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真相達文西特展受損畫作 修復18小時近完成

劉珈均
・2015/08/25 ・182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91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螢幕快照 2015-08-25 下午5.17.45
蔡舜任專注修復畫作,他手邊白色ㄇ字型的線條即為裂口痕跡。圖/主辦單位提供。

「真相達文西」特展裡,一位孩童在23日下午不慎絆倒而破壞了保羅·波爾波拉(Paolo Porpora)的巨幅油彩畫作品〈花〉(Flowers),導致畫作破洞,主辦單位緊急請來現任亞洲現代美術館副館長、文物修復師蔡舜任為畫「動手術」,經過半天一夜的時間,畫作修復已告一段落,接下來靜置觀察,看局部修復與原作的差異。

展覽策展人、義大利科學鑑定師安德烈·羅西(Andrea ROSSI)說,畫作被破壞後,他們先分析顏色結構與纖維。他用放大倍率800倍的顯微鏡觀察「創口」,由於受創處的顏色單純,只需咖啡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的色粉調和(若是位在花朵處就複雜多了),加上纖維是單一的亞麻布,判斷這案例的處理不算棘手。

工作人員併了六張會議室桌子,鋪上一層無酸紙,讓蔡舜任在展場就地修復這幅畫。蔡舜任說,一般撞擊破口多是搬運所致,位於畫作邊角,寬度小於5公分,像這樣8~9公分拳頭寬的破口不常見,「(修復)它是難的,要花時間,但是是可以解決的!」

蔡舜任解釋,首要著重把結構修好,用特殊熱熔性膠料(合成樹脂)連結斷裂的纖維,在背後以質料輕薄的合成樹脂作透明強化層,像貼上一塊補丁一樣,接著重建肌理、上色、上保護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修復不會用油畫顏料去補油畫。」他說,修復是用凡尼斯顏料調和色粉,在裂口痕跡上反覆補色,凡尼斯顏料非常薄,修復師只有兩到三層的機會,顏色就要能覆蓋掉破損處。有個困難點是,這些古典畫作都有噴一層凡尼斯,即使用一模一樣的光澤和色澤修補局部破損處,仍會有些微差異,「凡尼斯像鏡子一樣,讓畫反射完全。」

「我們做這些填補、肌理重建、全色,都只是為了讓這過程的部分跟周邊連結,而不是要把那地方填滿,這觀念差非常多!」蔡舜任強調。他也笑著說,除非再給畫作一拳,不然修好之後,這畫在美術館空間可再放15年沒問題。

蔡舜任說,一般建議東西壞了就送到修復師,不過主辦單位有其考量,就地修復可免去運輸過程。這就像有些廟宇需要修復,棟柱搬不走,也是修復師帶著材料到現場修。他說,台灣多數人還無法想像修復是怎樣的工作和專業,就靠案例慢慢講。

泛科學記者昨晚到現場時,蔡舜任已完成結構重建的工作,畫作上不見破洞,而是一條白色ㄇ字型裂口,像疤痕一樣,只見他神情專注,一筆筆反覆補色、補膠、從正反面壓平纖維、補色、壓平纖維。修復工作從24日下午、晚上、午夜,通宵到今天(25日)早上九點告一個段落,因為天氣及環境變化會影響顏色穩定度,接下來得觀察兩三天至一周的時間,若狀況不好,羅西也有可能決定把畫作提早送回義大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與藝術品的距離?

許多人質疑,為何展覽有如此多的真跡畫作,展覽地點卻選在華山藝文中心,而不是相對「規矩」的故宮或其他地點?

京銓藝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總監對此回應,當時義大利團隊與台灣策展單位一起場勘台北各博物館與展覽點,有的場地太小,有的運輸巨幅畫作不便。義大利團隊希望展覽盡可能地貼近大眾,最後選定400坪大的華山藝文中心廠房,把氣窗堵起來(因為陽光最傷畫作)、挑高支架,監控展場維持23℃、濕度60%。展覽比照歐洲規格,讓觀眾近距離觀看、舉辦免費講座等。

總監說,在歐洲,展覽畫作真跡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反而難以想像展覽複製品是什麼概念,他們與藝術品距離相當親近,甚至有觸覺教育,讓孩童撫摸、感受畫作紋路。對於有意見說台灣觀展素養還無法與真跡搭配,他認為台灣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這麼低,否則整體環境永遠不會提升,凡事總有個開端,台灣十幾年前的「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名作特展」就曾是個開端,可惜沒有延續下來。

