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有研究透過讓醫師用血液或唾液是否檢測出 IgE 抗體來判斷狗是否過敏(Ermel, R et al.,1997),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無論使用無論血清的 IgE 抗原或是唾液裡的 IgM 或 IgA 抗原都無法有效檢測出狗狗的過敏來源(Udraite Vovk Let al., 2019 & Lam ATH et al., 2019),甚至會造成偽陽性誤判。因此,目前學界公認唯一能識別食物過敏原的方法就是「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 Method)。
Lam ATH, Johnson LN, Heinze CR.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J Am Vet Med Assoc. 2019 Oct 1;255(7):812-816. doi: 10.2460/javma.255.7.812. PMID: 31517577.
y 編提及另一種常見 BL 情節:職員掰彎「直男」上司,因此好奇現實中「掰彎」人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小杜引用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金賽所提出的《金賽報告》,提及若把絕對異性戀、同性戀者視為兩種極端,多數人的性傾向位於兩者之間,因此認定自己為「異性戀者」的人,也可能某程度上接受同性。國外亦有研究顯示,異性戀男性在生命經驗中,可能曾經或偏好與同性發生性行為,但並不接受與同性穩定交往,且仍認定自己為異性戀。
另一個常見的 BL 「炮友轉正宮」情節,令 y 編也感到好奇。小杜表示,對男同志來說,礙於男性不易表現內在情緒,導致「談性很容易,談心很困難」,因此先由「肉體」熟識對方很常見,但是否能「轉正」就看兩人緣分,肉體關係仍有機會培養出感情。他也表示,現今同志交友多半透過交友軟體,若雙方不在自我介紹頁面,展現多一些個人資訊,彼此便很難深入再「談心」,也是導致「談性」較容易發生的原因。
34:59 「同志寶可夢」出沒熱點在這裡
現在同志的交友管道,仍以 Hornet、Grinder、JACK’D、Tinder 等交友軟體為大宗,同志友善空間或相關社團,如:酒吧、夜店、三溫暖,以及校園社團、育樂團體、熱線等,也是得以認識伴侶或朋友的選項。另外,仍有深櫃同志選擇在公園交友,空間較陰暗隱密,較不易曝光身份;也有人選擇在健身房、游泳池或溫泉池等得以展示「身體」之處,尋求情慾流動的機會,被 y 編形容像是同志的「寶可夢出沒熱點」。
小杜分享,大學時因男朋友傳染而患有陰蝨,因為得性病而感到羞恥,但當時經社工與他談心後,讓他紓解不少憂慮。實際上,性病與感冒、腸胃炎無異,僅是一種身體疾病,不該被社會過度批判與污名,只要獲得妥善治療,都有機會康復。小杜與 y 編也認為,如果性病議題能融入 BL 的美好劇情,應能有助於「疾病正常化」,讓大眾不再對性病大驚小怪。