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1

11
3

文字

分享

1
11
3

歲月在你的臉皮上留下了什麼?——追蹤各年齡層的膚況變化,揭露「凍齡」的關鍵原因

艾晞娜_96
・2021/12/01 ・461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已故日本演員樹木希林曾說:「我發現,以前的老人家都長得好好看啊。可是現代的人上了年紀之後,說的都是『抗老』這件奇妙的事情,……想盡方法做到『看起來不像是實際年齡』,連男性都是這樣呢。這種風潮的結果就是,無趣的老人愈來愈多了。」[1]

人體所有的器官都在出生的剎那,便踏上了老化之路,而皮膚作為人體與外界隔離的屏障,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其老化最為直接可見。無怪乎許多人對「老化」的恐懼,表現在維持皮相的努力上。從諸多「(某女星)年過四十依舊超童顏」、「六十歲凍齡媽媽逆生長秘訣」、「五十歲性感女神身材崩壞」等類訊息亦可窺見人們對老化的恐慌。比起坦然面對自己的年齡並以「真面目」示人,追求凍齡到極致的無趣,顯然對我們更具吸引力。

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我們的肌膚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能讓人第一眼見到你,就對你的年齡有一個基本的設想?

許多人追求凍齡的效果,一點都不希望被皮膚出賣了年齡。圖/Pexels

造成皮膚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肌膚老化的原因包括內在和外在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在因素與遺傳及代謝有關,其中最顯著的組織學變化發生於基底細胞層[2]。皮膚的結構分為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皮下組織(subcutaneous tissue)。表皮層又可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及基底細胞等五層,其中基底細胞層位在表皮最深處。在肌膚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新細胞的生成便是來自基底細胞層的細胞分裂複製。研究發現在老化過程中,基底細胞的增生能力逐漸減弱,表皮於是日漸變薄,與真皮間的連結因而縮減,營養交換衰減,又回頭造成基底細胞的增生能力更差。

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則是紫外光暴露。舉例而言,第 7 型膠原蛋白是表皮與真皮間,連結之纖維的主要成分。經過光照的肌膚,這些連結纖維的量顯著降低,角質細胞中,第 7 型膠原蛋白的 mRNA 也明顯比未受光照的肌膚要少。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phates)是真皮中重要的醣胺聚醣,會隨著老化而減少,皺紋於焉生成,而光照又會使硫酸軟骨素的減少加遽[3]

皮膚可以分成厚、薄兩種,薄的皮膚通常分布在多毛的部位,皮膚又可從外而內分成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以及更細部的構造。圖/WIKIPEDIA

橫跨 11 年的研究:追蹤老化對肌膚的影響

以上略述老化過程中,肌膚分子層面發生的故事。然而我們更關心的,或許是眼目可見的外在表現吧?

P&G,就是那個買下 SKII 的寶僑公司,做了一個橫跨 11 年的研究[4],分析比較一百多名健康日本女性在 1999 年及 2010 年的膚況。1999 年時,這些受測者的年齡分佈介在 5 歲到 64 歲間;到了 2010 年,他們的年齡來到 16 至 75 歲間。為了減少外在因素的干擾,被納入的這些受測者普遍為家庭主婦或室內工作者,日常多於室內活動,接收的紫外光暴露較少。且未曾接受雷射等醫美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測者依照 2010 年時年紀為十幾歲(10 人)、二十幾歲(12 人)、三十幾歲(12 人)、四十幾歲(23 人)、五十幾歲(23 人)、六十幾歲(15 人),以及七十幾歲(13 人)進行分層。

針對這些受測者的臉頰進行拍攝後,利用影像分析演算法,分析他們的皺紋、色斑、皮膚粗糙程度。此外,以膚質檢測儀量測臉頰角質的含水量,以經皮水分散失測定儀計算表皮水分散失,以多功能皮膚測定儀探測肌膚的機械性能(彈性和緊實度),於臉部清潔後 1 小時,以皮膚油脂測定儀測量額頭的油脂分泌,以色度計分析膚色。