他描述羅西第一時間的反應,當時羅西開玩笑:「嘿!你碰過真跡了呢!」並安慰小孩,他知道他很害怕,什麼事都會發生,畫可以修復,如果還沒看完畫展,繼續逛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有家英國博物館發生小孩撞倒花瓶的意外,館方修好之後想找回那位小男孩再參觀一次。蔡舜任也說,這作法很棒,那位小男孩一定對這修復工作非常有感觸,就像蔡舜任當初有感於自身畫作隨時間損壞而踏入文物修復領域。

 

延伸閱讀:
〈透視達文西 專訪科學鑑定師〉,泛科學。
〈台南記錄三:門神文物修復〉,泛科學。
公視影音報導蔡舜任及記錄修復古蹟過程:獨立特派員第291集164集(上)、164集(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劉珈均
35 篇文章 ・ 1 位粉絲
PanSci 特約記者。大學時期主修新聞,嚮往能上山下海跑採訪,因緣際會接觸科學新聞後就不想離開了。生活總是在熬夜,不是趕稿就是在屋頂看星星,一邊想像是否有外星人也朝著地球方向看過來。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 i 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59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只要認明 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0
2

文字

分享

1
0
2
科學鑑定並非絕對正確?垃圾科學可能造成冤案?——《法庭上的偽科學》
商周出版_96
・2024/01/03 ・268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科羅拉多州會議中心
第六十一屆美國鑑識科學學會科學年會

司法科學可能失誤?垃圾科學害無辜的人被判有罪?

二○○九年二月十九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投下了長達三百頁的震撼彈。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都是宣告絕對正確的鑑識神話破滅。這份後來被稱為《 NAS 報告》的《提升美國司法科學:前進之路》(Strengthen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ath Forward),讓聚集在丹佛參加美國鑑識科學學會年會的鑑識社群都深受打擊。自從一九六○年代中期的山姆.謝潑德審判以來,無論是法庭或流行文化都一直認為司法科學是萬無一失的。

即使出現了錯誤定罪,也沒有削弱這個被廣泛認同的信念。二○○九年美國鑑識科學學會的「科學會議」議程就反映出對這件事不存在絲毫懷疑。在該年的五百三十六篇發表文章中,只有一篇是討論錯誤定罪,發表人是一名加拿大的辯護律師,而該科學的可靠性則完全沒有成為關注議題。1

圖/unsplash

《 NAS 報告》在一夜之間讓會議議程顯得無關緊要,彷彿是上個世代的產物。垃圾科學害得無辜的人被判有罪,這不能再怪是因為「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美國國家科學院解釋因 DNA 的平反揭露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冤案數量,有些還是死刑案件,並暴露了美國常用的一些鑑定方法的嚴重侷限性」。

即使是在最高法院作成對道伯案的意見之後,糟糕的科學依然在司法制度中占據主導地位。《 NAS 報告》回顧了上個世紀如史詩般的侵權責任之爭,它導致了道伯案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決。儘管彼得.胡伯的《伽利略的復仇》一書講述像「中了頭獎」的人身傷害訴訟,讓「現在已眾所周知的『垃圾科學』變得普及,並批評司法制度接受不可靠的專家證詞來支持侵權主張」,但《 NAS 報告》提到的「垃圾科學辯論」幾乎「完全忽略刑事訴訟」。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鑑識體制對於《 NAS 報告》反應如何?

鑑識體制中大部分是善意而不習慣接受批評的公務員,對司法科學界來說,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批評是對個人的一種極大侮辱。大部分從業人員都是跟隨廣受尊敬的導師學習這一行,但現在幾乎所有鑑識行業公認的智慧都遭到駁斥:「訓練應該從學徒式的實務傳承轉向大學等級的教育,並且要根據科學上的有效原則。」該報告總結道:「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新的、強大而且獨立的單位,要切斷與過去的連結,且它要有權威和資源實施新的作法,解決委員會發現、在本報告討論到的許多問題。」

圖/unsplash

美國鑑識科學學會的議場傳出了鑑識專家們抗議的悲鳴。《鑑識科學期刊》發表過大量經同儕審查的文獻,在過去六十年間,在美國鑑識科學學會的科學會議上也發表了上萬篇經評審的演講和「學術研討會」。全國法院都宣布法醫從業人員是「專家證人」。

現在來了一些統計學家,就想要說我們沒有科學? 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問問那些教授,他們最後一次從屍體上採下帶血的指紋是什麼時候!

