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5/17
1900年10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迫使希臘幾位採收海綿的潛水夫將船駛到安提基特拉島避難。風雨過後,他們索性就地下海尋找海綿,不料赫然發現一艘裝滿古物的沈船。經過幾個月的打撈,一批批的古希臘文物與珠寶成了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典藏。其中一塊已嚴重鈣化的小木盒始終未引起注意,直到它不知何時已風乾裂開成三塊後,館長才於1902年5月17日發現上面竟嵌著結構複雜的齒輪,這個宛如穿越時空的「安提基特拉儀」就這麼橫空出世。
・2015/05/17
英國醫師金納是第一位以科學方法證實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感染天花的人。由於他的研究與大力推廣,令人聞之色變的天花才得以有效控制,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2015/05/16
生活之中充滿各種訊息,包括光線、聲音、氣息、味道以及身體接觸等,這些資訊,都必須先經過大腦處理後,才能被我們所用。在面對各種訊息的轟炸之下,大腦拼命完成了任務,也因此,我們才得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並針對世界中的資訊做出適切的行為反應。
・2015/05/16
梅契尼可夫悠悠醒來,失望地發現自己竟還活著。虧他自己是醫學教授,對愛妻感染的肺結核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她的生命力一點一滴流逝。因為承受不起失去工作收入,他只能困在這家連像樣的實驗設備都沒有的大學,醫學研究成為難以企及的夢想。於是在愛妻撒手人寰後,他已了無生趣,遂拿起她剩下的鴉片吞食下肚,怎知竟未能如願結束生命。
・2015/05/16
瑪利亞則在盛名之時卻選擇照顧父親以及二十幾個弟妹,基本上不參加社交活動,晚年則把他精湛的思考奉獻給神學以及慈善事業。
・2015/05/15
當社群媒體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社會科學家們開始關心社群媒體對網路民眾可能造成的影響。雖然網路有助於人們看到更多元化的資訊,但是社群媒體獨有的運算機制(algorithm)卻可能選擇性地決定民眾看到的資訊內容,而著名的「過濾氣泡現象」(Filter Bubble)和「回聲室效應」(Echo Chamber)也應運而生 。是用戶還是演算法該為這樣的現象負責?
・2015/05/15
我們一直以來都學到魚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環境而改變。但最近科學家發現了第一條能像哺乳類和鳥類一樣可以保持身體溫暖的溫血魚。
・2015/05/15
1935年的今天,愛因斯坦與波多斯基(Boris Podolsky)、羅森(Nathan Rosen)三人共同發表一篇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被視為完備的嗎?〉。這個後來以他們三人姓氏開頭字母簡稱的「EPR悖論」設想了一個思想實驗:A、B兩個粒子交互作用後彼此遠離。雖然不確定性原理指出:位置越精確則動量越不確定,反之亦然。但我們可以只測量A粒子的動量,而根據守恆定律推算出B粒子的動量;同時我們只測量B粒子的位置,也可得知A粒子的位置。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同時知道兩個粒子的動量與位置,但量子力學卻無法同時表述出這兩個物理量的值,可見它並不完備。
・2015/05/14
《羽的奇蹟》是本不可多得的優異科普作品,作者索爾.漢森非常風趣地述說他和羽毛的各種邂逅經驗,有時涉及科學內部的知識轉折,有時拓展到人類應用羽毛的面向,多處令人不禁莞薾,他風塵僕僕地四處奔走,帶我們探訪尋覓羽毛的各種有趣面向,讓我們見識羽毛無窮的魅力。他的文筆實在太活潑生動了,每讀一章就像看了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可愛的小鳥和拉斯維加斯舞者的身影彷彿能在紙上再現。吳建龍先生的譯文也很流暢逗趣,這會是所有愛鳥人仕無不希望能人手一本的好書!我也希望藉由本文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學者在羽毛領域的發現。
・2015/05/14
1796年的今天,金納在園丁的八歲小男孩詹姆斯·菲普(James Phipps)的手臂上劃開兩個小傷口,擠進牛痘的膿液,小男孩輕微發燒幾天後即復元。兩個月後,金納再將天花膿汁接種到菲普身上,結果並未出現任何天花症狀,證明接種牛痘疫苗可以對天花產生免疫。然而他的實驗並未被同儕認可,於是他繼續說服更多人接種,取得更多數據後才終於得以正式出版他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