由分析結果,探知肌膚於每個「十年」間的變化(十年之後 我們是朋友 還可以問候 只是那種溫柔 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從童年到青少年,是皮膚最劇烈變化的階段

從童年(十歲以下)到青少年(十幾歲)最顯著的差異呈現在膚質變粗糙及毛孔增多。膚質變粗糙主要肇因於乾燥,以及不規則的真皮脊/真皮丘,在肌膚表面上造就了不規則的軌跡。毛孔則代表毛囊在肌膚表面可見的部分,十幾歲以後,隨著皮脂腺的發育而顯著增加,是變化相當大的一個參數,皮脂的分泌也於此時起益發增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青少年(十幾歲)到成年(二十幾歲),膚質及毛孔的量一樣有顯著變化,另一個明顯的差異,則是色斑增多。

圖/參考資料四

將各年齡組的肌膚質地分數變化製成長條圖(見上圖。縱座標標示的分數愈高,表示肌膚質地愈粗糙。),會發現肌膚質地自十歲以下到二十幾歲間的變化幅度最為明顯;從二十幾歲到六、七十歲這個區間則未有重大改變。

圖/參考資料四

進入 30 歲,皺紋開始逐漸增生

從二十幾歲進到三十幾歲,色斑同樣增加了。(色斑的生成是由於紫外線暴露,過多的黑色素生成所致。事實上,從十幾歲起,一直到七十幾歲,色斑便持續以大鳴大放的姿態,在擴展領土,沒在客氣的!)此時,皺紋也開始出現,肌膚的整體亮度也減弱了。

圖/參考資料四
圖/參考資料四
圖/參考資料四

四十歲之後:皺紋與色斑常伴左右

從三十幾歲到充滿狼藉感的中年(四十幾、五十幾歲),色斑與皺紋仍在增長,(是的,皺紋與色斑一樣,都會持續擴展領域,伴你直到路終。皺紋反映了皮膚結構的改變,此改變肇因於真皮生理結構,包括表皮層下方的彈力蛋白及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的退化。)肌膚又比三十幾歲更加暗沉,而三十幾歲與四十幾歲間的肌膚質地雖然差距不大,從四十幾進到五十幾歲,膚質的粗糙程度又加遽了。而在十幾二十幾歲時增加的毛孔,到三、四十歲時達到頂峰,隨後毛孔數量及皮脂的分泌量皆會減少。因此毛孔數量的變動在年輕族群較為明顯,年紀大了以後較無變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肌膚從中年(五十歲)到老年(七十歲)間的變化,引用鯨向海的詩句「此後,每當有人用各種邪惡手段/驚嚇我的時候/我都不會再恐懼了/因為……//你們想必已經知道了。」[5]應當不為過。皺紋增加、色斑增加都在意料之中;而且比起中年,膚質又更加粗糙了。感覺驚嚇恐懼嗎?不盡然。隨著年齡增長,此時更當看重的,當是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吧。畢竟,倘若一名六、七十歲的長者,肌膚仍保養得如同三、四十歲,面對各類事件,反應卻是愚昧膚淺,全然未有長者應有的氣度與格局,又有誰會真心感到尊敬與欽羨?

圖/參考資料四
圖/參考資料四

另外,肌膚的泛紅程度在各年齡層的總平均間皆未有顯著差異。發黃程度僅在二十幾到三十幾歲間,以及三十幾到四十幾歲間有顯著差異,但從上方的長條圖看起來,發黃的整體分數從十歲以下到七十幾歲其實相距不大。

此研究並請 10 名觀察員針對這些受測者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亦或比實際年齡年輕,進行主觀的分級評比,分數為 0 到 6 分,分數愈高,表示看起來愈年輕。(好殘酷!)