前 FBI 實驗室分析人員馬克斯.胡克回憶道:「每個人都快氣瘋了。」3

醫學領域也發生過類似經歷?為什麼醫學界發生改變,鑑識學界卻難以動搖?

很少人能斷然放棄長期以來的信念,無論反面的事實多麼令人信服。這就是人性,司法科學也絕對不是第一個抗拒新事實的科學領域。一九八○年代中期的醫學就是這樣,歷經了漫長而緩慢的轉變過程,才從「根據大師怎麼說」(依照該領域的領導者傳下來的智慧),轉向實證的治療方法(依據精心設計的研究做出醫學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萬物的隱藏面」為主題的公共廣播節目《 Freakonomics 》做了一個〈劣藥〉(Bad Medicine)的四集報導,其中便呈現出司法科學社群對《 NAS 報告》的反應,也顯示出它和醫學界對「考科藍協作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反應有著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考科藍組織所做的事便是對幾世紀以來的醫學文獻進行前所未見的系統性檢視。

圖/unsplash

這份一千五百頁、分成兩冊的報告於八○年代末在該領域造成轟動。如同廣播主持人史蒂芬.都伯納(Stephen Dubner)表示:「考科藍協作組織是第一個將既有醫學問題加以真正系統化、彙編和評估其最佳證據的組織。你會認為這應該得到普世的讚揚,但是就和任何行業中根深柢固的智慧(即使是很不智的智慧)一旦受到挑戰一樣,醫學界並沒有為此感到振奮。」4

考科藍協作組織的共同創辦人伊恩.查爾默斯(Iain Chalmers)爵士描述,當一群局外人告訴醫生應該如何治療病人時得到了什麼反應:「我必須說,醫學界其實對此有很大的敵意。我記得有一次,我同事要出席英國醫學會在當地的一場會議,英國醫學會基本上是叫他去說明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什麼,以及這群統計學家和其他又不是醫生的人,到底跑來這個他們不該亂搞的領域胡鬧什麼。他開車出發前問我:『我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我說:『如果是病人抱怨實證醫學的目的,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些批評。在那之前,就當這主要是既得利益者在尋找出路。』」

實證醫學成為規範作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客戶)提出了要求,最終會迫使醫學界默默地站在數據這一邊,而不是繼續服從該領域的大師。然而垃圾科學在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的主要客戶是檢察官,他們大部分都對現狀感到滿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法庭上的偽科學》,2023 年 12 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註解

  1. 二○○九年美國鑑識科學學會的「科學會議」議程,瀏覽日期二○二一年七月五日,aafs.org/common/Uploaded%20files/Resources/Proceedings/2009_Proceedings.pdf。 ↩︎
  2.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ommittee on Identifying the Needs of the Forensic Sciences Community, “Strengthen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ath Forward,” at 89 (2009) (NAS Report)(省略內文的引用和引述)。 ↩︎
  3. 對胡克的訪談。 ↩︎
  4. “Bad Medicine, Part I: the Story of 98.6,” Freakonomics Radio (Bad Medicine) , 瀏覽日期二○二一年七月五日,freakonomics.com/podcast/bad-medicine-part-1-storyrebroadcast/(節目文字紀錄)。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商周出版_96
119 篇文章 ・ 362 位粉絲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周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0

16
2

文字

分享

0
16
2
和鳥類學飛翔,讓人類學會飛行奧秘——《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像科學家一樣,發明、創造和製作STEAM科展作品》
快樂文化
・2021/01/30 ・369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1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飛行的物理學

「觀察在稀薄高空中飛翔的老鷹,牠的翅膀是如何鼓動著空氣,讓沉重的身體得到支撐。物體對空氣施加的力量,等於空氣對物體施加的力量。」15 世紀末,達文西在筆記本如此寫道。達文西僅憑觀察,就掌握飛行的原理了。

飛行的原理讓達文西深深為之著迷。他發明人力驅動的飛行器,試圖證明人類能否飛上天,還設計人類可以操縱的翅膀。他仔細研究飛行中的鳥,並且提出飛行的假說:「鳥類張開寬寬的翅膀,加上短短的尾巴,準備起飛,」他接著寫道,「鳥類必須用力抬起翅膀,然後放下翅膀拍動下方的空氣。」

金鵰的翅膀善用空氣分子,身體起飛與降落。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上圖的金鵰比空氣重,但是翅膀造形卻能善用空氣分子,讓身體起飛與降落。金鵰飛行的時候,你認為氣流通過翅膀上方與下方時,哪邊的速度較快?量量看, 1 公尺有多長,是金鵰身體的長度;再量量看 23 公尺有多長?這是牠的翅膀展開的長度!再想像一下:金鵰拍動翅膀、凌空起飛的模樣。你認為翅膀上方還是下方的氣壓比較大?可以解釋原因嗎?

