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想是,台灣人個個都是肉身菩薩,大家都不停地用身體來證道。不管是路上走的、手上吃的、眼睛看的,都要親身經歷過才算數。說來我們還真是素樸的國家,我們不思考,只是一窩蜂地往前衝,每天都像在修羅場一樣,看看自己哪天可以得道升天。
關於在補充營養品這件事情也是一樣,大家說很好,自己也不能落人後,錢投下去就買了,完全不考慮吃完後果是什麼。對於孕婦保健食品的補充更是保持嚴厲的態度,好像你不跟大家吃一樣的鐵、葉酸、鈣片、深海魚油,你就是在虐待自己的孩子。問題是,吃下去到底會怎麼樣?似乎沒什麼人關心了。
本文主要將重點放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何會受到重視,主要是認為胎兒在視覺發育與神經發展時,會用到此物質。但此物質身體無法自行合成,所以必定要透過食物攝取才能獲得。商人們腦筋動得很快,他們怕孕婦們不吃相關食物,所以標榜只要一天一兩錠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營養。他們開始匯集這些你看不太懂的英文字母製成商品,包含omega-3、omega-6、n-3、n-6、AA、ALA、LA、EPA、DHA、LC-PUFA等等,但這些其實都是同一家族的東西[2]。
另外一個爭論點在於額外補充的魚油與真的煮一條魚來吃是否相同?假如真的相同的話,那我們每天就吃膠囊就好了,幹嗎去吃各種不同的食物呢?現今關於食物的論點,都是加工過的東西還是少吃為妙,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加了什麼東西進去。再者,真的海產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營養物質,不是只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已。而吃下一顆魚油,再經過消化系統的千錘百鍊之後,到底剩下多少?轉換效益會不會很差?或者根本比你吃下一條150克的魚還要少?這些真實的知識到底為何,確實有必要進一步釐清。
為了解決此疑惑,我們一樣可以進入醫學資料庫求證一番。我找到最新一篇的回顧性論文是2012年的,年份還算新,代表科學界仍持續關注此議題的發展。這一篇論文中找到過去九個研究與此問題有關,其中3個是關於視覺發展,另外6個是關於神經發展。
先談談視覺方面的結果。這三篇文章中,主要是比較視覺功能與視覺敏銳度。我們雖然不是眼科專業人員,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太小的小孩,其實能比較東西並不多。第一篇文章發現,30名嬰兒中,在四個月大時,DHA組比安慰劑組在視覺敏銳度上反應較佳;但到六個月大時,兩組已無差別。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隨著嬰兒變大,這個效果就不見了。第二篇與第三篇的結果相似,在視覺功能上,兩組嬰兒也沒有差距。因此,有沒有補充魚油,對於兒童的視覺發展影響不大。
至於神經發展方面,六篇研究中,大部分都顯示兩組小孩在神經發展方面並無顯著差異(或者更進一步說有一些小地方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因每一篇研究所用的工具並不相同,仔細討論的話,大家可能會頭暈腦漲。這些測試都是想得知嬰孩認知發展狀況,說得淺白一點,有的是要得知動作發展,有的是要得知語言發展,有的是想得知問題解決能力。一般人的疑問都是孩子才幾個月大,可以測得出來嗎?在現實上當然不可能百之分百,但工具是幫助我們逼近嬰孩當時的認知能力。這就是心理學家或臨床心理師的重要性,只能說每一學門都有它存在的必要,與其他專業還是有所區隔的[1]。
總括來說,以上這些研究告訴我們,魚油的補充影響甚小,即使統計上有顯著,其顯著的程度還是太小,在臨床上並無重要性。即使提高補充劑量(每天至3.7克),仍未有什麼決定性的效果。看到這裡的新手父母可以鬆一口氣了,這些莫名其妙的營養品可以省下來了,將錢花在均衡、健康的攝取各種食物反而才是王道,這裡面自然會有足夠的蛋類與魚類,也就有充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備註
- 這些商人們會想辦法說自己家的產品比較好,但明明都是一樣的東西。有的還會自稱有DHA的比較好。但他們不會告訴你ALA才是前驅物,有ALA才會轉換成EPA與DHA。以上這些同一家族的東西,其實都可以互相轉換。這裡不想跟這些商品瞎攪和,就略過不談了。
- 這些工具包含Bayley-Ⅱ、K-ABC、Fagan Test、GMDS、PPVT等等,在細節上並不相同。每一個測驗想得知的面向有些微的不同,這裡就不一一說明。這個部分留給專業人員去好好研讀就行了。
文獻資料
- Andrea Lo, Julianna Sienna, Eva Mamak, Nada Djokanovic, Carol Westall, and Gideon Koren.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Supplementa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Visual, Neurobehavioural,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the Chil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ternational. Volume 2012, Article ID 591531, 9 pages.
延伸閱讀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