肌膚質地,是營造年齡印象的關鍵指標

取得評比分數後,利用迴歸分析探討各個皮膚光學參數對肌膚給人的主觀感受[註1](即一張臉給人的第一眼年齡印象)的影響。發現:色斑皺紋,以及肌膚質地對主觀印象的影響最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依據這些主觀評分,將受測者肌膚分為「輕微老化」、「適齡老化」、「嚴重老化」三組。「輕微老化」組的膚況,相較於實際年齡,給人的印象最年輕。也就是說,人們見到這組的受測者,揣測的年齡最容易較該組成員的實際年齡輕。可進一步推想:人們第一眼見到「嚴重老化」組成員的臉時,最易高估他們的年齡。發現「輕微老化」組的肌膚含水量肌膚屏障功能(與經皮水分散失有關,屏障功能愈好,經皮水分散失愈低),以及緊實度 / 彈性皆遠比「肌膚嚴重老化」要高。

由此推估:希冀凍齡,可從維持肌膚含水量、減少經皮水分散失、增加緊實度及彈性做起。而由於色斑、皺紋,以及肌膚質地對他人的年齡印象影響最大,當你立志成為一個無趣的老人美魔女,請盡力避免皺紋生成、保養肌膚質地,並做好防曬以預防色斑形成。

世代, 人臉, 休閒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在皮膚的各項老化指標中,色斑皺紋,以及肌膚質地對主觀印象的影響最大 。圖/Pexels

想幫皮膚抗老?補充「膠原蛋白」是個選項

在此也提供一點抗老相關資訊。有關「服用膠原蛋白能否抗老?」許多專家的意見常是「膠原蛋白是大分子,經過消化、吸收的過程,已遭破壞,美肌效果有限。」然而,有學者執行了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6],測試自鯰魚皮膚中萃出之膠原蛋白水解所得小分子膠原胜肽之口服效果。受測者服用了 6 週的膠原蛋白後,肌膚的含水量增加了;服用了 12 週的膠原蛋白後,魚尾紋變得較不明顯,肌膚粗糙程度降低,彈性也改善了。

亦有其他研究者於執行口服膠原蛋白臨床驗證後[7, 8, 9],發表了類似的功效。寫到這裡,好像變成膠原蛋白的葉佩雯了。然而此處更想表達的是:誠然許多美容保養產品的功效,在商業運作下,不免誇飾渲染,也未必需要急著全盤否定。且不妨先稍加調查研究,再決定要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些資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肌膚老化的分子層面,還有許多比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等分子的作用尚未於此文提及;既然提到活性氧,還有一種抗老化的方式叫作抗氧化。值得深入探究之事族繁不及備載,本篇僅簡單提及有關肌膚老化的梗概供參考。在此,謹祝大家在追求成為無趣的老人凍齡上萬事順利。

註解

  • 註 1 :該研究設定了一個 VIP 分數(完整名稱是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或可翻為投射變數重要性)用以表示每個參數對部分最小平方(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迴歸統計分析所估計的應變數貢獻程度。即利用迴歸分析探討各個皮膚光學參數對肌膚情況所帶進的主觀感受影響。翻成白話文來舉例,皺紋與毛孔各為一個參數,皺紋增長 1 釐米與毛孔比例增加 1%,哪個會讓旁觀者感覺年紀增長較多,那個參數的 VIP 分數就較高。依據演算的結果:色斑、皺紋,以及肌膚質地對主觀年齡判斷的影響遠高於其他參數。