達文西的《鳥類飛行手稿》。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上圖的字跡與插圖,出自達文西的《鳥類飛行手稿》 (Codex on the Flight Of Birds)。他的研究,造福許多後世的科學家,包括丹尼爾•白努利 (Daniel Bernoulli)。他在 1738 年解釋了空氣流動的科學原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努利認為:鳥類飛行時, 因為翅膀結構的關係,空氣通過翅膀上方的速度較快, 使得氣壓較低,而空氣通過翅膀下方的速度較,使得氣壓較高。翅膀上方與下方的壓力差,進而造成了升力。

編按:解釋飛機能升空飛行的物理概念,除了白努利概念外,尚有其他因素,例如飛行時的角度、飛機造形和其他效應等。

有許多物理概念可以解釋飛機能升空的原因。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飛機為什麼可以在天上飛?

開始調查吧!

我們蒐集資訊,一起設計翅膀,就跟達文西一樣!我們將蒐集涵蓋翅膀形狀、空氣與運動方面的資訊,也跟達文西一樣,提出許多問題。

問題:淚珠的形狀,和飛行有什麼關係?

下圖的形狀,好像淚珠的一側。看到這種形狀,是否讓你聯想到它與飛行的關係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翼型會聯想到噴射機的機翼或鳥翼的形狀。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答案:這就是翼型。

淚珠的形狀,我們稱為「翼型」。這樣的造形,可能讓你想起噴射機的機翼或鳥翼的形狀。翼型的前端是較厚的圓弧,後端則逐漸變薄、變窄。

飛行中的翼型向前挺進,空氣分子往上也朝下移動。翼型下方的空氣分子,移動的速度慢於上方滑過的空氣分子。空氣分子移動速度較慢,造成的氣壓就比較大。想像一下:翼型下方的空氣,等於處在被壓縮的狀態,翼型下方,較強的氣壓向上推,造成的力量稱為「升力」

模擬飛行中翼型的空氣分子移動狀態。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受到鳥類的啟發

看到鳥翼的切面,居然就是翼型,你是否大吃一驚呢?說穿了,航太工程師就是從飛行中的鳥類得到靈感。移動的翼型會切過空氣,與周圍的空氣產生了力的作用。空氣分子——渺小不可見卻能施展強大的力量,從四面八方擠壓著翼型。翼型向前移動的時候,因為與空氣產生了交互作用而起飛。

將書本平放在桌上一隻手塞到書本下方,然後把書托起來。你的手在書下施展的壓力,就像慢速通過翼型下方的高壓。另一方面,通過翅膀上方的空氣,移動速度較快,形成了較低的氣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空氣分子在機翼上的賽跑

讓我們進一步調查

問題:通過翼型上方的空氣,是否因為空氣要通過的距離較長,因此速度才會變快?

答案:根據美國的國家太空總署 (NASA) 工程師分析,機翼上方空氣的速度很快,只是為了比下方空氣更早抵達機翼後方,而不是因為距離較長。機翼上方的低壓空氣,其實速度更快!

畫出你的翼型

畫出屬於你自己的翼型,請標示以下項目

  • 高壓區
  • 低壓區
  • 快速移動的空氣
  • 慢速移動的空氣
  • 空氣流動的方向
  • 升力的方向
嘗試畫出屬於自己的翼型。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和達文西一起賞鳥

達文西不只觀察飛行中的鳥,他也細看鳥的各種狀態,而且反覆觀看。他寫下筆一三己,問自己問題,例如:鳥類用什麼樣的方式使用翅膀?然後想辦法找出解答。以上這些行為,就是「觀察」。

