持續可以在性格上有正面影響。
心理
情緒
愛情
正向
認知
0
0
文明足跡
雷漢欣
・2014/12/22
【極光片語】火箭,公車道,磁碟機
在1970年代,NASA工程師為了避免地面的皺摺改變了鋪路的材料,讓火箭能夠順利前往發射台;到了1980年代,車道上的皺褶也讓深陷磁碟機出廠危機的IBM科學家找到解決方法,讓磁碟機的性能持續提升,迅速全面取代磁帶機在電腦記憶體的地位,並且促進商業資訊的連結。科學家從生活現象聯想到的解決辦法,正說明了科普知識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這故事要從磁帶機和磁碟機的身世說起,很久很久以前......
皺褶
磁帶
磁碟
科普
0
0
專欄
廖英凱
・2014/12/22
從好像不太準的千萬分之一,到有點危言聳聽的24%,核災機率到底怎麼算?
在近期所舉辦一系列的「全國能源會議」中,筆者注意到了一段堪稱歷來類似會議中最詭異的紛爭對話XD,有與會者針對核災發生的機率,提出了「百萬爐年才會發生一次」,以及「台灣的核災機率高達24%」的極端相悖論點。筆者認為,若能釐清這些數值的計算方式或來源,探討其機率計算的意義與應用,將有助在這相當容易擦槍走火的核能議題中,有更精確與紮實的討論。
全國能源會議
核能
核能事故
核能安全
機率
高成炎
0
0
環境生態
李柏昱
・2014/12/20
建築與防災(五):101如何抗震?
曾是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每天都有上萬人潮在此上班、觀光,而這棟高樓蓋在鬆軟的臺北盆地上,究竟是如何抗震的呢?甘錫瀅總工程師提到,高樓的結構必須「軟硬適中」,並說明101透過高韌性接頭、巨型結構、將基樁深入岩層來強化建築結構,以及運用阻尼器來減緩搖晃的不適。101這個案例,可說是高樓防震的代表作。
地震
建築設計
抗震
耐震
防災
阻尼器
0
0
環境生態
李柏昱
・2014/12/20
建築與防災(四):我要耐震的房子!
在地震頻繁的臺灣,房子是否耐震極為重要。林克強研究員詳細介紹建築耐震設計的考量因素,包括地質因素、結構特性、建築高度、建築規則性、個人使用習慣,以及比較臺灣現代建築的三大結構—鋼筋混凝土(RC)、鋼骨鋼筋混凝土(SRC)以及鋼骨結構(SC)的優缺點,並強調維護建築結構的重要性。
地震
建築設計
耐震
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
0
0
1
2
...
105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