參考資料

  1. 樹木希林 (2019)。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台灣:遠流。
  2. Zhang S, Duan E. Fighting against Skin Aging: The Way from Bench to Bedside. Cell Transplant. 2018;27(5):729-38.
  3. Contet-Audonneau JL, Jeanmaire C, Pauly G. A histological study of human wrinkle structures: comparison between sun-exposed areas of the face, with or without wrinkles, and sun-protected areas. Br J Dermatol. 1999; 140(6):1038-47.
  4. Miyamoto K, Inoue Y, Hsueh 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appearances of skin ageing: an 11-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facial skin ageing in Japanese females at Akita. J Dermatol Sci. 2011;64(3):229-36.
  5. 鯨向海 (2006)。精神病院。台灣:大塊文化。
  6. Kim DU, Chung HC, Choi J, et al. Oral Intake of Low-Molecular-Weight Collagen Peptide Improves Hydration, Elasticity, and Wrinkling in Human Sk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Nutrients. 2018;10(7):826.
  7. Proksch E, Schunck M, Zague V, et al. Oral intake of specific bioactive collagen peptides reduces skin wrinkles and increases dermal matrix synthesis.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4;27(3):113-9.
  8. Asserin J, Lati E, Shioya T, et al. The effect of oral collagen peptide supplementation on skin moisture and the dermal collagen network: evidence from an ex vivo model a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 Cosmet Dermatol. 2015;14(4):291-301.
  9. Bolke L, Schlippe G, Gerß J, et al. A Collagen Supplement Improves Skin Hydration, Elasticity, Roughness, and Densit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Blind Study. Nutrients. 2019;11(10):249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艾晞娜_96
3 篇文章 ・ 4 位粉絲
閱讀雜食者。高雄醫學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畢。 以好奇看待平淡生活裡的一切未知,持續探討那些涉及難以理解的物事,如果可以,我想用詩意的語言,一一向你述說。 聽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但我至今尚未痊癒。有個部落格Miraculous Normality (https://minormality.blogspot.com/)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7/02 ・379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威力暘電子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想像一下,當你每天啟動汽車時,啟動的不再只是一台車,而是一百台電腦同步運作。但如果這些「電腦」突然集體當機,後果會有多嚴重?方向盤可能瞬間失靈,安全氣囊無法啟動,整台車就像失控的高科技廢鐵。這樣的「系統崩潰」風險並非誇張劇情,而是真實存在於你我日常的駕駛過程中。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汽車電子系統「逆天改運」的科學奧秘。究竟,汽車的「大腦」—電子控制單元(ECU),是如何從單一功能,暴增至上百個獨立系統?而全球頂尖的工程師們,又為何正傾盡全力,試圖將這些複雜的系統「砍掉重練」、整合優化?

第一顆「汽車大腦」的誕生

時間回到 1980 年代,當時的汽車工程師們面臨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把汽油引擎的每一滴燃油都壓榨出最大動力?「省油即省錢」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他們發現,關鍵其實潛藏在一個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瞬間:火星塞的點火時機,也就是「點火正時」。

如果能把點火的精準度控制在「兩毫秒」以內,這大約是你眨眼時間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引擎效率就能提升整整一成!這不僅意味著車子開起來更順暢,還能直接省下一成的油耗。那麼,要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答案就是:「電腦」的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程師們引入了「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專注於特定任務的迷你電腦晶片。它能即時讀取引擎轉速、進氣壓力、油門深度、甚至異常爆震等各種感測器的訊號。透過內建的演算法,在千分之一秒、甚至微秒等級的時間內,精準計算出最佳的點火角度,並立刻執行。

從此,引擎的性能表現大躍進,油耗也更漂亮。這正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ECU 的失控暴增與甜蜜的負荷

第一顆 ECU 的成功,在 1980 年代後期點燃了工程師們的想像:「這 ECU 這麼好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能用?」於是,ECU 的應用範圍不再僅限於點火,燃油噴射量、怠速穩定性、變速箱換檔平順度、ABS 防鎖死煞車,甚至安全氣囊的引爆時機……各種功能都交給專屬的 ECU 負責 。

然而,問題來了:這麼多「小電腦」,它們之間該如何有效溝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6 年,德國的博世(Bosch)公司推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控制器區域網路(CAN Bus)。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條專為 ECU 打造的「神經網路」。各個 ECU 只需連接到這條共用的線路上,就能將訊息「廣播」給其他單元。