當個自然觀察家吧!住家附近就可以好好賞鳥。不管你住在哪裡,都有機會走出家門,觀察鳥類百態及其飛行方式。記得帶著筆記本、鉛筆、色鉛筆與望遠鏡,可能的話帶一台相機,現在就抽出時間邁向戶外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的觀察記錄將充滿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看到小鳥,先用肉眼觀察。接著,以素描記錄觀察到的現象:畫出鳥類的輪廓,有沒有值得注意的花紋或樣式?先畫下外形,然後加上顏色:鳥喙是什麼顏色?腳呢?也花點精力注意體型大小:和其他鳥類相較,有多大或多小呢?有沒有攝食?歌聲或叫聲怎麼描述呢?鳥類如何起飛?如何降落?鳥類會順風起飛嗎?其他數據、記錄地點、天氣與賞鳥的時段,都要記錄下來。

用相機記錄身旁觀察到的現象。圖/Pixabay

以飛機工程師的方式來思考!

用另一種角度來看翼型。機翼後緣窄窄的後翼往上或往下,會有怎樣的效果呢?飛機工程師設計噴射機的時候,讓機翼的後緣可以伸展或彎折,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空氣分子流動,達成特殊目的。如下圖所示請利用本小節的訊息,預測這樣設計的目的,並把假說寫在筆記本裡。

機翼不同構型讓空氣分子流動,達成特殊目的。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下圖是根據達文西的設計而重建的機械翅膀。翅膀的形狀不像翼型,但是從喇叭似的形狀看來,功能就是壓下空氣分子,以產生向上的升力。這款翅膀有沒有讓你想起某種哺乳動物呢?

根據達文西的設計而重建的機械翅膀。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根據達文西的設計而重建的機械翅膀很像哺乳動物蝙蝠。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一起動手玩:創造一個翼型

實驗材料:影印紙、膠帶、30 公分長的直尺、鉛筆(最好是六角鉛筆)、吹風機

實驗步驟

  1. 輕輕彎折紙張,以垂直方向對摺。這時紙張會有淺淺的摺線,並且出現翼型般的曲面。
  2. 把紙張轉成水平方向,曲面朝下。將上半張紙的邊緣往後移 1.27 公分,用膠帶固定。
  3. 把直尺伸到紙張底下,在 5 公分處用膠帶把尺和紙黏在一起;紙張的邊緣也要和直尺黏合。
步驟 1-3 的操作示範。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4. 把鉛筆放在距離直尺 12.7 公分處,和直尺垂直擺放,並以膠帶黏和。

步驟 4 的操作示範。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5. 將吹風機設定最小風量模式,待會對著翼型的吹端吹。你認為吹風機啟動後,會發生怎樣的現象?請先寫出假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 現在測試你的實驗設計與假說。找個夥伴握住鉛筆兩端,翼型曲面朝向你。這時再啟動吹風機的小風量模式,直尺會怎樣?你感到翼型的升力了嗎?

步驟 5-6 的操作示範。圖/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

實驗背後的科學

如同你所認知,通過翼型上方的空氣,移動的速度比翼型下方的空氣快。翼型下方的空氣分子在較高的壓力下受到擠壓。氣壓較高的空氣分子,向上推擠。翼型下方的高壓及上方的低壓,組合起來造成了升力!

——本文摘自《天才達文西的科學教室:像科學家一樣,發明、創造和製作STEAM科展作品》,2020 年 10 月,快樂文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快樂文化
5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真相達文西特展受損畫作 修復18小時近完成
劉珈均
・2015/08/25 ・182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91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螢幕快照 2015-08-25 下午5.17.45
蔡舜任專注修復畫作,他手邊白色ㄇ字型的線條即為裂口痕跡。圖/主辦單位提供。

「真相達文西」特展裡,一位孩童在23日下午不慎絆倒而破壞了保羅·波爾波拉(Paolo Porpora)的巨幅油彩畫作品〈花〉(Flowers),導致畫作破洞,主辦單位緊急請來現任亞洲現代美術館副館長、文物修復師蔡舜任為畫「動手術」,經過半天一夜的時間,畫作修復已告一段落,接下來靜置觀察,看局部修復與原作的差異。

展覽策展人、義大利科學鑑定師安德烈·羅西(Andrea ROSSI)說,畫作被破壞後,他們先分析顏色結構與纖維。他用放大倍率800倍的顯微鏡觀察「創口」,由於受創處的顏色單純,只需咖啡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的色粉調和(若是位在花朵處就複雜多了),加上纖維是單一的亞麻布,判斷這案例的處理不算棘手。