更重要的是,CAN Bus 還具備「優先通行」機制。例如,煞車指令或安全氣囊引爆訊號這類攸關人命的重要訊息,絕對能搶先通過,避免因資訊堵塞而延誤。儘管 CAN Bus 解決了 ECU 之間的溝通問題,但每顆 ECU 依然需要獨立的電源線、接地線,並連接各種感測器和致動器。結果就是,一輛汽車的電線總長度可能達到 2 到 4 公里,總重量更高達 50 到 60 公斤,等同於憑空多載了一位乘客的重量。

另一方面,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更別提這些密密麻麻的線束,簡直是設計師和維修技師的惡夢。要檢修這些電子故障,無疑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電子革命:從「百腦亂舞」到集中治理

到了2010年代,汽車電子架構迎來一場大改革,「分區架構(Zonal Architecture)」搭配「中央高效能運算(HPC)」逐漸成為主流。簡單來說,這就像在車內建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管理系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像,整輛車被劃分為幾個大型區域,像是車頭、車尾、車身兩側與駕駛艙,就像數個「大都會」。每個區域控制單元(ZCU)就像「市政府」,負責收集該區所有的感測器訊號、初步處理與整合,並直接驅動該區的馬達、燈光等致動器。區域先自理,就不必大小事都等中央拍板。

而「中央政府」則由車用高效能運算平台(HPC)擔任,統籌負責更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需的環境感知、物體辨識,或是車載娛樂系統、導航功能,甚至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決策,通通交由車輛正中央的這顆「超級大腦」執行。

乘著這波汽車電子架構的轉型浪潮中, 2008 年成立的台灣本土企業威力暘電子,便精準地切入了這個趨勢,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他們專精於開發電子排檔、多功能方向盤等各式汽車電子控制模組。為了確保各部件之間的溝通順暢,威力暘提供的解決方案,就像是將好幾個「分區管理員」的職責,甚至一部分「超級大腦」的功能,都整合到一個更強大的硬體平台上。

這些模組不僅擁有強大的晶片運算能力,可同時支援 ADAS 與車載娛樂,還能兼容多種通訊協定,大幅簡化車內網路架構。如此一來,車廠在追求輕量化和高效率的同時,也能顧及穩定性與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威力暘電子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萬無一失的「汽車大腦」:威力暘的四大策略

然而,「做出來」與「做好」之間,還是有差別。要如何確保這顆集結所有功能的「汽車大腦」不出錯?具體來說,威力暘電子憑藉以下四大策略,築起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1. AUTOSAR : 導入開放且標準化的汽車軟體架構 AUTOSAR。分為應用層、運行環境層(RTE)和基礎軟體層(BSW)。就像在玩「樂高積木」,ECU 開發者能靈活組合模組,專注在核心功能開發,從根本上提升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V-Model 開發流程:這是一種強調嚴謹、能在早期發現錯誤的軟體開發流程。就像打勾 V 字形般,左側從上而下逐步執行,右側則由下而上層層檢驗,確保每個階段的安全要求都確實落實。
  3. 基於模型的設計 MBD(Model-Based Design) 威力暘的工程師們會利用 MatLab®/Simulink® 等工具,把整個 ECU 要控制的系統(如煞車),用數學模型搭建起來,然後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模擬和測試。這等於在實體 ECU 誕生前,就能在「數位雙生」世界中反覆演練、預先排除設計缺陷,,並驗證安全機制是否有效。
  4. Automotive SPICE (ASPICE) : ASPICE 是國際公認的汽車軟體「品質管理系統」,它不直接評估最終 ECU 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而是深入檢視團隊在軟體開發的「整個過程」,也就是「方法論」和「管理紀律」是否夠成熟、夠系統化,並只根據數據來評估品質。

既然 ECU 掌管了整輛車的運作,其能否正常運作,自然被視為最優先項目。為此,威力暘嚴格遵循汽車業中一本堪稱「安全聖經」的國際標準:ISO 26262。這套國際標準可視為一本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特別是 ECU)的「超嚴格品管手冊」和「開發流程指南」,從概念、設計、測試到生產和報廢,都詳細規範了每個安全要求和驗證方法,唯一目標就是把任何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有了上述這四項策略,威力暘確保其產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都符合嚴苛的安全標準,才能通過 ISO 26262 的嚴格檢驗。

然而,ECU 的演進並未就此停下腳步。當ECU 的數量開始精簡,「大腦」變得更集中、更強大後,汽車產業又迎來了新一波革命:「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軟體定義汽車 SDV:你的愛車也能「升級」!

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像你手中的智慧型手機。過去,車輛功能在出廠時幾乎就「定終身」,想升級?多半只能換車。但在軟體定義汽車(SDV)時代,汽車將搖身一變成為具備強大運算能力與高速網路連線的「行動伺服器」,能夠「二次覺醒」、不斷升級。透過 OTA(Over-the-Air)技術,車廠能像推送 App 更新一樣,遠端傳送新功能、性能優化或安全修補包到你的車上。

不過,這種美好願景也將帶來全新的挑戰:資安風險。當汽車連上網路,就等於向駭客敞開潛在的攻擊入口。如果車上的 ECU 或雲端伺服器被駭,輕則個資外洩,重則車輛被遠端鎖定或惡意操控。為了打造安全的 SDV,業界必須遵循像 ISO 21434 這樣的車用資安標準。

威力暘電子運用前面提到的四大核心策略,確保自家產品能符合從 ISO 26262 到 ISO 21434 的國際認證。從品質管理、軟體開發流程,到安全認證,這些努力,讓威力暘的模組擁有最高的網路與功能安全。他們的產品不僅展現「台灣智造」的彈性與創新,也擁有與國際大廠比肩的「車規級可靠度」。憑藉這些實力,威力暘已成功打進日本 YAMAHA、Toyota,以及歐美 ZF、Autoliv 等全球一線供應鏈,更成為 DENSO 在台灣少數核准的控制模組夥伴,以商用車熱系統專案成功打入日系核心供應鏈,並自 2025 年起與 DENSO 共同展開平台化量產,驗證其流程與品質。

毫無疑問,未來車輛將有更多運作交由電腦與 AI 判斷,交由電腦判斷,比交由人類駕駛還要安全的那一天,離我們不遠了。而人類的角色,將從操作者轉為監督者,負責在故障或斷網時擔任最後的保險。透過科技讓車子更聰明、更安全,人類甘願當一個「最弱兵器」,其實也不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老花眼怎麼辦?替換老花眼鏡好麻煩,該作雷射手術嗎?
careonline_96
・2024/06/26 ・516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花眼就是眼睛調節能力隨著年紀而下降。

以前年輕的時候,眼睛像是一台很好的相機,可以看得很遠、看得很近。

所謂的老花就是調節力變差,使我們需戴另一副老花眼鏡,除了近視眼鏡外,還要再加上一副老花眼鏡,來幫助我們看近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81 篇文章 ・ 279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白斑症造成的膚色不均讓你困擾嗎?微創表皮移植手術可以解決!
careonline_96
・2024/04/03 ・226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經遇過一位老師,因為下巴有塊白斑,而相當困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雷射美容科主任張長正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確認是黑色素細胞不足,雖然接受過治療,但沒有明顯改善,所以決定接受表皮移植手術。」

當時利用微創表皮移植系統吸取微泡,精準取下淺層表皮,然後移植到下巴白斑處。張長正醫師說,待受皮區癒合之後,再經過一系列的照光治療,讓移植皮膚的顏色符合周圍皮膚的顏色。表皮移植的成果看起來相當自然,從此不用再擔心下巴的白斑會引人側目,讓患者相當開心。

白斑症(Vitiligo)的成因大多與自體免疫有關,由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黑色素細胞,導致皮膚缺乏黑色素。張長正醫師說,有些外在因素可能對黑色素細胞造成影響,例如外傷、長期受到化學刺激等;另外也有部分患者的白斑與胚胎發育的過程有關。