工作人員併了六張會議室桌子,鋪上一層無酸紙,讓蔡舜任在展場就地修復這幅畫。蔡舜任說,一般撞擊破口多是搬運所致,位於畫作邊角,寬度小於5公分,像這樣8~9公分拳頭寬的破口不常見,「(修復)它是難的,要花時間,但是是可以解決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舜任解釋,首要著重把結構修好,用特殊熱熔性膠料(合成樹脂)連結斷裂的纖維,在背後以質料輕薄的合成樹脂作透明強化層,像貼上一塊補丁一樣,接著重建肌理、上色、上保護層。

「修復不會用油畫顏料去補油畫。」他說,修復是用凡尼斯顏料調和色粉,在裂口痕跡上反覆補色,凡尼斯顏料非常薄,修復師只有兩到三層的機會,顏色就要能覆蓋掉破損處。有個困難點是,這些古典畫作都有噴一層凡尼斯,即使用一模一樣的光澤和色澤修補局部破損處,仍會有些微差異,「凡尼斯像鏡子一樣,讓畫反射完全。」

「我們做這些填補、肌理重建、全色,都只是為了讓這過程的部分跟周邊連結,而不是要把那地方填滿,這觀念差非常多!」蔡舜任強調。他也笑著說,除非再給畫作一拳,不然修好之後,這畫在美術館空間可再放15年沒問題。

蔡舜任說,一般建議東西壞了就送到修復師,不過主辦單位有其考量,就地修復可免去運輸過程。這就像有些廟宇需要修復,棟柱搬不走,也是修復師帶著材料到現場修。他說,台灣多數人還無法想像修復是怎樣的工作和專業,就靠案例慢慢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泛科學記者昨晚到現場時,蔡舜任已完成結構重建的工作,畫作上不見破洞,而是一條白色ㄇ字型裂口,像疤痕一樣,只見他神情專注,一筆筆反覆補色、補膠、從正反面壓平纖維、補色、壓平纖維。修復工作從24日下午、晚上、午夜,通宵到今天(25日)早上九點告一個段落,因為天氣及環境變化會影響顏色穩定度,接下來得觀察兩三天至一周的時間,若狀況不好,羅西也有可能決定把畫作提早送回義大利。

人與藝術品的距離?

許多人質疑,為何展覽有如此多的真跡畫作,展覽地點卻選在華山藝文中心,而不是相對「規矩」的故宮或其他地點?

京銓藝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總監對此回應,當時義大利團隊與台灣策展單位一起場勘台北各博物館與展覽點,有的場地太小,有的運輸巨幅畫作不便。義大利團隊希望展覽盡可能地貼近大眾,最後選定400坪大的華山藝文中心廠房,把氣窗堵起來(因為陽光最傷畫作)、挑高支架,監控展場維持23℃、濕度60%。展覽比照歐洲規格,讓觀眾近距離觀看、舉辦免費講座等。

總監說,在歐洲,展覽畫作真跡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反而難以想像展覽複製品是什麼概念,他們與藝術品距離相當親近,甚至有觸覺教育,讓孩童撫摸、感受畫作紋路。對於有意見說台灣觀展素養還無法與真跡搭配,他認為台灣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這麼低,否則整體環境永遠不會提升,凡事總有個開端,台灣十幾年前的「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名作特展」就曾是個開端,可惜沒有延續下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描述羅西第一時間的反應,當時羅西開玩笑:「嘿!你碰過真跡了呢!」並安慰小孩,他知道他很害怕,什麼事都會發生,畫可以修復,如果還沒看完畫展,繼續逛吧。

去年有家英國博物館發生小孩撞倒花瓶的意外,館方修好之後想找回那位小男孩再參觀一次。蔡舜任也說,這作法很棒,那位小男孩一定對這修復工作非常有感觸,就像蔡舜任當初有感於自身畫作隨時間損壞而踏入文物修復領域。

 

延伸閱讀:
〈透視達文西 專訪科學鑑定師〉,泛科學。
〈台南記錄三:門神文物修復〉,泛科學。
公視影音報導蔡舜任及記錄修復古蹟過程:獨立特派員第291集164集(上)、164集(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劉珈均
35 篇文章 ・ 1 位粉絲
PanSci 特約記者。大學時期主修新聞,嚮往能上山下海跑採訪,因緣際會接觸科學新聞後就不想離開了。生活總是在熬夜,不是趕稿就是在屋頂看星星,一邊想像是否有外星人也朝著地球方向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