白斑症患者的皮膚會失去黑色素細胞,而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

白斑症患者的皮膚會失去黑色素細胞,而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張長正醫師說,白斑症在身體任何位置都可能發生,讓患者相當困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斑症的治療包括藥膏、口服藥、紫外線照光治療等,張長正醫師說,如果確定缺乏黑色素細胞,在狀況穩定後可以考慮接受表皮移植手術。表皮移植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黑色素細胞,像播種一般,讓病灶部位長出具有黑色素細胞的表皮。

在進行表皮移植手術時,必須從取皮區取下表皮。張長正醫師說,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以一個試管大的口徑覆蓋在取皮區,然後利用負壓抽吸,待皮膚形成水泡後,再用剪刀把水泡剪下來,移植到受皮區。但是這種做法會讓取皮區在癒合後的外觀較不理想,受皮區的結果也不甚美觀。因為一次取下一大塊水泡,沒有辦法符合周圍皮膚的顏色與質地,常常會有一塊一塊的凸起,類似鵝卵石步道。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皮膚切片筆,每彈一下可削下一片表皮,再分別移植到受皮區。張長正醫師說,這種做法也會讓受皮區在癒合後凹凸不平,不甚美觀。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是運用水泡取皮的原理

近年來發展出的微創表皮移植手術是運用水泡取皮的原理,但有大幅度的進化。張長正醫師說,微創表皮移植系統會稍微加溫,幫助皮膚形成水泡,然後使用負壓抽吸,讓皮膚形成許多個直徑約 1.8 mm 的微泡,微泡間的間隔約 2 m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的優點在於水泡很小,所以取皮區的復原速度相當快。一般在兩個禮拜後就能完全癒合,幾乎看不到疤痕。張長正醫師說,微創表皮移植手術能夠精準取得淺層表皮,且排列非常整齊,因此在受皮區中,每個微泡都能以相同的速度生長,在癒合之後皮膚會比較平整,且顏色相近。白斑症患者想要接受治療的目的就是讓膚色均勻,所以在接受表皮移植後,醫師會測量黑色素指數,而微創表皮移植手術可以有高達八成、甚至九成的顏色相似度。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能夠精準取得淺層表皮,且排列非常整齊,因此在受皮區中,每個微泡都能以相同的速度生長,在癒合之後皮膚會比較平整,且顏色相近。

除了用於治療白斑症,微創表皮移植手術還可運用於小範圍燒燙傷或困難癒合的傷口。張長正醫師說,傷口在癒合時都是由邊緣開始生長,範圍較大的傷口會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癒合之後的疤痕會比較明顯。利用微創表皮移植手術能夠加速傷口的癒合,也可達到較佳的外觀。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不需要麻醉,沒有明顯疼痛,在門診就可以進行,便利性高。張長正醫師說,接受微創表皮移植手術後,請依照醫師指示照顧傷口,並避免過度活動或摩擦受皮區。

筆記重點整理

  1. 白斑症患者的皮膚會失去黑色素細胞,而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在身體任何位置都可能發生。
  2. 白斑症的治療包括藥膏、口服藥、紫外線照光治療等。如果確定缺乏黑色素細胞,在狀況穩定後可以考慮接受表皮移植手術,像播種一般,讓病灶部位長出具有色素細胞的表皮。
  3.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的優點在於水泡很小,所以取皮區的復原速度相當快。一般在兩個禮拜後就能完全癒合,幾乎看不到疤痕。
  4. 微創表皮移植手術能夠精準取得淺層表皮,且排列非常整齊,因此在受皮區中,每個微泡都能以相同的速度生長,在癒合之後皮膚會比較平整,且顏色高度相近。
  5. 除了用於治療白斑症,微創表皮移植手術還可運用於小範圍燒燙傷或困難癒合的傷口,能夠加速傷口的癒合,也可達到較佳的外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